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陆水体叶绿素a浓度定量反演是水质遥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基于对内陆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溶解有机物与水分子的光谱特征分析,从半分析生物光学模型出发,利用太湖实测的水面 ASD 高光谱遥感数据三波段组合,进行迭代优化,得到与叶绿素浓度密切相关而受悬浮物与黄色物质影响小的最优波段组合模型,反演精度较高,其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8358、3.816mg/m3,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高浓度悬浮物主导光学特性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  相似文献   
22.
估算混合植被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Lopex数据库评价了19个波谱指数对物种的敏感性, 分析了叶绿素含量与波谱反射率以及波谱导数的相关性, 目的在于探寻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敏感性, 对物种和叶片结构变化不敏感的理想波段, 应用大尺度遥感数据估算混合植被冠层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红边指数对混合植被的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为698—710nm附近较窄的波段范围;对于波谱导数, 估算混合植被叶绿素含量的理想波段范围为720—735nm和535—550nm附近波谱导数。  相似文献   
23.
本文讨论了水稻受重金属镉和铜污染伤害后的光谱反射特性的变化,为遥感监测污染提供基本依据。使用高分辨率光谱辐射计在自然状态下实地测量了受污染的水稻光谱特性,比采集叶片在室内测量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便于结合遥感图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镉和铜拌土生长的水稻在分蘖期受到的影响最明显,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反射光谱方面变化都比较显著。因此,对水稻受重金属污染的遥感监测最佳时间为分蘖期,有效波段为0.54—0.58,0.64—0.69,0.74—0.80微米。综合对水稻光谱的各种分析方法,如波形分析,微分光谱,绿度指数和主成分变换等技术,水稻在分蘖期,对高浓度的监测效果较好,而对低浓度效果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4.
呼伦贝尔草原的太阳分光辐射能和光合潜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太阳辐射能中,紫外辐射具有较强的化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可见辐射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物质;红外辐射则具有重要的热学效应。在国民经济的不同领域里,往往不仅需要知道太阳辐射在全波段的能量,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分光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25.
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式,很难解释、预测其生成、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内部机制.研究气候变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气候数值模拟.到目前为止,气候数值预测模式已经有几十种之多,但都存在着意义上的不确定性.问题主要在于模型运行方向上的非客观性静态的初始边界场与动态的地-气过程之间的矛盾.随着模型的运行超过某一时间尺度后,这种初始场已不能影响模型的运行方向,由于现有气候模式的局限性,因而必须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建立新的模型.该文发展了一个用于地表能量交换研究的动态地表特征模式,包括地表特征数据的建立,地表反照率、温度和粗糙度的反演和计算.  相似文献   
26.
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4,他引:60  
该文建立了在部分植被条件下估算农田蒸散的双层模型,利用此模型和NOAA-AVHRR数据对黄淮海平原春季旱情进行了评估,并做出了干旱及蒸散分布图。对双层模型和单层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植被条件下双层模型估算的精度要高。  相似文献   
27.
桐柏蛇绿岩分布在桐柏县城西北15公里的双山—刘山岩、老龙泉、大河—老虎洞一带。大地构造位置为北秦岭褶皱带东段。前人在此区曾进行过1:20万、1:5万、1:1万等区测工作,将蛇绿岩分布区划归下古生界,由南而北依次为:孤山头、大河、刘山岩、张家大庄大粟树五个组。岩性由变质的浅海相砂泥、泥灰、钙质沉积岩和超基性—基性岩、辉绿岩、火山熔岩夹硅质岩等组成。区内断裂发育,褶皱强烈,岩石普遍碎裂,糜棱岩化以孤山头组中  相似文献   
28.
矿产地质调查中的成像光谱遥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像光谱技术是80年代遥感发展的最新成果,是90年代遥感应用研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技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负责,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含广州分部)、新疆地理所和安徽光机所等单位参加的“红外多光谱遥感技术在金矿调查中应用”项目自1985年起即紧紧跟踪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过在新疆等地的试验和实际应用,促进了仪器技术从开始试验时的几个通道增加到现在的71个通道,数据图象处理、分析和应用技术也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取得的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只有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掌握成像光谱技术,在金矿调查应用方面我们还更胜一筹。国内只有中科院拥有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29.
粗糙地表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土壤粗糙度对地表二向反射率特征有重要影响而且极不稳定 ,是影响土壤含水量遥感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分析土壤含水量影响反射率的物理过程 ,论证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 ;分析土块级土壤粗糙度影响土壤反射率的根本原因是微坡面的倾斜使二次和多次散射的比例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粗糙地表土壤含水量遥感模型 ;实验证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0.
垄行作物玉米方向亮温野外测量中视场角影响的简单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透视原理、地面试验中对于较高目标的观测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随传感器高度、观测角度、视场角大小、观测位置等多个因素改变。由于垄行作物空间结构和温度分布的复杂性 ,在采用较大视场角测量方向亮温的地面实验中 ,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采用一个简化的三分量二维结构模型对这种误差进行初步的分析与估算。亮温三分量分别为植被、被阳光照到的亮土和植被阴影下的暗土。作物的结构简化为剖面为矩形的无限长平行体。通过对这三个分量在传感器视场中面积权重的计算来模拟目标结构、传感器高度、位置、视场角大小、观测角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在垂直观测中 ,视场中的植被权重往往被高估 ,偏差随传感器高度的降低急剧增加。在倾斜观测中 ,由于一种互补效应的产生 ,偏差被限制在一个较低的范围内。经过分析 ,减小误差的最有效办法是提高传感器高度。最后 ,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恰当地选取模型输入 ,两种数据能非常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