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恒星是开放系统.本文以非线性非平衡热力学中超熵产生判据来研究质量耗损(dρ/dt=- ε/c~2,ρ为总质量密度,ε为单位体积的产能率,c为光速)下,PPI反应所决定的太阳型恒星结构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时,恒星结构肯定稳定.式中X、Y分别为氢、氦丰度,A_1、A_3分别为H~1和H_e~3的原子量,β~10~(-4)—10~(-5)(当8×10~6K≤T≤1.5×10~7K时),(ρ_1为H’的质量密度),(N_A为阿佛伽德罗常数,Q_1=-1.442 MeV,Q_2=5.493 MeV,Q_3=12.859 MeV).  相似文献   
52.
利用漠河1957-2021年常规气象资料,对≤-40℃极寒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漠河每年都出现了≤-40℃的极寒天气,64 a来出现极寒天气日数共1048 d,年平均日数为16.37 d。从线性趋势分析,64 a来漠河极寒天气年出现次数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2.59℃/10 a。极寒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冬季共出现极寒天气1000 d,占总次数的95.5%,其中1月份出现最多为481 d,占总次数的45.9%,11月和3月出现最少均为24 d。漠河是我国出现≤-40℃、≤-50℃极寒天气日数最多的地方,-52.3℃是中国最低气温极值。  相似文献   
5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引流岩相:(1)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2)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4)具平行层理细砂岩;(5)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4.
提出了利用多尺度球面小波解算GPS应变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不规则分布的小波基函数以凸显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征,获取不同空间尺度的应变场.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显示,多尺度球面小波应变计算方法稳健性较好.在位移场中加入高斯随机误差(均值为0.0mm,标准差为0.5mm)对应变计算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从原有位移场随机抽取的60%的数据解算应变场时,仍然能够获取比较可靠的结果,但如果出现大范围的数据空缺,则会对应变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基于华北地区GPS测站原始观测数据,通过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解算了该区域GPS速度场,根据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解算了该区域的应变率场及其误差,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5.
以Diviner红外亮温数据为基础,结合半有限固体的热传导模型,模拟了月壤温度廓线并分析了影响月壤温度廓线的三种因素,为"嫦娥"卫星微波探测仪数据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利用Diviner通道7红外亮温反演月表温度,代替月表辐射热平衡模型求解月表温度的过程,减少了由于辐射热平衡模型中月表太阳辐照度理想假设引起的误差.通过月壤逐层迭代10000次月球昼夜周期,月球赤道地区6.0 m深月壤底面温度趋于246 K,与以表面辐射热平衡为条件的底面温度模拟值250 K近似.基于Diviner实测数据的月表温度与辐射热平衡模型模拟月表温度对比结果为:赤道地区Diviner实测表面温度比模拟值差异主要分布在月球白天,在受月表地形起伏影响较大的月球昼夜交替的时间段更为显著,约50 K;在月球夜晚,两者差异约2 K.利用Diviner数据与热传导模型模拟得到的月壤温度廓线可当作月壤温度廓线的真实值,作为进一步分析"嫦娥一号/二号"微波探测仪数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徐庄组发育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现象。风暴沉积主要包括侵蚀底面、风暴砾屑层、丘状和洼状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序列,理想的沉积序列包括5个沉积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A侵蚀底面及砾屑段,代表风暴高峰期和衰减期的沉积作用,底面有突变的底界及特殊的沉积构造;B粒序段,为风暴减弱时沉积物从下向上变细的层段;C平行纹层段;D丘状纹层段,为风暴衰减期流体性质逐渐由密度流变为牵引流时形成的产物;E水平层理泥岩和泥晶灰岩段,为风暴停息期晴天条件下的产物。经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共可识别出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序列组合,每种序列组合有不同的沉积特点,代表的沉积环境也不同。研究区寒武系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古板块演化与古纬度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查明页岩气与煤层气的吸附差异对指导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试不同成熟度和有机质(TOC)的煤与页岩的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TOC含量是影响页岩吸附的主要因素,成熟度相当的煤与页岩相比,煤的吸附量远远大于页岩,主要是由于成藏特征、物质组成和孔隙结构不同造成的;页岩吸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吸附可能有其他的吸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1968年9月22日日全食的内冕和日冕凝聚区偏振观测方法及资料.在对内冕和东边缘凝聚区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如下结论:内冕:1)在小于1.54R☉范围内,内冕总强度的等强度线呈椭率较小的椭圆形,赤道亮于极区.2)内冕偏振度一般在0.2—0.4之间,偏振方向基本上呈现了径向性的规律,径向偏离角△ф<5°.东边缘凝聚区:1)东边缘凝聚区沿日面边缘延伸约28°范围,最大高度约达0.28R☉.2)凝聚区范围内的偏振方向与径向方向有一个较大的规律性的偏离,偏离角△ф在15°—30°之间.而且在其亮核的两边,凝聚区本身辐射的偏振度出现了特殊的变化规律.本文最后,还利用电子速度为零的散射机制,在两种模型的假设之下,计算了凝聚区的电子密度分布,最大电子密度达7.7×10~9cm~(-3).  相似文献   
60.
FY-3C/MWHTS资料反演陆地晴空大气温湿廓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云三号C星微波湿温探测仪(FY-3C/MWHTS)的陆地晴空观测资料,建立了一维变分反演系统,对大气的温湿廓线进行反演。为了更好地描述温湿廓线的相关性,同时减小温度和湿度在反演过程中相互之间的误差传递,提出了使用背景协方差矩阵的联合矩阵和单独矩阵进行组合反演的方法。对于MWHTS模拟亮温和观测亮温之间的偏差,使用逐扫描点的统计回归方法进行校正。选择中国部分陆地区域的晴空观测亮温进行温湿廓线的反演,并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分析数据以及无线电探空观测(RAOB)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温湿廓线的反演结果与ECMWF再分析数据验证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是2.59 K和11.87%,与NCEP分析数据验证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是1.88 K和21.50%,与RAOB数据验证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是3.43 K和25.48%,验证结果表明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另外与国外同类载荷AMSU观测亮温的物理方法和统计方法反演精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WHTS具有较强的湿度廓线以及高空温度廓线的探测能力,且针对MWHTS的观测亮温建立的一维变分反演系统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与NCEP 6小时预报廓线的验证结果表明:反演的湿度廓线可以提高预报廓线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