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砂土渗透系数的细粒效应与其状态参数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渗透仪进行了不同细粒含量砂土的渗透性能试验,通过引入粒间状态参量概念,探讨砂土渗透系数的细粒效应及其与表征砂土各种状态参数的相互关联性。发现砂土渗透系数总体上随细粒含量增加而减小,当细粒含量小于5%时影响较小;细粒含量在5%~10%时,渗透系数随细粒含量增加而急剧减小;而当细粒含量大于25%后,砂土的渗透系数则基本趋向相对稳定值。基于5种不同表征状态参数的拟合分析,表明采用现有常用的经验模型尚难以简便、有效地预测各种细粒含量砂土的渗透系数,而利用粉粒间孔隙比则能更好地反映细粒含量对渗透系数的影响,且其与渗透系数在半对数坐标内基本呈现线性关系,说明粒间状态参量适宜用来描述砂土渗透系数的细粒效应  相似文献   
992.
钠木钦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以铜、金、铁矿为主.研究认为,钠木钦铜矿体受中二叠世下拉组地层与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接触带——夕卡岩控制,而金矿体则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铜矿成矿类型为夕卡岩型,金矿成矿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矿区Ⅰ、Ⅱ、Ⅲ号矿体的深部及Ⅱ号铜矿体的西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对矿区矿床特征的研究发现,钠木钦矿与区域上的尕尔穷等矿床具有较为相似的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通过中国地调局在新疆东天山浅覆盖区开展1∶5万化探示范项目,圈定了一批具找矿价值的铅锌银铜为主成矿元素的化探异常,通过异常查证和矿产评价工作,采用化探、物探、探槽工程揭露、钻探验证等综合技术方法,在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地区相继发现了一批以铅锌银铜为主的矿产地,发现了阿奇山火山沉积-叠加热液交代改造型铅锌矿床、屹立火山热液型富银铅矿(黑矿型)、1288高点铜矿点等十余处。通过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目前确定阿奇山铅锌矿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屹立富银铅矿以其品位高、埋藏浅、开采经济价值高为特点。阿奇山地区铅锌矿找矿成果揭示了阿奇山一带浅覆盖区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4.
三电位电极系中装置的探测精度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物理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利用正演模拟结果讨论了岩溶地区几种可能存在的地质条件下三种装置的探测精度,发现β装置和γ装置的探测效果明显优于α装置;然后利用正演计算得到的数据合成比值参数(T),对合成数据T进行最小二乘反演,发现T值反演结果和视电阻率反演结果一致,并在噪声影响较大的区域,T值反演结果优于T值等值线图,可作为判断异常体特征的一个依据,也可验证视电阻率的反演结果,弥补由于噪声对某种单一装置探测效果的影响。以义马某地的水文地质勘察为例,T值最小二乘反演结果表明,在含水低阻区域T值也呈现小值异常,且显示的异常体边界准确,结构特征明显。利用T值反演对数据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5.
保德煤矿大盘区工作面采前瓦斯超前治理模式要求井下定向长钻孔能够沿煤层钻进3 000 m以上,针对现有技术装备在超长定向钻孔施工中存在滑动钻进困难、进水水路压耗大、有线随钻测量信号传输距离受限、冲洗液无法循环利用等问题,开发了煤矿井下基于螺杆马达水力加压和超长钻具正反扭转给进的滑动钻进减阻工艺、基于回转钻进倾角控制和侧钻分支的复合钻进轨迹控制技术,设计了低压耗进水水路系统、泥浆脉冲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和冲洗液净化循环系统,结合保德煤矿生产需要,完成了主孔深度3 353 m、孔径120 mm的顺煤层超长贯通定向孔。钻进效果表明:滑动钻进减阻工艺有效降低了给进力,显著提高了深孔滑动定向钻进能力;基于复合钻进的轨迹控制技术,保证了钻孔轨迹沿煤层定向延伸,并提高了钻进能力和钻进效率;泥浆脉冲无线随钻测量信号长距离传输稳定可靠,克服了有线随钻测量信号传输的局限性;井下冲洗液净化循环系统净化效果良好,实现了井下定向钻进冲洗液循环利用。研究成果对支撑煤矿大区域瓦斯超前治理、以孔代巷工程、水害防治及地质勘探等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李守巨  于申  张军  田泽润 《岩土力学》2013,34(Z2):252-256
根据岩土材料Merchant、Bergers和Butterfield蠕变模型的基本形式,建立3种预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蠕变沉降经验模型。以蒲石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堆石坝的顺序填筑过程。根据堆石坝沉降现场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3种沉降经验模型中的待定参数,确定堆石坝的蠕变沉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堆石坝蠕变沉降经验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堆石坝的蠕变沉降除与时间有关之外,还与观测点的应力状态和位置以及堆石料的变形模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基于DEM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及其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分级指标,进行重分类组合,划分地形单元类型,利用窗口分析法计算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以四川省为试验区,利用精度为100 m的DEM数据和水域分布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地形单元划分为13种典型类型,统计窗口半径设为900 m,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值小于0.5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1%,大于0.75的区域达57%,符合实验区地形特征,并对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地表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基于DEM地表形态信息的概念体系,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地形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8.
在精密定轨中,附加伪随机脉冲能够很好地弥补力学模型精度不足的问题,然而由于伪随机脉冲数量通常较多,如果利用常规最小二乘方法直接进行参数估计,会严重降低计算效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参数预消除与回代思想的伪随机脉冲参数快速估计方法,实测算例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够获得与常规最小二乘方法相同的参数估值,但本文方法在计算效率上要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含孔花岗岩的双向加载试验模拟巷道岩爆过程,以红外热像仪为观测手段,利用红外热像和最低红外辐射温度作为监测指标,研究岩爆过程中的红外辐射温度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岩爆过程红外辐射时空演化特征与岩爆孕育、发生过程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岩爆发生前红外热像上出现低温嵌套于高温条带间的温度场,其在空间上的延伸扩展则是岩爆孕育和发展过程在温度场中的反映,其出现的位置对应着岩爆发生的区域。最低红外辐射温度呈现出上升-短暂下降-上升-下降4个阶段性特征,岩爆发生前最低红外辐射温度出现3个突变转折点。试验结果对于巷道岩爆灾害的时空预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入多系统时代,天空中导航卫星的可见数不断增加,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也已开始面向用户提供三频导航信号,这都有利于改善RTK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BDS+GPS中长基线多频RTK定位算法,先以较高成功率快速固定BDS的两个超宽巷模糊度,继而通过简单变换得到BDS宽巷模糊度,然后用其辅助提高GPS宽巷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最后采用将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对流层延迟误差参数化的策略以加快窄巷模糊度浮点解的收敛速度,缩短模糊度首次固定的时间。结合实测数据进行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对模糊度进行解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