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太湖流域春季降水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利用野外监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2003年3—5月在太湖站、拖山站、东山站降水化学成分,计算了2003年春季太湖水气界面受纳的各离子平均沉降率,阴离子中SO24-浓度及沉降率最大,NO3-次之;阳离子中Ca2 浓度及沉降率最大,NH 4次之。由离子浓度相关性分析可知太湖降水化学受区域人为污染影响较大。利用后向轨迹方法对太湖站的降水进行分类,春季影响太湖流域的降水主要是海洋性降水,占总降水量的92.7%,其中SO24-、NO3-、NH4 分别占春季总沉降量的89.2%、88.1%、88.3%;大陆性降水过程对沉降负荷的贡献不大,但由于降水中离子浓度高,降水酸度大,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较大。对云下气团轨迹的分析表明,3种气团影响太湖降水化学组成,即NE方向的输送、SW方向的输送及局地气团。局地气团由于降水量小,降水中离子浓度高,降水酸度大,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在远距离输送的气团中北方气团的降水离子浓度和沉降量明显高于南方气团。  相似文献   
32.
四川邛海人工湿地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标评价法,提出并建立了人工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选址适宜性、构建、水质净化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邛海湿地五期内小河沟人工湿地作为探究对象,结果显示:小河沟人工湿地的综合评指数为7.38,处于"良",邛海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在选址及构建上处于良好水平,在运行管理上应加强垃圾清理和植被管理。  相似文献   
33.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 InSAR,D-InSAR)作为的一项新的发展技术,监测精度极高,是目前地表形变监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D-InSAR技术只能获取地面沿雷达视线方向的形变量(Line of Slight,LOS),因此我们需结合其它技术进行联合解算,来求解三维形变量以获取真实地表的形变情况。本研究以某震区为研究区,利用地震前后的哨兵一号数据,基于D-InSAR技术和MAI技术求得地震形变量,按等权分配进行联合求解,最后得到该震区的三维形变信息。  相似文献   
34.
为挖掘我国海洋强国的真正内涵,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海洋强国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我国海洋强国研究历史和政策背景的研究以及海洋强国文献的研究内容归类分析,提出了9个海洋强国的内涵。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科研文献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学科的协同、渗透、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献计量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集成是拓展GIS应用领域的一个新兴方向。许多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大量地学科研文献中。从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研究青藏高原的科研文献中提取研究区、样带和采样点等位置相关信息,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展现。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集中在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演化、资源及其勘探、地质工程等方面。有关青藏高原的研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对青藏高原的研究从西南、西北到东南、东北区域,其受关注的程度逐渐增加。祁连山脉、羌塘高原、青海湖、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等是研究的热点区域。沿经度和纬度方向不同区间研究的分布也不同,研究热点区域呈现出从青藏高原中部向东北部转移的趋势。多数采样点和观测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并且随着与交通干线距离的增加数量明显减少。GIS技术在关于青藏高原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有助于挖掘出大量与空间位置相关的信息,从而深入分析青藏高原研究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三维人格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川成都某医院129名不孕不育症患者和相应年龄段的150名职工进行三维人格问卷调查。结果不孕不育症者三维人格特征表现为:NS4因子高于对照组、HA2因子和HA维度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6,0.034)。结论不孕不育症患者有其特有的三维人格特征,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7.
为了揭示肇庆市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利用2013—2014年PM2.5监测数据,分析该区域两年间的空气质量整体变化情况以及PM2.5污染过程的季节变化规律,统计两年间所有颗粒物重污染过程,并根据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展开分析,运用空气质量数值模型(WRF-Chem)对冬季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肇庆2013—2014年共发生27次PM2.5重污染过程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结合气象场的分布特征,总结出四种诱发重污染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分别是高压出海型(48%)、热带低压型(22%)、锋面影响型(19%)及冷高压控制型(11%)。在四种天气形势的影响下,肇庆整体风向以东南风和南风为主,大气处于静稳状态,导致污染物的积累并诱发重污染过程。WRF-Chem模拟结果进一步发现,不利气象条件及本地排放源是造成肇庆冬季重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四维通量模型对肇庆边界污染物输送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肇庆PM2.5以输出为主,其中硝酸盐与氨盐的输出通量较大。此外,模型还揭示了肇庆境内的主要污染物输送通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外地输入的污染物也通过此通道影响肇庆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8.
广州地区局地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雪梅 《高原气象》2003,22(2):197-201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Eta模式和中-β气象预报模式,选择广州地区不同季节的47天,得到47例(包括夏季和冬季)24h环流的数值模拟结果,经过认真分析。得到影响广州地区的主要局地环流型有三种,即辐合气流型、辐散气流型、热岛环流型。从模拟的统计结果来看,辐合气流型、辐散气流型、热岛环流型分别为28%、26%、36%,为广州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提供了典型的气象场资料。  相似文献   
39.
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发展态势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研究是国际上地球系统综合研究的重大跨学科研究领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上先后组织发起了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四大科学计划WCRP、IGBP、IHDP、DIVERSITAS及其组成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ESSP,开展对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当前,全球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政治界、经济界都关注的重大问题.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前沿的发展动态.对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球变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国际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了解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看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论文数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以地球科学多学科、生态学、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等学科领域为主.中国自200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增长较快,特别是中国科学院的发文量已进入国际前列,但中国在该研究领域尚缺少高影响力的论文.  相似文献   
40.
基于遥感的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马明国  王建  王雪梅 《遥感学报》2006,10(3):421-431
植被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变化的趋势,因此监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分析这种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遥感卫星获得长时间系列逐日观测数据,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制定了全球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生成数据集计划,所产生的标准数据集则极大地促进了该项研究.大量研究在全球尺度、洲际尺度(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以及区域尺度上广泛开展.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常用于植被监测的卫星传感器和主要数据集,汇总了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全球植被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北半球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南半球干旱半干旱区出现降低的植被光合作用,但这些变化因空间位置不同和研究尺度不一样体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