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8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李娟  李忠权  王平 《云南地质》2012,(2):272-276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综合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室内剖面制作,实例验证龙门山构造带构造样式、组合特征,提出有益见解。  相似文献   
522.
大理岩微裂隙与其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元朗地区发育有大量的大理岩, 它的力学性质直接影响该区的建筑安全。我们采用超声测量技术、单轴压缩试验和岩石薄片的镜下观测等方法了解其内部的结构变化及其力学性质。得出的结论是:该区的大理岩力学性质变化很大。一般的说, 致密的黑色大理岩超声波速度高, 抗压强度大且具有脆性特征, P波速度6.2~6.5kms-1, S波速度3.0~3.60kms-1, 抗压强度在88~166MPa;而那些颗粒较粗的白色或灰色大理岩, 超声波速度变化很大, 抗压强度小且具有韧性特征, P波速度在4.2~6.9kms-1, S波速度2.4~3.20kms-1, 抗压强度在52~63MPa之间。P波速度与裂隙密度成反比关系。抗压强度与裂隙密度成线性反比关系, 而且对脆性大理岩, 其曲线斜率要比韧性大理岩的曲线斜率大出许多倍。  相似文献   
523.
锡盟地区暴雨过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盟地区1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选择出的45例暴雨个例进行暴雨形成机制的探讨,对暴雨形成的气候特征、宏观物理条件、环流背景及影响天气系统等诸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基本产生于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其一为“系统型”,占总暴雨个例的75.6%;其二为“对流型”,占总暴雨个例的24.4%。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关键区的建立,对今后准确预报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4.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目前的水域面积约4400 km2,流域面积约29660 km2。通过在湖内进行高分辨率浅层剖面探测(GeoPulse),发现不同发育阶段的沉积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得到很好的反映。Geopulse高分辨率浅层剖面穿透深度约60 m(分辨率为0.5 m),沉积层序在湖盆中央近水平展布,揭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也有局部的扰动或错断。尤其在南部近岸部位,上表层沉积出现弯曲,说明第四纪的晚近期,青海湖有过新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525.
在1980年5—9月的阿尔泰山友谊峰(海拔4,374米)科学考察工作中,冰雪痕量元素的研究是以哈拉斯冰川(49°10'N)为重点进行的(采样位置如图1)。此外还进行了湖泊、河流及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本文拟讨论哈拉斯冰川冰雪中痕量元素的特征。  相似文献   
526.
无人机是获取地表数字图像和进行样品采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沉积学领域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手段,改变着沉积学的研究范式。然而,目前国内基于无人机的沉积学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研究拟回顾近年来无人机在沉积学领域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主要从沉积露头的三维数字重建、高分辨率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的提取以及无人机协助样品采集3个方面综述了无人机在沉积学应用中的软硬件要求及典型研究案例。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构建数字露头模型,有利于从多个空间尺度和视角观察沉积露头的几何形态、沉积相与岩相组合情况,结合数字露头模型信息提取软件,可对粒度、交错层理和生物遗迹等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进行大范围的远程而高效的提取,未来还可进一步应用于沉积学野外实践教学工作中。此外,对无人机本身进行改造,还能够协助进行冰心等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沉积学研究,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保证了数据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也提高了野外工作的安全性。但是,无人机技术在数据可重复性、点云处理以及图像与模型质量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未来可借助人工智能方法,以及通过制定无人机图像采集与处理流程的标准规范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27.
粒度组分是影响黄土震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采集新疆艾其沟泥火山泥质碎屑喷出样品和泥火山发育区域出露的沉积剖面泥质碎屑样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测试的实验方法对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别对样品中值(Md)、均值(Mz)、标准偏差(σφ)、偏度(SK1)、峰度(KG)等粒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艾其沟泥火山泥质沉积物粒度组分...  相似文献   
528.
海南日月湾是典型的岬角弧形海湾,海岸类型多样,底质粒级较粗。基于实测的海流、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分析了海南日月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计算了泥沙起动流速与表层沉积物输运通量,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颗粒较粗,整体以含砾砂为主,其次为砾质砂、砂、砂质砾和粉砂质砂,呈圆斑状零星分布;沉积物粒级组分从最细的黏土到最粗的砾均有分布,细颗粒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侧和西侧近岸海域,粗颗粒呈NS向条带状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海域,呈现中部分选差、周边分选好的特征;研究区泥沙起动流速在近岸自东北向西南递增,在远岸自东北向西南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对泥沙起动流速的影响大于水深,靠近分界洲岛海域,单纯的潮流作用只能使部分颗粒发生再悬浮,表层沉积物平均日净输运通量介于0.04~3.7 kg m−1 d−1,净输沙方向总体呈SW向,平均日净输运通量在东北侧海域明显高于西南侧海域,涨潮段单宽输沙率略大于落潮段单宽输沙率(R4站位除外),涨、落潮段输沙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9.
王平  师鹏峰 《探矿工程》2021,48(S1):258-263
在大同天镇干热岩勘查项目中,当钻进至1622 m时,井内突然涌出大量高温高压气水混合物,这在干热岩钻井工作中极其罕见。针对这一中东部地区深部地热资源的重大发现,山西地勘局组织专家分析研究井口涌出情况,通过反复实践,利用方箱开合闸板实现引流,并进一步运用“下钻—注浆—降温—减压—压井—安装采油树”综合治理工艺,成功地完成了这眼地热井的保井发电试验任务。本文分析了自喷井形成原因,系统地总结了整个治理工艺过程,为今后同类型地热资源勘查钻探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30.
丁智强  王平  李玉辉 《第四纪研究》2021,41(6):1546-1557

洼地是喀斯特地形分化的元地形,定量化阐述洼地与整体地貌之间的协同演化对于揭示喀斯特地貌空间结构差异及其差异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地形分析与戴维斯地貌循环论、面积-高程法结合,以盘龙河-泸江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探讨从古夷平面向阶梯状地形格局转变背景下喀斯特地貌的分异规律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显示:1)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洼地的数量分别为8145个、5636个、1883个,平均密度分别为1.96个/km2、1.23个/km2、0.61个/km2,平均深度分别为22.6 m、34.9 m、12.8 m;峰丛数量分别为9094个、7281个、5710个,平均密度分别为2.19个/km2、1.59个/km2、1.86个/km2,平均高度分别为29.3 m、47.8 m、26.1 m。2)从流域汇口到源头可划分为堆积孤丘平原、构造侵蚀花岗岩中山、斜坡峰丛谷地、溶原缓丘-断陷盆地和构造溶蚀亚高山这5个地貌区,对应的平均坡度分别为16.8°、23.5°、22.4°、12.5°、19.8°,平均起伏度分别为311 m、605 m、393 m、170 m、323 m。3)流域平均面积-高程积分值为0.352,洼地平均积分值为0.508,属溶原背景下的回春型壮年晚期地貌,5个地貌区的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47、0.425、0.510、0.355、0.397,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分别为0.116、0.302、0.598、0.481、0.278。反映高原隆升形成的梯级坡降奠定了盘龙河-泸江流域差异性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基础,即海拔梯度上的结构动力学和水系发育带来的流域汇流、侵蚀溶蚀顺水力坡度变化,具体过程是洼地的发育和合并。从区域积分值和洼地积分值的大小关系,结合各地貌区内的海拔、坡度、起伏度特征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认为当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大于区域面积-高程积分值时,洼地强烈新生和扩张,地貌向起伏度增大的青年期发展;反之洼地发育减弱或停滞,地貌向夷平蚀低的准平原化发展。由此可见,洼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可作为喀斯特区地貌演化动力增强或减弱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