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172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1109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内橄榄辉长苏长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北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由5个阶段的岩浆作用形成,其中,第二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侵入体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橄榄辉长苏长岩,局部有零星的辉长苏长岩和斜长岩。岩石的SiO2—FeO/MgO图解显示其化学组成为钙碱性系列,但单斜辉石的Al2O3—SiO2及n(Si)—n(Al)图解表明母岩浆为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演化方向与岩石化学系列的转化是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侵入体遭受了长城系古硐井岩群1.38%~3.15%的混染。原生岩浆为MgO含量约7.31%的玄武质岩浆。岩石的TiO2、Na2O、K2O、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均很低;除一件样品外,其余岩石的εNd(t)值为+2.54~+2.81,这些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处于物理化学条件相对稳定的近平衡状态,局部不平衡分离结晶形成堆晶结构和纹层状构造,岩浆结晶温度约为1070℃。由于岩浆源区熔融程度低,导致原生岩浆贫硫,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没有经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因素使得橄榄辉长苏长岩侵入体不具备硫达到过饱和进而发生铜镍硫化物熔离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章振铨  李志田 《吉林地质》1999,18(1):51-56,82
敦密断裂带是发育历史长、活动期次多的区域性大断裂,其形成时代及不同时代的活动性务学性质不同。为评价敦化及周围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借助于断层泥热释光测定、断裂气测量及地震、火山资料对断裂带的没部位做出了稳定和相对稳定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13.
西昆仑落石沟一带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落石沟矿带是新疆西南部重要的成矿区带,落石沟矿带已发现铁、铜、铅锌矿(床)点13处,成矿潜力巨大。文章在综合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就区域内铅锌矿的分布规律、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成矿模式、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以宝塔山、多宝山铅锌矿作为典型矿床对其成矿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西昆仑落石沟一带为寻找MVT型(碳酸盐岩容矿型)铅锌矿的有利地区,初步总结了该成矿带铅锌矿的控矿规律,确定了区域预测要素,提出了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日,经过地质等部门多年的勘探结果,在怒江州兰坪县境内发现中国最大的铅锌矿,铅锌金属储量达到1500多万吨,潜在价值可达2000多亿元。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可供开采100年的时间。据了解,该铅锌矿位于兰坪县城西北18km处,位于凤凰山矿脉上,矿床规模为特大型,它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铅锌矿,是全球第四大的铅锌矿,探明铅+锌金属储量1547.61万t,铅锌合计品位达9.44%。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地籍测量技术与方法的良性发展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土地利用率,还能为获取高精度的空间数据提供高效便捷的手段.针对传统全站仪与GPS RTK组合地籍测量作业效率低、人力财力耗费大的缺点,本文依托陕南某地的地籍和不动产权籍调查项目,提出了一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相...  相似文献   
17.
式可布台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层状及透镜状,顺层产出于上石炭统伊什基里克组中。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含少量菱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铁碧玉和石英。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细晶质结构,致密块状和条带状构造。在显微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对矿石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赤铁矿电子探针数据在(Ti+V)-(Ca+Al+Mn)图的投点落于BIF区域内及其附近,表明其形成过程与BIF相似,菱铁矿电子探针数据MnO含量大于0.5%,说明其为沉积成因;矿石稀土元素具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16~5.16)、高(Sm/Yb)PAAS值及近似的海底热液Y/Ho值(Y/Ho=23.0),均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与海底热液有关;矿石主量元素中高的MnO/TiO2值(4.33~49.36)及缺乏强烈的负Ce异常(δCe=0.63~0.85),表明其沉积环境远离陆缘,海水的氧化还原状态为氧化-低氧化的过渡环境。综合研究表明,式可布台铁矿物质来源主要与海底热液有关,赤铁矿为氧化-低氧条件下海水的化学沉积成因,成岩过程中在有机质参与下菱铁矿...  相似文献   
18.
针对GEO卫星切向轨道分量与双差模糊度强相关的问题,对经典双差动力法进行了改进,提出联合使用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实现北斗系统精密定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以上处理策略的可行性及对模糊度固定的影响,然后结合北斗系统精密定轨特点,推导给出了利用QIF方法实现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的基本原理,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联合载波相位和相位平滑伪距,既可降低相关性,又可兼顾精度,定轨效果优于经典双差动力法;利用QIF方法能够取得一定的模糊度固定效果,但受观测条件限制,北斗卫星双差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整体不高,双差模糊度固定之后对轨道的改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最主要的兼捕鱼种之一,作为海洋生物链的顶端物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科学观察员在北大西洋海域(3°~55°N,15°~40°W)采集的2 112尾大青鲨数据,按不同性别对其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80~220 cm、190~230 cm,雄性叉长均值显著大于雌性,雌、雄性比符合1︰1;大青鲨叉长-全长、尾凹长-全长的线性关系分别为L_F=0.8008L_T+7.3361,L_P=0.7576L_T–1.8479;北大西洋热带海域(3°~13°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个体为主(180~240 cm),冰岛附近海域(48°~51°N)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小个体为主(100~210 cm);大青鲨叉长和质量关系式为W_R=7×10~(–6)L_F~(2.9994);大青鲨肝脏为性腺的发育提供能量,成熟个体的肝质量指数显著小于未成熟个体;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性成熟个体为主(96.9%),冰岛海域兼捕的大青鲨以未成熟个体居多(77.1%);50%雌性性成熟个体对应的叉长为178.7 cm,50%雄性性成熟个体对应叉长为173.6 cm;雌性怀仔大青鲨的叉长与其怀仔数量线性关系为L_S=0.419×L_F–49.7(R~2=0.3905),幼仔雌雄性比符合1︰1;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和鱿鱼出现频率最高。作者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北大西洋大青鲨的生物学特征,为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评估大青鲨种群资源状态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页岩油在纳米级有机质狭缝内和二氧化硅矿物狭缝内的吸附特征。在COMPASS(condensed-phase optimized molecular potential for atomistic simulation study)力场下模拟了355K、18 MPa(松辽盆地青山口组Ro=0.9%时的地质条件)条件下,混合烃类分子在纳米级狭缝内的吸附行为,对比了有机质和矿物的吸附能力以论证前人的研究,证明了模拟的正确性;分析了混合烃、各烃组分在二氧化硅狭缝和有机质狭缝中的密度分布特征及温度对有机质狭缝内烃分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烃类分子在纳米级狭缝壁面处出现了3个较明显的吸附层,每个吸附层的厚度在0.4~0.5nm之间,且石墨烯单位面积的吸附能力约为石英的1.31倍;(2)由于竞争吸附作用,并非所有的烃类都在靠近固体壁面处吸附最多,那些容易扩散的气态烃和拥有特殊化学键的芳香烃更容易吸附在狭缝壁面处;(3)温度升高,使狭缝内混合烃类分子吸附相密度降低,但由于多组分竞争吸附作用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烷烃的密度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5种混合烃类分子中的正构烷烃和支链烷烃的第1吸附层的密度峰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