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油气化探异常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化探是油气勘查的一种手段,它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对油气化探指标的讨论,认为土壤中的次生烃类、热释汞和甲烷同位素是油气化探的有效指标;讨论了油气化探中异常的形成模式,根据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勘探部门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为探索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高位旱洞内CO2来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于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按月实施定位监测,对贵州织金洞洞穴CO2浓度和洞穴水、土壤CO2浓度和土壤水以及大气降水、山顶泉水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织金洞上覆土壤CO2浓度是大气CO2浓度的11~17倍,是洞穴CO2的4~7倍。织金洞洞内CO2的来源,横向上主要来自于气流的交换、游客的呼吸作用;垂直方向上主要来自于洞穴上方延伸入基岩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洞穴上覆基岩溶隙、溶管中进入洞穴内的大气CO2,地下河水脱气以及洞穴滴水碳酸钙的沉积释放的CO2。(2)织金洞为多进口洞,CO2浓度插值空间分布呈现两端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在1 200×10-6~1 400×10-6高值区范围内出现800×10-6~1 000×10-6低值区特征。整体上,洞穴CO2随着进、出洞口两端海拔向洞内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在洞穴中部灵霄殿达到最大值。(3)洞内水和洞外土壤水均为HCO3--Ca2+型水,大气降水、山顶泉水为SO42--Ca2+型水。在垂直迁移过程中,大气降水-山顶泉水-土壤水-洞穴水不同部位水中各化学成分(硬度、Ca2+/Mg2+、HCO3-/SO42-、PCO2、SIc)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3.
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文章采用火试金分离富集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ICP_MS)测定了东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中PGE和Au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结核中PGE相对于洋壳明显富集,尤其是Pt含量较高,wPt平均值为100.90×10-9。各种类型的多金属结核PGE和Au的球粒陨石配分曲线及有关参数非常一致,均表现为Pt正异常和Pd负异常,显示其中PGE和Au具有相似的来源。多金属结核与海底海山富钴结壳PGE配分模式及特征元素比值对比表明,两者PGE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玄武岩的水岩反应,部分来源于铁陨石,而并非主要来自海底热液及正常海水。  相似文献   
124.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 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动力-物理学条件等."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动力-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 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 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 ℃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 ℃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就趋于加强,而对流层的极涡加强则明显滞后,并且直到1月中至2月初才快速加强;这意味着平流层蕴含着对流层极涡变化及伴随的强天气事件的先期信号,这可能是中长期预报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5.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6.
银和金的选择吸附实验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吸附作用被认为是低温表生矿床的一种重要的成矿机制。文章内多种矿物对银和金的吸附实验表明,呈纳米粒级的银和金的单质对自然界矿物的吸附有明显的选择性,尤其是银对方铅矿和金对黄铁矿的强选择吸附,与自然界的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这一实验结果为解释许多矿床中方铅矿常作为银的载体矿物及黄铁矿常作为金的载体矿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还证明了粘土、有机质和黑色页岩对银和金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过上了老有所依的幸福生活." "真没想老了还能住进这么漂亮的小洋房!原来俺家又潮又暗,跟这比,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一帮老伙计在一起,没事聊聊天、锻炼锻炼身体,这日子别提有多美了!"…" 春节期间,走进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白庙陈村,目之所及,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安居养老房整齐排...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从植物黄芪中分离纯化得到AP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和吞噬活性的影响,并采用qPCR检测APS对3种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50、100、200、400、800μg/cm 3 APS可以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氧呼吸爆发(ROS);100、200、400、800μg/cm 3 APS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氮呼吸爆发(NO);50、100、200μg/cm 3 APS预处理后可以显著增强脂多糖(LPS)刺激头肾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200μg/cm 3 APS可以显著增强TNF-α、IL-1β和IL-6 mRNA在6、12、24 h的表达量。结果表明,APS对离体培养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以大亚湾为研究对象,采用3S(GIS、RS和GPS)技术划分了汇水区范围并处理获得土地利用、土壤水文单元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运用L-THIA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nd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 Model)构建了总氮(TN)这一指标的大亚湾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并通过径流量与负荷量模拟结果与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年均负荷量为2 559 t;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负荷量和单位面积流失强度均较高,是TN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汇水区涉及的11个镇(街)中惠州市稔山镇、平海镇对TN负荷量的贡献合计超过50. 0%,占据了77. 7%的TN流失关键源区,是非点源污染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来源贡献的定量识别和关键源区的空间识别为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0.
薛园园  邵长奎  张伟  等 《江苏地质》2022,46(4):381-388
赣杭铀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前人对与铀成矿有关的燕山期火山岩及基性岩脉进行了大量年代学研究,获取了一批高精度的年龄数据。精确厘定与铀成矿有关的火山岩及基性岩脉的成岩时代,是深入研究两者与铀成矿关系的前提,对铀矿床成矿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而部分火山岩及基性岩脉成岩年龄的精确度有待商榷。为此,总结了带内岩浆岩年代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部分火山-侵入杂岩样品因MSWD偏离置信区间、未剔除高U锆石等因素导致年龄精确度较低;锆石U-Pb定年精度用于厘定短时序、多期次、大规模火山-侵入活动有困难,主要表现在各种岩石年龄差异总体不大,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基性岩脉采用锆石U-Pb定年(基性岩中多为捕获锆石)或全岩K-Ar/40Ar-39Ar定年(易受热液活动或热事件影响),成岩年龄精确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