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史前聚落时空格局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研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Kernel)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区域——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集聚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裴李岗时期到龙山时期聚落分布趋于分散,从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聚落分布趋于集中;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龙山时期聚落空间分布沿袭了仰韶时期东北-西南格局特征,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又转变近东-西方向。2)环嵩山地区聚落遗址点空间分布核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聚落遗址点分布的密集地带在空间上明显出现转移,裴李岗时期最密集地带在新密市;仰韶时期,聚落分布密度比裴李岗时期大大增加,形成偃师、荥阳、郑州3个典型的中心;龙山时期,聚落密度相对仰韶时期稍微降低,保留了两个聚落密度集聚中心,即偃师地区与郑州地区;夏商时期核密度在4个时期中是最大的,聚落密度集聚中心与龙山时期大致相同。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早期聚落形态及其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一定环境基础上依据自身文化特征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2.
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惊世巨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充分展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原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司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原理事长吴奕良,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原总经理何立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原副秘书长姜兴周、秦景光联手撰写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文章以时间为轴,选取重要历史节点,梳理出40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生的大事要事,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历史、存留影像。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33.
电化学中的计算机控制与处理虽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仅在近十年,由于计算机成本的急剧下降,特别是微型机的开发和普及,才使几乎所有各类电化学仪器真正实现了计算机化。以静态测量为基础的电势法和库仑法,在海水分析中早已使用了微机程控与处理。极谱法是以动力学测量为基础的电化学测试技术,内容多而复杂,但这样却能比较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534.
二、我国加入WTO后咨询设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入WTO后对我国的工程咨询设计业的发展有着双重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利益  相似文献   
535.
湖北黄姜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了湖北黄姜资源的分布,生态,利用两头及存在问题,针对湖北具有发展黄姜生产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湖北今后对黄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36.
分析了新安县旱涝灾害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并提出子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37.
倪幸福  张金海 《探矿工程》2001,(1):12-12,14
介绍了中心注浆法在永久性抗浮锚桩中的应用,它成功地解决了旋喷引孔与锚杆引起二者的同心度。叙述了中心注浆法的施工工艺步骤、技术参数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38.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路线考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1996年以来,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最远点距海岸1100km,海拔3900米,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采集0.6-3.3米深度雪坑样品,在4个地点钻取50-100m,深度冰芯5支,部分资料和样品的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研究区域毗邻Lambert冰川和格罗夫山,冰面地形较多起伏,中段很大区域坡面朝向Lambert冰川,自中山站向内陆460km积累速率为46-210kg.m^-2.a^-1(相当于12-60厘米厚度雪层),表面1米深度雪的密度为350-450kg/m^-3,雪变成冰的深度(密度达830kg.m^-3)在几个冰芯钻取地点大约为60米,说明研究区域内雪的变质过程基本相同,300km处50米冰芯初步分析显示,过去几十年积累速率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虽然与南极地区其他针点的结果相一致,但却和毗邻的Lambert冰川西侧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539.
Mass balance of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East Antarctic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ince it is the largest glacier system in Antarctica,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overall Antarctic ice sheet. The observed data and shallow core studies from the inland traverse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the snow accumulation rate between east and west sides. On the east side, the accumulation is higher on the average and has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s, while on the west side it is contrary. The ice movement measurement and the ice flux cal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ice velocity and the flux are larger in east than in west, meaning that the major part of mass supply for the glacier is from the east side. The mass budget estimate with the latest data gives that the integrated accumulation over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investigation traverse route is larger than the outflow ice flux by 13%, suggesting that the glacier basin is in a positive mass balance state and the ice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if the present climate is keeping.  相似文献   
540.
Research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troduction What is called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refers to that stress change tensor produced by previous earthquake projected on the fault plane and slip direction of subsequent earthquakes, taking into account normal stress, pore pressur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 DCFS can be obtained. If the direction of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 are consistent with slip direction of subsequent seismic mechanism, e.g.,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 are posi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