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软岩遇水具有显著的劣化效应,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软岩的流变特性,对水-岩作用下软岩的含水损伤研究较少,但水-岩作用下软岩的含水损伤效应对工程建设的指导至关重要。因此,以滇中地区粉砂质泥岩为研究对象,对干燥状态、天然含水率和饱水条件下的粉砂质泥岩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含水率试样在初始加载阶段产生的应变量均远大于后期逐级加载阶段的应变增加量,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初始加载蠕变量逐渐增大;(2)随着含水率的提升,最终蠕变量逐渐增加,试样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应力阈值逐渐降低,长期强度也显著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基于损伤理论,引入一个非线性黏塑性体考虑含水情况对蠕变的影响,提出基于经典Burgers模型并具有水-岩作用劣化特征的含水损伤蠕变本构模型。通过1stopt软件辨识参数,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适性。研究结果对于滇中红层软岩的含水损伤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滑坡的敏感性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滑坡体的坡度、坡的朝向、坡度的类型、岩石特性、海拔高度、植被覆盖等特征。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利用这些与滑坡发生紧密相关的因素作为网络的输入,构造一个具有反映滑坡敏感性的评价网络,输出端为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本文针对某具体地区,提取相关因素,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并量化,利用该地区样本集数据对滑坡敏感性评价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后的网络对实例并结合模糊评判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和模糊评判进行滑坡敏感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滑坡体在受到内部及外部相关因素作用后逐渐失稳,促使滑坡体发生变形。本文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滑坡体上的监测点进行变形分析,估计出监测点的状态参数以全面地反映滑坡体的运动状态。普通卡尔曼滤波没有考虑其他控制因子的影响,如降水量、河流的水位等,但这些因素对某些滑坡的变形有时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了将降水因子作为卡尔曼滤波的控制输入及控制输入系数确定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出滑坡体对降水是否敏感。  相似文献   
44.
黄河入海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岩  王红  任立良 《地理研究》2012,31(11):1981-1990
黄河入海径流是黄河水循环的重要分量,涉及整个流域,它的变化是流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体现。以黄河入海口利津水文站1963~2009年实测径流量年均值为基础,采用随机水文学方法,对入海径流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域内7个径流来源区的78个气象站同时段月均降水和气温数据及流域内取水量和水利工程等资料,探讨了不同径流来源区的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入海实测径流量呈显着下降趋势,且存在1968年、1985年、1996年与2002年这四个突变点;入海天然径流量同样呈显着下降趋势,只有1985年一个突变点。唐乃亥以上区间的降水量、兰州至龙门区间的气温以及龙门至三门峡区间的降水和气温是引起入海天然径流量变化主要因素;气温因素的季节性变化对入海天然径流量也有影响,其中夏季降水与冬季气温是重要的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入海径流量的影响不断加强,且在耗水量、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取水量、降水、气温对黄河入海实测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2.2%、39.2%、18.6%.  相似文献   
45.
46.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同的沉积微相可以由不同的相标志组合识别,相标志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神经网络通过许多基本处理单元间并行的相互作用建立。沉积微相相标志既可以由地质资料的观察、岩芯分析直接获得,也可以由测井资料间接地求得  相似文献   
47.
48.
王红 《陕西气象》2004,(5):49-5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及核算的范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规范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行为,拉近了气象事业单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距离,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值得推敲和探讨的问题,如气象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是否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小浴室是城市低空大气污染源之一,限于其特有的空间分布,在环境管理中有一定困难。我们经过一年的努力,开发了一套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浴室环保管理系统,为小浴室的环境管理问题提供了一条更为科学、直观、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本系统是网络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是典型的B/S结构的应用型数据库,使用了当前开发信息系统的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50.
一种城市形态中的空间可视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申  李霖  王红  高玉荣  彭晓艳 《测绘学报》2006,35(4):385-389
空间可视分析是空间句法的重要依据,是进行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的新方法。在视域的行为指导原理上,采用可视集中性的概念来进行可视分析,进而通过可视分析各参数的具体量化,包括视域面积、视线长度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城市街道形态中,分析各参数量化大小的分布情况。研究城市形态中可视分析通过“视域法则”影响人的行为,从而潜在决定城市内有关行人等基础设施的布局情况,现实中的设施分布也证明了这种分析的正确性。以武汉市中南地区为分析实例,说明上述各过程,验证城市形态对空间设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