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藏北比如中侏罗世马里组遗迹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藏北比如地区中侏罗统马里组的遗迹化石8属8种(其中包括1个新遗迹属和2个新遗迹种):表面光滑无饰、具有较薄管壁和密集新月形回填构造的不分枝水平潜穴Beaconites biruensis ichnosp.nov.,沿层面分布的哑铃形潜穴Bifungites cf. hanyangesis Yang,圆柱状厚管壁的分枝并构成假网状的潜穴Biruichnus maliensis ichnogen. et ichnosp. nov.,窄长的、内肢抓痕的二叶形遗迹Cruziana ichnosp.,以垂直于层面的圆管为中央放射出排列不规则且粗细变化较大细管的多分枝潜穴系统Micatuba cf. verso Chamberlain,平行或微斜交于层面的圆柱状微弯曲或弯曲的潜穴Palaeophycus ichnosp.,栖管段有规律地交替向两侧分叉呈Z字形或锯形的三维潜穴系统Treptichnus cf. bifurcus Miller,平行层面的、具有蹼状构造的简单U形潜穴Rhizocorallium ichnosp.。西藏比如地区中侏罗统马里组有大量的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脉状层理等潮汐层理,发育侵蚀构造,上部紫红色含砾粗砂岩、长石砂岩发育,为滨岸相沉积。马里组的遗迹化石以浅层内生迹的爬行觅食潜穴和居住滤食性潜穴占有优势,也见有节肢动物的爬行迹和系统觅食潜穴,且产遗迹化石的层位见小型干涉波痕,为近海浅水中至低能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混合沉积显示的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意义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羌塘盆地是目前国内油气勘探最重要的战略选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研究区侏罗系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笔者对研究区广泛分布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研究发现:区内中侏罗统混合沉积表现为混积岩、混积层系两种形式;对岩性、层系及组合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它们主要形成于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沉积环境,把混合沉积划分为4个三级地层层序,提高了地层划分的精度,建立了研究区中侏罗世雀莫错期、布曲期、夏里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混积岩中最显著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胶结、破裂和溶蚀作用,其中以破裂作用、溶蚀作用最为发育,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可为沉积储层预测及研究区的石油普查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南缘,在该区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沉积。对该区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恢复其形成的古环境及沉积特征。在野外剖面测制(1∶2 000)、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对其碳酸盐岩进行C、O同位素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古海水盐度Z值为12632~13537,属正常海水—超咸水;古海水温度平均值为224 ℃,代表温暖的气候环境;δ18O、δ13C值均随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海水越深,δ18O值越大。根据C、O同位素计算出的古温度、古盐度与所划分的沉积相带是相互对应的。  相似文献   
104.
西藏改则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该套碳酸盐岩沉积中以存在大量鲕粒滩为特色。鲕粒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开阔台地浅滩和台地边缘滩。鲕粒滩岩石类型分析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为镶边台地型沉积,开阔台地内浅滩为异地鲕和原地鲕混杂堆积,台缘浅滩鲕粒主要为原地鲕。台缘鲕粒滩为一个三级海侵体系域内部的次一级进积序列,具有潮下型米级旋回的特点,每层鲕粒滩相鲕粒灰岩的类型较为单一,大小均匀,各层鲕粒灰岩间鲕粒类型不同,具有从微晶鲕→放射鲕→同心鲕过渡的趋势,向上鲕粒粒径变大,沉积厚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5.
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杂岩表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山带内部普遍发育呈椭圆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深层次变质岩系,这种岩性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构造迭加、置换和变质均一化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6.
错那洞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的东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穹窿构造。穹窿由内向外依次由核部、滑脱系和盖层三部分组成,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化主要赋存在穹窿滑脱系的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矿体产在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与强烈变形的淡色花岗岩或伟晶岩密切相关,部分矽卡岩矿物呈定向排列,具强烈的剪切特征;淡色花岗岩与矽卡岩的接触关系部分呈渐变接触,部分呈突变关系,表明矽卡岩与该期岩浆关系密切,矽卡岩与淡色花岗岩属于同构造的产物。本次研究获得错那洞穹窿滑脱系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0.3)Ma,反等时线年龄为(16.7±0.3)Ma,该年龄代表第二期由南向北伸展构造变形时间,即藏南拆离系(STDS)在错那洞穹窿的活动时间;含白云母的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16.9±0.2)Ma,与含石榴子石十字石云母片岩中黑云母Ar-Ar年龄一致,代表同构造矽卡岩的形成时间,也是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错那洞铍钨锡稀有金属矿床形成于由藏南拆离系强烈活动引起的伸展减薄构造背景,减压熔融形成的岩浆沿着构造通道上涌侵位,并与围岩交代反应形成同构造矽卡岩及其中的富铍钨锡矽卡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7.
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区广泛出露辉绿、辉长岩体。前人对区内基性岩浆岩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辉绿岩的形成时代资料。本文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云南易门狮子山铜矿一带的辉绿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及地球化学分析,首次获得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858±18 Ma(MSWD=0.90,n=13),代表了该辉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代。辉绿岩全岩地球化学具有类似于OIB的特征,SiO_2含量(49.1%~49.8%),高Ti_2O(2.68%~3.22%);低MgO(4.85%~5.51%),碱含量(4.86%~5.29%),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构造背景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表明约1858 Ma扬子板块处于碰撞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应为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易门狮子山地区被辉绿岩侵入接触的原"东川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大于辉绿岩的侵位时代,结合岩性组合及区域资料,应划入中太古界元江群。  相似文献   
108.
我国新疆—甘肃境内的北山裂谷位于重要的金、铜、钼、铁等多金属矿产成矿带内,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为更好地发挥遥感技术在该地区蚀变信息提取和找矿预测中的作用,选取成矿带西段红十井地区和磁海南一带为研究区,利用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和波段比值法提取与金矿有关的羟基异常、碳酸根异常和铁染异常。但是,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提取的异常中存在大量干扰信息。针对此问题,通过波段运算成功去除了多数干扰信息,筛选出的异常区与已知矿点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在磁海南一带利用该方法筛选蚀变异常,经野外验证在异常区内发现2处金矿,因此认为该方法在北山地区寻找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工作中具有重要先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藏北羌塘中部吉瓦地热田的特征及其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斌  杨运军  王根厚  周训  陈胜男 《地质通报》2009,28(9):1335-1341
吉瓦温泉位于西藏尼玛县绒马乡吉瓦村北。温泉出露于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中,受江爱藏布活动断裂带的控制。地下热水矿化度为5.54×103~5.58×103mg/L,水化学类型属Na-Cl·HCO3型。温泉水中H2SiO3、Li+、F-等含量较高,这3项指标满足医疗矿水的标准。热水系统的热源来自于地壳中的部分熔融层,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伴有深部热液加入。混合模型研究显示,温泉水为地下热水和冷水的混合物,冷水占的比例介于77%~95%之间,混合水的循环年龄约31a,利用SiO2温标法计算出浅部热储温度为120℃,深度为832m。混合前热水温度为215~280℃,对应深部热储深度为1466~1900m。吉瓦热田面积约6km2,天然放热量为7.53×1013 J/a,地热资源量为32606×1014 J。  相似文献   
110.
吉林辉南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北部边缘,新生代玄武岩中含有大量的新鲜幔源包体.包体类型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由包体矿物化学成分计算的平衡温度为:982~1085℃.氧化缀饰方法揭示了样品中橄榄石的显微特征,表明包体存在形态各异的位错样式:位错壁、亚颗粒、位错环、位错网等,指示样品可能经历了以位错蠕变为主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