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21.
黔西南优质烤烟基地的气候与适宜移栽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黔西南州主要烟区与省内外、国外烟区的气候条件分析,揭示了黔西南州烤烟优质适产的天气气候特点,结果表明:黔西南州主要烟区3~4月的平均气温基本能稳定在14℃及其以上,比省外其它地区稍高;日照时数130~170h,基本能满足优质烤烟对于光照的需要;降雨量36~82mm,有利于烤烟育苗期的生长发育。如果能减轻春旱、冰雹等气象灾害对烤烟的危害,黔西南州烤烟移栽期完全可以在4月下旬~5月上旬之间完成,从而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2.
当今世界,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旱涝风冻、灾害群发。人们不禁要问:老天爷到底是咋回事啦?有人说,祸首是厄尔尼诺;有人说,罪魁是太阳黑子——黑漩涡。笔者以为,除了那些道理之外,天上的事嘛,还需要从地上和地下说起。地球系统的构思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饶有风趣、一语首破“外论”的哲理。即所谓农业的问题在农业之外,教育的问题在教育之外……。推而广之,气候的问题应在“大气层”之外。的确,大气科学发展到今天,随着现代化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气象卫星的应用,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3.
王辉  李林  郑国锋  仰美霖  李思腾  孟庆春  韦涛  田野 《气象》2019,45(5):723-729
为了定量分析X波段天气雷达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依据X波段天气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理论推导X波段天气雷达的电磁辐射特性,分析X波段雷达站点周边环境,对电磁辐射进行水平和垂直立体监测,理论计算和实际监测结果均表明X波段雷达电磁辐射大小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和《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 2—1996)的要求,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公众曝露的控制限值。  相似文献   
124.
张其林  田野  陆高鹏 《气象学报》2014,72(4):805-814
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综合考虑电子热效应和电离、吸附效应的非线性变化,利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算法(2D FDTD),建立了对流层-中高层大气电动力耦合模式,分析了中高层大气电参数的非线性效应对地闪回击电磁场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微秒量级的地闪回击辐射场而言,在60 km以下,由于弛豫时间为毫秒量级,不需要考虑电参数的非线性效应。而在60 km以上的空间,由于弛豫时间快速减小至小于微秒量级,必须考虑电参数非线性效应带来的影响。如果考虑中高层大气电参数非线性效应,距地面90 km高度处地闪回击辐射场峰值明显减小,其中,垂直电场受影响最明显,场峰值最大可减小75%左右,而水平电场受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垂直电场脉冲持续时间为几百微秒,而水平电场脉冲持续时间仅为几十微秒,电磁场脉冲持续时间越长,受微秒量级中高层大气电介质弛豫时间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5.
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垩纪远安盆地是江汉盆地西北缘的次一级地堑构造,发育有多种类型的低温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变形带、断层、节理、脉体和缝合线。除断层外,其它构造变形机制的分布明显受不同岩性地层或单层厚度的控制。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南、北两边上白垩统跑马岗组中至厚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里,缝合线和方解石脉只形成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罗镜滩组砾岩里,变形带只出现在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块状砂岩里。主要根据变形构造交切或限制关系,本文将这里的宏观变形构造划分为四期,并恢复出各期的构造应力场。前两期属于拉张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裂谷阶段,第一期的拉张方向为近EW向,第二期拉张方向NWW-SEE向;后两期属于挤压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以后的后裂谷阶段。相应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分别呈NNE-SSW向和NWW-SEE向,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6.
组构是指由岩石塑性变形导致多晶体的结晶学优势取向现象。组构的存在会增加岩石的各向异性,进而可能影响到岩石的后续变形。岩石组构包含了变形类型、运动学、变形环境、流变学特征等信息,因而成为显微构造学的重要内容。组构数值模拟是近年来得到重视的一种组构研究方法,它以晶体塑性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定量地模拟多晶岩石中组构的形成和演化。在晶体塑性理论中,晶体的塑性变形是由滑移系的剪切滑动导致的,由单晶塑性本构关系表征。多晶均匀化模型包括Sachs模型、Taylor模型、自洽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由单晶变形组成的多晶体变形。极图、反极图和取向分布函数被用来显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空间取向。目前组构数值模拟在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单相和多相岩石的组构形成、重结晶作用下的组构形成、组构对地幔和地核地震波波速各向异性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7.
基于1981—2021年北京地区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大冻土深度、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及5、10、15、20、40、80 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近40年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总体呈变浅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3 cm/10 a,各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变浅趋势从西到东呈逐渐减弱趋势。北京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与40、80 cm地温相关性最好,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较差。选取2021至2022年北京地区冻土对比试验数据,评估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观测精度,发现仪器安装至少一个冻融周期后与冻土人工观测吻合度更好,测温式冻土自动观测仪的观测精度与仪器安装位置的地下岩层、土质分布密切相关,需要在仪器稳定运行后根据当地实际优化算法和冻融阈值。  相似文献   
128.
利用db4小波变换分析原理,对甘肃天水毛集、马窑和原家庄3个测站2021—2022年的断层气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资料中低频和高频成分进行有效分离。结果表明:小波变换方法对不同频率的信息识别功能较强,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前兆异常现象。结合震例研究表明,小波分析是断层气氡观测资料消除噪声,识别地震中短期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光周期是鱼类季节性繁殖最可靠的环境信号。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一种春季产卵鱼类, 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为了探究光周期调控对红鳍东方鲀成熟产卵时间的影响, 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开展了本研究。将90尾亲鱼随机分配至加速组和自然组。自然组亲鱼在3月产卵, 而加速组亲鱼在1月产卵, 最早产卵时间提前约2个月。结果表明, 加速光周期季节变化速率能够促进红鳍东方鲀性腺成熟。光周期调控方法能够应用于红鳍东方鲀全年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