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表蒸散定量遥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简要介绍了遥感监测地表蒸散和能量平衡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2.
基于多次散射的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算过于复杂是目前多数植被二向反射模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对冠层的各次散射、透射和地面土壤反射分别进行分析和考虑 ,建立各次反射光谱分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在Verstraete (1 986 )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多次散射和土壤反射的分量 ,建立了基于多次散射的植被 土壤二向反射模型 ,并证明仅考虑前三次散射即可满足一般精度要求。该模型克服了原模型的不足 ,并可根据叶面积指数等参量直接计算二向反射率 ,避免了运算量巨大的叠代运算 ,故便于应用。实验证明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3.
定量遥感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9,13(S1):46-57
定量遥感是遥感应用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遥感发展的必然。本文综合论述了中国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定量遥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包括遥感辐射定标、遥感数据大气影响订正和气溶胶反演、遥感数据定量反演、遥感信息模型、定量遥感应用、定量遥感的科学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54.
“黄河流域典型地区遥感动态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遥感技术开发”项目中的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负责,中科院冰川所、中科院地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参加共同完成。在攻关中,利用多种遥感数据在黄河上游进行冰雪覆盖遥感监测,发展了流域雪盖率提取方法,融雪径流预报模型及春季径流周期分析与趋势预报等短、中期预报模型和超长期预报预测模型,实现了为龙羊峡水库春季入库流量的业务预报服务。从1987年连续三年发布春季旬平均入库流量实时预报及春季径流总量的预测,其精度满足生产部门的需要和水文预报规范的要求,为水库的用水调度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由于及时、准确,仅1989年就增发了三亿度电,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在甘宁蒙黄灌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目前水色遥感中,水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与水体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基于偏振原理的水面反射光的剥离、海面溢油偏振遥感探测与基于水体物质偏振信息的水质参数反演等几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在水色遥感信息流中,大气偏振校正、气-水界面偏振描述、基于偏振水质遥感反演、传感器偏振响应标定等各个环节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偏振改变与响应机制等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6.
利用内蒙古二连浩特实验场对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开展辐照度基定标方法研究。定标结果表明,辐照度法定标系数和MODIS的星上定标、反射率基法定标系数非常接近,相对差异3.3%,证明辐照度基定标方法正确。定标系数之间的差异说明,漫射辐射与总辐射辐照度比测量的精度对辐照度法结果影响很关键。不同气溶胶模式下得到的结果说明辐照度法可以减小因气溶胶模式的假设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57.
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形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等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影响海洋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视化是地形数据解译的关键,它为揭示海底地形与其他海洋要素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提供了独到的方法。基于可视化工具Vertical Mapper,在MapInfo Professional中对南海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渲染图与三维可视化实现,并对地形进行了剖面分析,进而将可视化的南海海底地形信息与表层沉积物类型、流场等其他海洋要素信息进行叠加分析,由此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分布与地形、海洋动力条件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的可视化对于海洋地质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讨论了西藏高原东部作物生长季期间(5—10月),直接太阳辐射的分光辐射能的状况和日、月际变化的特征。 西藏高原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相比较,不仅太阳总辐射量高,而且紫外、可见波段的相对通量和绝对量值也高,但红外波段低于东部平原地区。 通过对高原生理辐射的初步分析,为高原农作物高产原因提供了某些依据。  相似文献   
59.
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陆面温度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广东  王超  田国良 《遥感学报》2001,5(4):254-258
利用美国防卫气象卫星计划(OMSP)特别微波辐射/成像计(SSM/I)的多通道微波辐射亮温数据,开展中国陆地区域陆地表面温度反演研究,选择1997年7月20/24日的SSM/I数据,先对中国陆地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与成像,然后基于Holliger算法利用七个通道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分类,最后利用SSM/I数据的统计算法进行中国区域内的陆面温度反演研究,并用NOAA-AVHRR反演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SM/I微波辐射计数据可以为大面积的陆面温度反演提供快速的研究方法,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  相似文献   
60.
利用星载微波辐射计SSM/I多通道、多时相亮温数据开展了中国陆地覆盖特征的季节变化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星载微波辐射应用研究分析,提出了归一化极化指数(NDPI)的概念。处理了1997年4月、7月、10月和1998年1月的(每月的20、24日各两天)多通道SSM/I数据,在此基础上计算形成了第一幅中国陆地区域的归一化微波极化指数图,开展了中国陆地区域覆盖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陆地覆盖特征有特征的NDPI值,NDPI随季节而变化,植被、水分是引起NDPI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