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页岩油气正在成为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叠合盆地之一,盆地中是否存在页岩油气是能否打开油气勘探新局面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其最大的生烃凹陷(阜康凹陷)的侏罗系烃源岩特征与Barnett页岩,来评价准噶尔盆地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阜康凹陷侏罗系烃源岩与Barnett页岩有以下相似性:①烃源岩规模稍大。阜康凹陷侏罗系主要发育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三套泥质烃源岩层,累计厚度(最大950m)大于Barnett页岩;②干酪根类型相当。阜康凹陷干酪根类型在纵向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下部八道湾组以Ⅱ型—Ⅲ型为主,中上部以Ⅲ型为主。③有机质的丰度偏小,但是存在厚层的煤。阜康凹陷有机质丰度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主要分布在1.2%~2.5%,与Barnett页岩相比略微偏小。但是从页岩气的角度来看,阜康凹陷发育多层单层厚度5m的煤层,总厚度超过50m,最大单层厚度超过20m,弥补了泥岩丰度不足的缺憾;④烃源岩已经进入中—高成熟阶段。表征烃源岩成熟度的Ro=1.6%,与Barnett页岩相当。上述对比结果表明阜康凹陷具有生成页岩油气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生烃潜力法的残留烃量评价本区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评价结果表明残留烃的规模为874.6亿吨,展示出阜康凹陷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2.
准噶尔盆地烃源岩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6套烃源岩,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海陆交互相烃源岩分布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泥岩有机质丰度中等,以Ⅱ型有机质为主,碳质泥岩和煤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差。二叠系湖相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轻,是盆地中最主要的烃源岩。三叠系湖相烃源岩在盆地东部有机质丰度较高、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侏罗系为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但以Ⅱ_2型和Ⅲ型有机质为主,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重。白垩系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有机质丰度中等,但以Ⅰ、Ⅱ型有机质为主。石炭系烃源岩目前主要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二叠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在大部分地区未成熟—低成熟,只在南部与东部坳陷达到成熟—高成熟,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目前也只在南部坳陷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准噶尔盆地目前发现了6大类典型原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很大差异。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别重(δ~(13)C-26‰);第二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烷、类异戊二烯烷烃、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甾烷以C_(28)、C_(29)为主,基本没有重排甾烷;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轻(δ~(13)C-29‰)、重排甾烷、Ts、C_(29)Ts及C_(30)重排藿烷异常丰富;第四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Pr/Ph大于2.5,三环萜烷含量低且以C_(19)、C_(20)为主,藿烷系列丰富,伽马蜡烷极低,甾烷以C_(29)规则甾烷及重排甾烷为主;第五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轻(δ~(13)C-29‰)、Pr/Ph1.0、伽马蜡烷丰富且有两个异构体、Ts、C_(29)Ts、C_(30)重排藿烷、C_(27)~C_(29)异胆甾烷及C_(30)甲基甾烷十分丰富;第六类原油主要为中低成熟油,碳同位素组成重(δ~(13)C-28‰~-26‰),C_(27)、C_(28)、C_(29)甾烷呈Ⅴ型分布,甲藻甾烷异常丰富。第二类原油广泛分布于盆地不同区域,其他类型原油均只分布于盆地局部地区。西北缘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3个亚类;腹部地区以第二类原油为主,可分为4个亚类,还有少量第四类原油;东部地区有前4类典型原油,此外还有混合原油;南缘地区目前发现有第二、第四、第五及第六类4种典型原油,也有少量混合原油。  相似文献   
33.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关于其演化历史,至今尚存在争议。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准噶尔盆地地质结构在平面和剖面上具前陆盆地系统的结构特征。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理论,通过压陷一挠曲作用,以演化动力为背景,将准噶尔盆地分为5个演化阶段:①碰撞一成盆阶段;②压陷.挠曲阶段;③挠曲一坳陷阶段;④坳陷一沉降阶段;⑤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石炭纪至二叠纪,准噶尔地块周围海槽先后关闭,发生陆一陆碰撞。首先是西北缘:早石炭世末期形成西北缘界山的雏形;其次是东北缘:晚石炭世中晚期,形成了克拉美丽造山带;最晚是南缘:于早二叠世晚期风城组沉积期,形成南缘界山。随着周缘界山的隆升,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大前陆盆地系统。三叠纪至古近纪,板块挤压作用减弱,准噶尔盆地由强烈压陷期逐渐进入坳陷。沉降阶段。新近纪至第四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北天山快速、大幅度隆升,准噶尔盆地南缘再次挠曲下沉,形成近EW向的再生前陆盆地。多期演化造就了盆地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和多期次成藏,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4.
为全面查清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2017年开展了“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全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综合评价,圈定出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地质资源。对具有开发潜力的主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和展望,选出五莲县五莲山—九仙山、邹城市峄山和临朐县沂山为具有升级潜力的3个省级地质公园,评价青岛市崂山景区、黄岛区大珠山—灵山岛景区具有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建议济南市七星台、莱芜市九龙山、邹平市印台山等景区地质遗迹申报省级地质公园。项目成果进一步拓宽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提升地质公园级别,寻找开发新的地质公园和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5.
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据盆地大量的钻孔测温资料和实测岩石热导率、放射性生热率等岩石热物理性质参数,分析了准噶尔盆地的地温分布状况,表明盆地现今是一个相对较冷的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22.6℃/km.由热传导理论计算了盆地深部和无钻井区的地温,并编制了盆地3 000~6 000 m深温度分布图和盆地东西、南北向的温度分布剖面图,分析了盆地深浅地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五、八开发区二叠系原油地球化学与物理性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早期成藏、早期稠化破坏、中晚期连续成藏与保存的特点。二叠系原油的总体地球化学特征相似,主要来自二叠系风城组湖相烃源岩,但由于成藏时期与次生改造作用的不同,可以把原油分为A1和A2两类。A1类原油生成、运移、聚集成藏时间早,经历了早期的生物降解、水洗、氧化等次生改造作用,原油密度和粘度普遍较高,成藏期主要在海西中晚期,原油稠化时间主要在海西末期一印支早期,分布范围不大。A2类原油生成时间晚,运移、成藏时间主要应在中生代及其以后,分布广,目前所发现的多数二叠系油藏都属于该类原油。  相似文献   
37.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彩南油田东块原油为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形成的混合原油。选择典型的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原油进行人工三元混合配比模拟实验表明,混合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与混入量呈直线关系,而Pr/Ph值、β-胡萝卜烷、甾烷与萜烷等各种生物标志物相对比值参数均呈不同的曲线关系变化。通过人工混合配比实验创建的三角形图版判别验证,彩南油田原油中侏罗系的平均贡献为65%左右,二叠系和三叠系的平均贡献分别为20%和15%左右。按照彩南油田原油全油碳同位素以及各类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变化范围判别,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为55%~70%左右,三叠系和二叠系均为10%~30%左右。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野外剖面、部分钻井岩心和天山内部野外剖面的碎屑重矿物及其组合特征,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物源体系和盆山格局的演化。准噶尔盆地南缘至少存在3个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重矿物组合、含量及其反映的物源属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部天山物源还存在东、西两部的差异。不同重矿物组合出现和不稳定重矿物的增加显示中-新生代存在3个构造活动相对活跃期,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晚白垩世和晚新生代。早-中侏罗世天山内部发育多个分隔的小型盆地,盆地南部边界至少位于后峡附近,不存在地理分隔明显的天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是天山隆升、盆山格局发生转变的时期,博格达山逐渐构成盆地南缘的又一重要物源;白垩纪—古近纪盆山格局变化不大,新近纪以来的强烈挤压构造背景使得天山山脉快速隆升,盆山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相对活跃期和盆山格局演变与欧亚板块南缘发生的构造事件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9.
王绪龙 《测绘通报》2012,(Z1):417-420
在"数字地球"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省区、数字部门发展较快,其基础是"三维遥感地球",即三维遥感信息共享平台。以山东省"数字国土"为例,探讨三维遥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及数据合成、网络发布、海量数据管理、系统接口等关键技术,最后提出加快共享平台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硅酸盐矿物的成岩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其对油气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沸石作为自生铝硅酸盐矿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其析出、胶结和溶蚀对研究区二叠系油气储层储集性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改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二叠系沸石矿物形成于开放的水文环境,成因与大量火山物质的水化关系密切.地层水化学性质差异、孔隙水的pH以及阳离子的性质和比率决定沸石类型及其转化.沸石矿物类型主要有方沸石、片沸石和浊沸石.火山玻璃的沸石化蚀变过程为:火山玻璃-斜发沸石-方沸石-片沸石-浊沸石.方沸石的溶蚀对储层质量改善明显;片沸石的胶结现象普遍,对储层破坏严重.早期沸石的析出,使储层原始孔隙结构未被压实作用破坏,同时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方沸石的溶蚀与烃源岩层排出的有机酸和NaHCO3弱酸性地层水有关,同时受岩层渗透性影响;在CaCl2型地层水中,片沸石和浊沸石难于溶蚀.在研究区,方沸石溶蚀带是次生孔隙发育带,可以作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发育的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