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浅部的离散性局部变化特征明显,深部的趋势变化特征显著。震中周边4个站点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关系与近似规律不一致。长宁震区长期的动力是青藏高原的物质在深部向四川盆地南边界运移的结果。在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浅层可能存在一些空洞或气囊等空间,在地震前后出现气体、液体或高密度物质流失和填充的现象。结合前人对长宁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域的采盐、采气及废水回注等因素可能是触发四川长宁地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2.
2010玉树M_S7.1地震前后青藏高原东缘绝对重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及时组织实施了地震科学考察,其中对玉树、西宁、姑咱和西昌等4个绝对重力点进行复测,通过比对前期成果,分别给出了2007年以来(地震前后)3~4期各测点H=1.0m(距墩面高)和H=0.0m(墩面)处的绝对重力变化(观测精度均优于3.0×10-8 m.s-2).结合已有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机制、形变测量成果等,主要结论或认识有:1)地震前后(含同震)玉树、姑咱、西昌绝对重力变化明显呈上升变化,玉树点和姑咱点尤为突出;2)同震模拟结果表明,地震前后玉树点绝对重力变化(H=1.0m)与同震破裂效应基本相当;3)从重力变化角度检核了玉树地震左旋破裂运动对羌塘块体东流运动和川滇菱形块体的南东-南南东运动具有明显激励作用,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尤为强烈,南段可能因南南东向运动遇到中部贡嘎山隆起的阻挡吸收而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63.
FG5绝对重力仪观测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2006年绝对重力测量比对的概况,分析了观测和比对结果,探讨了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在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重力和形变资料联合反演地壳密度时间变化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基于单层位理论,利用动态大地测量基本方程,选取Bjerhammar虚拟球作球近似同时将地面观测数据δgt(重复重力)和δHt(重复水准)等解析延拓至Bjerhammar球面上,得到求解地壳内部密度时间变化及相关重力位场时间变化的一组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迭代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65.
长江三峡库首区近期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利用向上解析延拓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底(首次蓄水后)长江三峡库首区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首次蓄水过程中重力变化的基本特征。主要结论有:库区存在一定的重力变化背景和地壳密度变异条件;向上解析延拓方法能较好地分离不同波数域重力变化特征,其中长波数信息反映较深处或较大尺度异常密度体效应;首次蓄水过程中的重力变化显示强烈的库水荷载效应和明显滞后的库水渗透效应,其中江北地区水的渗透明显强于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66.
根据在华中西部地区多年的工作实践,探讨了地震构造标志或活动构造迹象不甚明显的大陆板内中强地震区研究断层活动性的主要思路和途径。其基本点是:在确定活断层级别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信息的组合分析方法,研究活断层(活动断裂系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蕴震构造条件,为探索这类地区中强地震的成因机制及其中长期预测提供环境判据。  相似文献   
67.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的插值方法对动态重力场的离散观测数据进行网格化,以获取重力场动态变化图,与目前常用的插值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比表明: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的插值方法得到的精度与其他方法所获得的精度相当或略优,但获取的图像线条流畅、舒缓平稳,能更有效地描述重力场变化的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68.
To study the seismogeny process or the precursory behavior of the 1976Ms=7.0 Lijiang earthquake,we analyze the repeat gravity data with high precision from the Westem Yunn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Experiment Area(WYEPEA)and the relted results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survey in this paper.Considering the gross errors caused by observation data and model difference,we have firstly inverted the slip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active faults with time based on the robust Bayesian 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and multi-fault dislocat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lip changes of the faults with time from 1990to 1997obviously reflec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Lijiang earthquake.The images of main precursor mod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in shock-after shock type,which is agreement to the model of coupling movement tetween crust density and crust deformation(DD mode of coupling movement).  相似文献   
69.
小波多尺度分解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介绍了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数学原理,以三峡13期流动重力资料为例进行了小波分解。讨论了网格距对三峡流动重力资料分解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计算平均点距的方法;讨论了小波阶数与重力变化波长的关系.根据网格距及小波理论计算了各阶小波及逼近对应的波长范围。讨论了重力变化区移动与数据延拓、网格加密、网形完整性以及小波计算起始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重力网形不完整,分解结果中重力变化区随小波阶增加的移动没有规律.如果网形完整.分解结果普遍存在随小波阶增加而有规律移动的负重力变化区。重力变化区移动与小波分解起始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为了更精细了解长江三峡地区壳幔深部界面起伏特征, 对最新获得的三峡坝区1:20万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图与以往三峡地区1:50万完全布格重力异常图进行拼接, 结合人工地震测深、 层析成像结果等数据, 利用Parker-Oldenburg位场迭代方法对壳幔主要界面进行了反演研究. 主要新认识有: 巴东—秭归莫霍面深度为42 km左右, 江汉平原及周边中地壳界面深度为21—25 km; 深部界面总形态与地表地质构造呈立交桥式结构; 三峡大坝处于研究区中地壳最薄处, 仅为9 km, 这可能与黄陵隆起中部存在浅层低密度体有关; 三峡地区地震大多发生在本区上地壳内, 与壳幔深部界面的起伏变化密切相关, 如秭归MS5.1地震发生在莫霍面中地壳界面隆陷梯变最大部位, 说明深部作用对区域构造地震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