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4篇 |
大气科学 | 59篇 |
地球物理 | 42篇 |
地质学 | 113篇 |
海洋学 | 44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重点对2008年7月22日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切变线上对流云团在暴雨区合并、加强是造成襄樊罕见特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沿低空急流建立的从南海到华中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发生发展直接输送暖湿空气;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整层正涡度的配置以及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能量锋锋生、湿度锋锋生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2.
详细分析了4台CG-5型重力仪的静、动态漂移特性,结果发现,单次的静态测试结果中,CG-5型重力仪静态漂移呈很好的线性上升趋势,但划分不同时间尺度,每个时间段的仪器漂移率仍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静态漂移率也存在长期变化的特征,不同测期CG-5型重力仪的漂移率差异较大:刚出厂时,CG-5型重力仪的漂移率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最终在一定区间内震荡。4台仪器的动态漂移率与仪器空间变化关系不密切,但仪器间的漂移特性在静态漂移率的长期变化、上下山的动态实验和单个测期各测线的动态漂移率变化中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基于以上认识,采用分时段平差的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段漂移改正,改正后各台仪器和总体的联测精度指标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3.
2013年以来,北京市城区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逐年降低趋势,但PM2.5重污染事件仍旧频发,污染出现快速甚至爆发增长的成因和理化机制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北京市城区2013~2020年常规气象要素、PM2.5及其化学组分观测资料,分析了PM2.5在缓慢、快速和爆发三种增长机制下的颗粒物浓度和组分的阈值及其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3~2020年,北京市城区PM2.5在增长时段(1~24 h间隔)中平均累积速率呈逐年放缓的趋势,大气污染累积阶段中缓慢增长的比重逐年升高。在判别标准逐渐严苛的前提下,爆发增长的比重逐年变化不大(4%~7%)。2013~2016年爆发增长的PM2.5浓度阈值为62μg m-3,2017年后,该阈值严苛至45μg m-3。82μg m-3为2018年以来极易出现PM2.5爆发增长的界限值,高于此值后爆发增长的概率将... 相似文献
154.
155.
页岩气储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应用与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气储层岩性更加复杂,矿物类型较多,裂缝识别难度大。通过对渝东南地区Q1井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的精细标定与分析,结合页岩气储层8块岩心薄片、37块岩心矿物成分,总结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引入图版形式准确区分出该地区4种页岩岩相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岩相,自动拾取裂缝并定量计算了该井裂缝孔隙度等参数,确定该井最大主应力近东西方向,提高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率,为后期压裂改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6.
通过振动台试验,对钢锚杆(索)与玄武岩纤维塑料增强筋(BFRP)锚杆(索)的应变峰值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小波包工具对不同频带下锚杆(索)的应变响应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 BFRP锚杆(索)与坡体协同变形的效果较钢锚杆(索)更加明显;(2) BFRP锚杆(索)上的应变值均要大于钢锚杆(索)上对应测点的应变值,且单独对钢锚杆(索)及BFRP锚杆(索)而言,锚杆(索)端部处的应变值均要大于锚杆(索)尾部处的应变值;(3)对应变起影响作用的主要频段为第一频带(0. 1~6. 26 Hz)和第二频带(6. 26~12. 51 Hz),土体对于高频(12. 51 Hz以上)地震波的吸收比较明显。其研究结果可为BFRP锚杆(索)加固高边坡的动力合理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桂北某矿区硫化物尾矿重金属复合污染评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硫化物尾矿重金属复合污染的评价采用以元素总量为主因子的单一方法(如Nemerom法)常难得到合理的结果.在桂北某矿区,运用地质累积指数、生态危害指数以及BCR酸提取等研究方法,并以近矿围岩风化壳的元素丰度作为参比值,对尾矿Pb、Zn、Cd及As复合污染进行综合评价预测.结果表明,(1)该区尾矿中Cd(生态危害性高、迁移性强)和As(污染程度高、生态危害性也较高)为主要污染因子,应重点预防和控制;而Zn(生态危害性较低)和Pb(污染程度、生态危害性及迁移性均较低)则相对次要;(2)尾矿中元素活性酸提取态分量(为产生环境效应的主因),与其元素总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或不一致的相关关系,这是元素总量因子评价法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长江口南港河道泥沙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江口南港多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结合泥沙颗粒电镜观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尤其是三峡大坝蓄水拦沙后南港河道泥沙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大坝蓄水拦沙后南港含沙量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总体上,南港上游河道含沙量在三峡大坝蓄水拦沙后的前几年变化不大,从2009年开始显著减少。而南港下游河道含沙量的响应变化并不明显。泥沙再悬浮作用对南港含沙量的贡献较大且相对大坝蓄水拦沙前有所增强。近年来南港上游河道底沙运动活跃,悬沙和底沙的交换作用强烈。同时,近年来南港上游河道水体背景含沙量变小,泥沙颗粒沉速变大,即泥沙粒径变粗,细颗粒泥沙组分变少;而南港下游河道水体背景含沙量、泥沙颗粒组分的变化均不明显。总之,南港河道泥沙特性变化正处于对流域来沙锐减和陆海动力相互作用的调整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9.
赤峰盆地元宝山凹陷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借助色谱和色质等先进测试手段,对赤峰盆地元宝山凹陷6个油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元宝山凹陷的原油属重质稠油,成熟度低,生源物质以菌类和藻类微生物为主,后者大于前者;其生源物质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还原环境,利用有机显微组分荧光光谱研究了本区烃源岩的成烃机制,认为原油是生物类脂物早期生烃的产物,还对原油的稠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其生源物质决定的,而后期又受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迥然不同,同时,将本区原油与其他熟知的典型稠油进行对比,突出了本区原油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