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篇 |
大气科学 | 97篇 |
地球物理 | 60篇 |
地质学 | 295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50篇 |
自然地理 | 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分布有多拉纳萨依、赛都、哲兰德等大中型金矿床,近年又发现沃多克等小型金矿.这些金矿主要赋存于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多克和多拉纳萨依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特征基本一致,属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明显不同于两矿床之间的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沃多克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4±4.1) Ma和(317.7±1.5) Ma.二者分别属于后造山和后碰撞花岗岩.沃多克含金石英闪长岩年龄限定了多拉纳萨依一带金矿形成时代不早于300 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其主要成矿时期为290 Ma左右.萨热乌增等岩体的形成早于金矿形成时代,金的成矿作用与该期大规模花岗岩体的侵位无关. 相似文献
233.
该区海西期控矿花岗岩分属两大碰撞期的两次侵位,据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所提供的成因信息,每一碰撞期均以同构造碰撞带深熔Ⅰ型斜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小侵入体为先导,当碰撞高峰过后在造山晚期,才有S型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基就位,无论是Ⅰ型还是S型均为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234.
断陷盆地单因素精细取证下的沉积体系综合分析——以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二亚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二亚段的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测井相、岩心相、砂分散体系、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生物相、矿物岩石学和有机地化与岩石(颜色)、构造、古地貌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沉积学的共性和特殊性规律,使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起到了相互佐证和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类型、空间配置关系和物源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沙三二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在断层活动性强、坡度较陡的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在坡度较缓的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断控盆地边缘深水区发育近岸水下扇,盆地内部次级断层则控制了远岸水下扇的发育。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受5大主要物源控制:燕山物源、沧县物源、埕宁物源、孔店物源和沙垒田物源。本研究证明,这种"单因素精细取证,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拥有丰富勘探资料的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35.
236.
237.
秦岭风太矿田的层控铅锌矿床,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千枚岩之间的硅质岩中,具有稳定的层位。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层的循环热液,成矿方式有同生热液沉积和后生充填交代两种类型,成矿元素具有分带特点,反映出矿床的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层位(时控)、古构造背景(裂谷盆地与同生断裂)和古沉积环境(台地边缘洼地)的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确定的矿床勘查标志,对于寻找和预测新的矿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8.
本文在对小秦岭西南部灞源张家坪地区金矿形成地质背景的分析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该区控制工业矿体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及热液活动等条件。最后通过对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矿化特征的总体评价,对金铁成矿远景进行了地质预测,指出找到特大型或大型金矿床的希望不大,而可能在某些地带找到几处中等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239.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借助Bootstrap-DEA模型综合测算了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定量刻画了2000~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考察了影响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纠偏后的海洋经济效率更低,但准确性更高;计算得到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总体上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海洋经济效率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南沿岸。② 从标准差椭圆分布来看,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从重心的移动轨迹来看,效率重心先向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移动,再转向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与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移动,最后转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移动。③ 针对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制的分析表明,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资源消耗型海洋产业比重过大是导致海洋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