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683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桃溪穹隆"由内核、中间层和盖层组成,发育岩石流变,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变形(断裂)。文章以"桃溪穹隆"内核、中间层和盖层为对象,通过研究其形变特征、运动形式及相互关系,探讨穹隆上隆的运动方式,结合沉积事件、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阐述穹隆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桃溪穹隆"于加里东期(志留纪末)隆升,华力西期—印支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大规模上隆,燕山期及后期继承性活动,主隆升期(华力西期—印支期)为逆时针旋转上隆。穹隆长期隆升是该区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出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2.
滇东地区煤田构造格局与煤系赋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东地区位于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交接部位,煤田构造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层以NNE、NE向为主,受主要断裂影响,煤田在南北向呈带状,东西向呈段状展布,各煤矿区在平面上呈NE向带状分布。研究区煤系赋存受基底主干断裂的控制作用明显,变形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强,北部地区以褶皱构造为主,断层较少,煤层多保存于向斜构造中,保存较完整,煤层埋藏较深;南部受弥勒-师宗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对煤层破坏严重,煤系赋存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3.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134.
从日本的蛇绿岩看,一般都是经过变质的,但这种蛇绿岩若从世界范围来看反而是例外。纽芬兰和亚洲的阿曼的蛇绿岩以变质而闻名,然而它们却是与海洋地壳同时逆冲上来的下部超基性岩变成蛇绿岩的上部,这一过程中以固体为热源的接触变质作用,而一般情况蛇绿岩似乎并未全部遭受变质。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将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单元包括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以红石山断裂带、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泽库-武山断裂带所分割;并进一步细分为8个二级单元,19个三级单元。同时,对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演化特点,作了概略的探讨。认为在中晚元古代时期,四大板块的基底均已固结成大陆型地壳,稍后即以大陆核(或地台)为板块的生长中心,其间则为古亚洲洋(北山洋区)、祁连海槽、秦昆大洋所分隔;自显生宙起到古生代末期,全区板块轮廓已基本定型,形成了褶皱带与地台(或地块)镶嵌拼贴的构造格局。作者还提出北山北带应划归西伯利亚板块,而北山中带和南带则属于塔里木板块范畴,北祁连北缘的过渡带应为华北地台西南部稳定大陆陆坡区等,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6.
137.
桐城桐山-庐江大化的飞来峰位于早白垩世杨湾组(K_1y)弱变形的紫红色陆相碎屑岩之上,由下古生界的硅化粗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岩层强烈碎裂。其中伴生的张裂隙及剪切石香肠指示岩层由南东向北西逆冲。这一飞来峰的形成与郊庐断裂南段平移作用产生的次级逆冲有关。是由此产生的推覆体差异剥蚀的结果,这种次级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扬子板块前陆褶冲带的变形之后。  相似文献   
138.
139.
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作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现今地温场及岩石圈热结构特征,通过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白云凹陷新生代以来的热史,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具有北低南高的特点,同时具有“热幔冷壳”的特征。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拉张过程,第一期(47.8~33.9 Ma)拉张自始新世发生,拉张强度较大,凹陷中心基底热流快速上升至~82 mW/m2;第二期(23~13.8 Ma)拉张发生于中新世,此次拉张在白云凹陷南部更强烈,白云凹陷主体在 13.8 Ma达到最高古基底热流,此后进入热沉降阶段,基底热流值一直缓慢下降。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及锆石(U-Th)/He联合反演给出了最高古地温在13.8 Ma附近达到,后期温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0.
对太平洋海山Fe-Mn结壳最表层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丰度与组成测定发现, Fe-Mn结壳稀有气体存在如下特征: ① He, Ar同位素丰度与组成存在明显的分组现象, 分别命名为低3He/4He型和高3He/4He型; ②低3He/4He型样品4He丰度高(平均为191×10-9 cm3·STP·g-1), 4He, 20Ne和40Ar丰度变化范围大(分别为42.8×10-9~421×10-9, 5.40×10-9~141×10-9和773×10-9~ 10976×10-9 cm3·STP·g-1); 高3He/4He型样品4He丰度低(平均为11.7×10-9 cm3·STP·g-1), 4He, 20Ne和40Ar丰度变化范围小(分别为7.57×10-9~17.4×10-9, 10.4×10-9~25.5×10-9和5354×10-9~9050×10-9 cm3·STP·g-1); ③低3He/4He型样品3He/4He比值(R/RA=2.04~2.92)远低于MORB值(R/RA=8±1), 40Ar/36Ar比值(447~543)明显较大气值(295.5)高; 高3He/4He型样品3He/4He比值(R/RA=10.4~12.0)略高于MORB值(R/RA=8±1), 40Ar/36Ar比值(293~299)接近大气值; ④所有样品的Ne同位素组成(20Ne/22Ne和21Ne/22Ne比值分别为10.3~10.9和0.02774~0.03039)与38Ar/36Ar比值(0.1886~0.1963)变化都很小, 无明显分组, 且与大气相应值(38Ar/36Ar, 20Ne/22Ne, 21Ne/22Ne比值分别为0.187, 9.80和0.029)接近. 样品的稀有气体组成与区域不均一性表明, 稀有气体主要来自下地幔, 低3He/4He型与高3He/4He型样品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分别类似于HIMU型和EM型富集地幔特征. 具有HIMU型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3He/4He型结壳产出于麦哲伦海山、马尔库斯-威克海岭、马绍尔海山链和中太平洋海山, 具有EM型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特征的高3He/4He型结壳产出于莱恩群岛海山链, 可能暗示了麦哲伦海山、马尔库斯-威克海岭、马绍尔海山链和中太平洋海山起源于HIMU型下地幔源区, 莱恩群岛海山链起源于EM型下地幔源区, 这与海山基底玄武岩研究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源区性质的差异是Fe-Mn结壳稀有气体明显分组的根本原因, 地幔脱气作用使得样品的稀有气体核素丰度同步降低, 而源区放射性成因核素的积累对Fe-Mn结壳稀有气体核素丰度和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