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冀东金厂峪金矿区印支期成矿作用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厂峪金矿位于河北省迁西县境内,距北京市140km,是华北地区产出规模最大和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矿床之一。该矿早在唐代就发现并进行开采,自1958年建矿以来已累计生产黄金32吨  相似文献   
52.
基于IKONOS数据的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非法开采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稀土价值的不断攀升,稀土资源乱采滥挖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稀土矿山非法开采监测成为相关政府部门管理的重中之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选取赣南寻乌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为研究区,运用IKONOS遥感数据结合矿权资料建立了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山非法开采解译标志,结合地质岩体资料分析了稀土矿山开采重点监测区域。研究表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山非法开采快速、准确、动态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3.
对南岭与找矿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岭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有色、稀有、稀土金属矿业基地之一.该地区成矿条件好、矿业发达、研究程度高,但危机矿山多、环境压力大,多数矿床的勘查工作在30年前就已“完成”,发现的矿产地点多面广,但进一步找矿难度大.如何取得该地区地质找矿的新突破,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就该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原则问题、理论问题、方向问题、技术问题、深度问题、程度问题、环境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综合利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冀东华尖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尖金矿床是冀东地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金主要产在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金矿床各成矿阶段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3种类型:H2O-CO2包裹体、H2O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成矿早期的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320℃左右;主成矿阶段的流体为H2O-NaCl体系,均一温度为280℃左右,不混溶作用以及控矿构造由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是金沉淀的主要原因。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尖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晚期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硫、铅同位素示踪表明,该矿床内的金主要来自在深部重熔的太古宙变质岩,成矿物质直接来源为牛心山花岗岩,间接来源于太古宙遵化群变质岩系,成矿过程与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的演化和改造有关。华尖金矿床的形成与燕山陆内造山作用的伸展期构造及侵入作用有关,岩浆活动带来了稳定的热源和大量的含金流体,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含金硫化物在张性构造部位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55.
地处东、西昆仑与阿尔金构造带结合处的白干湖是近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勘查发现的一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包括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其中,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野外调查发现其含矿石英脉体有沿走向扭动、雁列式排列、产状低缓等特征,热液活动则可明显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三期作用。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汽液两相、含子盐汽液三相、单一液相(包括纯水和纯 CO2型)、含 CO2汽液三相、同时含CO2和子盐汽液四相等5种类型,成矿前石英以前两种包裹体为主,亦有少量含 CO2汽液三相型;成矿期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是钨锡的主成矿阶段,包含五种类型包裹体,晚阶段表现为弱的硫化物矿化,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成矿后石英包裹体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显微测温与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成分为 H2O和 CO2,气相含少量 CH4和 N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三期流体分别主要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该矿床系中高温、中低盐度的岩浆热液矿床,流体经历了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促使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胶西北丛家花岗闪长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西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区内大量展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郭家岭序列的丛家花岗闪长岩体的地质背景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127±1)Ma,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郭家岭序列各个岩体所测得的年龄值相差不大,表明它们近于同时侵位,侵位时间为127.9 Ma。丛家岩体锆石样品中测得Ar_3、Pt_1、J_3等多个期次的继承锆石年龄。结合前人研究,表明郭家岭序列岩浆源区成分非常复杂,既有来自胶辽陆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晚侏罗世玲珑序列,也有来自胶南—威海造山带的三叠纪同碰撞花岗岩类,还有幔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壳源组分以玲珑序列为主。郭家岭序列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时间上看,郭家岭序列的形成年龄早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形成年龄5~10 Ma,符合同源岩浆成因金矿的成岩成矿时间差。从空间上看,胶西北地区三条主要控矿断裂带下均有隐伏郭家岭序列存在,金矿与郭家岭序列形影不离。从物质成分上看,与其他早白垩世岩浆岩类相比,郭家岭序列相对富Na,有可能是郭家岭序列在侵位之前,经历了含Au的富K热液组分分离的结果。因此,郭家岭序列更接近于胶西北地区金矿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57.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58.
本文系统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与山东省境内麻粒岩有关的研究资料,将山东省麻粒岩划分为沂水麻粒岩带、平度—栖霞麻粒岩带、海阳所—威海麻粒岩带三个麻粒岩相带,总结了各带的地质概况、变质温压条件及P—T—t轨迹、变质时代及演化过程,探讨了麻粒岩的成因。认为山东省各麻粒岩带均是多期次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其中2.7Ga、2.5G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均为中低压条件下的产物,发生时间与区内TTG的形成时间较为一致,P—T—t轨迹为逆时针型,反映当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地幔底辟引发的拉张环境;而1.9Ga、210Ma两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高压、中低压麻粒岩都有,反映其非均质变质环境的特点,P—T—t轨迹为顺时针型,指示其与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其中1.9Ga期与古元古代胶辽吉活动带发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有关,而210Ma期则是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三叠纪碰撞产生的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省内基础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山东省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作了部分探讨,并建立了年代学格架。认为平度—栖霞麻粒岩带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和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三叠纪的榴辉岩相变质事件可能是胶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金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中生代成矿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太古宙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旋回性,每个旋回由绿岩带—基性—超基性侵入体—TTG花岗岩类—热变质事件组成,很好地符合TTG的玄武质岩浆底侵成因模式。自1.9Ga才有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暗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板块之间的俯冲活动始于1.9Ga之前的古元古代。鲁西陆块与胶辽陆块在古元古代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块体,其巨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陆块的大地构造位置差异和后期抬升剥蚀程度不同而引起。  相似文献   
59.
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作为地壳表层的三维地质体,应最大程度逼近实际边界条件评价其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滑坡不同部位结构构造存在差异,应用不同的稳定系数评价其不同部位的稳定状态。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简易实用而精确度又较高的滑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正是为达到此目标的一种探索,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证明这种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端的班公湖地区分布着一系列南北向和东西向岩脉: 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系统分析和锆石U-Pb LA-ICP-MS年龄测定, 指出这些岩脉代表了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闭合后的地壳伸展事件.呈南北向产出的花岗斑岩脉13个锆石颗粒测试结果给出了79.59±0.32Ma(MSWD=1.08)的加权平均年龄; 既有南北向也有东西向产出的闪长玢岩脉6个锆石颗粒给出了75.9±1.2Ma(MSWD=2.8)的加权平均年龄.这些结果表明班公湖岛弧带发生在晚白垩世的地壳伸展作用一开始只沿东西向进行, 稍后南北向也开始伸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2种脉岩都具有岛弧岩浆特征, 这是由于岩浆源区的印度洋MORB型地幔受到了来自俯冲沉积物熔体的交代.处于较深部位的闪长玢岩源区参与交代的沉积物熔体大体在1%~10%之间, 部分熔融程度约为8%~15%;处于较浅部位的花岗斑岩源区参与交代的沉积物熔体约在10%~15%之间, 部分熔融程度大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