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三角形体系数据结构可建议在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本文简要介绍八面体的递归细分规则及其与经、纬度之间互相换算的算法公式,地球表面上点、线和面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三角形邻域识别、区域填充和目标膨胀的算法。  相似文献   
592.
张本仁  张宏飞 《地球科学》1995,20(5):551-555
总结了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填图和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东秦岭造山带的初步经验,并以较成功的实例来说明,内容包括(1)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幔源和壳源岩石化学和Nd、Pb同位素组成及壳幔演化差异的确定;(2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应归属于扬子陆块构造-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论证;(3)关于东秦岭蛇绿岩铅同位素的Dupal型特征及其同三江块的地球化学证据;(5)东秦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洋壳俯冲消减及聚汇带壳-幔再循环的地  相似文献   
593.
对郯庐断裂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郯庐断裂是多期活动,性质多次转换的巨型断裂,最初的启动时间在晚三叠世末,与南北大陆的碰撞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以走滑(左行)运动为主,伴随挤压和拉伸,范围限于华北地块内部,断裂纵向伸展的高峰期为白垩纪到早始新世,这一时期也是裂陷作用最强的时期,始新世以来以挤压作用为主,东亚走滑断裂系各组成断裂性质复杂,不能以中生代左行平移运动简单概括,走滑断裂系的发展和演化与同时  相似文献   
594.
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提高了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精度,其分辨率可达20-50ka,甚至更高。这就导致了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发展,是未来地层学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地层研究结果的巨大潜力可以在年代地层学中引发一场革命。该文简要介绍了高分辨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与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5.
航空重力仪的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3月 ,我们引进了国内首套 L acoste&Romberg航空重力仪。为检测其动态测量精度 ,研制了“正弦式航空重力仪检测平台”。在对该平台的设计原理作简要介绍后 ,详细讨论了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然后对该航空重力仪的动态检测数据作了分析和比较。检测结果表明 ,该型仪器的动态测量精度与仪器标称精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96.
利用机载激光快速获取数字地形数据技术-机载激光扫描(ALS)发展迅速,引起测绘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该项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97.
598.
599.
The area studied had developed into an in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n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Yangtze plate during the Jinning period in Proterozoic time.The Yangtze plate drifted from the south northwards in Paleozoic time and reached about 9oS between Late Cambrian and Early Ordovician .The alkalic olivine basalt magma,which was produced via 2-5% partial melting of a fractionated mantle and was accumulated in a deep-seated magma chamber near the Moho.found its way upward along the reviving boundary faults into the upper crust.Two types of layered intrusions,basic and ultrabasic-basic,crystallized from the magma at different pressures.The high initial oxygen fugacity of the magma provides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deposition of Fe-Ti oxid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magmaevolution,resulting in large-sized early magmatic deposits.Magma crystallization may have been interrupted and repeated as a result of pulsative magma influx,giving rise to rhythmic cycles (including the corresponding V-Ti-magnetite ore beds).The magma was stratified owing to double diffusion at the crystallization front and convection was thus occasioned by the density gradient.This has greatly complicated the sequence as would be expected from normal 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600.
四川龙门区下泥盆统的介壳岩形成模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