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多环法计算重力垂向二次导数程序一例王光杰(长春地质学院)多环平均值加权法是计算重力垂向二次导数常用的有效算法。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优化了该方法的计算程序。该程序有三个特点:边界不损失,考虑了空区,短小易读。为了边缘不损失,计算平均值时,在边缘采...  相似文献   
22.
利用球冠谐分析方法提取不同波长重力场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臣  王光杰 《世界地质》1996,15(3):80-83,96
介绍球冠谐分析方法在重力场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探讨了球冠谐系数与波长的关系,以及利用球冠谐分析方法提取不同波长的重量场力场异常,进而研究深部地壳结构的问题,最后给出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3.
24.
相对于仅仅提供井中菲涅耳带内地层信息的井口零偏移距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e)勘探,有偏移距VSP勘探可以得到远离井区域的反射信息,使研究区域拓宽,成像精度提高,且便于对地面勘探实施约束.提出了一种利用有偏移距VSP数据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CDP(common depth point )成图方法.其中,利用F-K波场分离技术进行VSP资料的上/下波场分离,并在均匀介质环境下计算成图条件,进而进行地球内部结构的图象重建. 利用本方法对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超深井VSP地震资料进行了VSP成图处理,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模型速度与真实速度误差小于10%的情况下,利用本方法仍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象.最后,介绍了本方法处理实际有偏移距VSP观测资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CSAMT法是一种强有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具有测量迅速、探测深度大、信噪比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油气田、地下水、以及地热田的勘探中.在CSAMT勘探资料解释方面,传统的二维电阻率断面很难清晰、直观地揭示3D(三维)地电结构的分布特征,为此应加强3D可视化应用技术的研究.本文详细的介绍了3D可视化的建模过程,将3D构造的建模分为空间曲面剖分、空间曲面拟合插值、空间曲面拓扑关系生成、3D结构网格剖分、属性建模等过程.并以一个CSAMT勘探实例,展现出3D可视化方法技术的突出优势.三维可视化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展现地下3D电性结构的分布特征,使我们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3D地质体的空间范围与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26.
利用我国地震台站记录的瑞利波观测资料,通过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穿越我国东南及陆缘地区的瑞利波频散.使用随机反演理论取得了东南大陆及陆缘地带4°×4°网格的纯路径频散数据.在网格反演的基础上使用Harkrider的面波反演程序求得了该区剪切波的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华南大陆Moho界面埋深为30—40km,并由西向东逐渐减薄,在陆缘与浅海地域为25—28km,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2.上地幔低速层埋深为60—0km,变化幅度较大,这与深部断裂分布及深层过程有关,但NS向剖面上各界面的起伏变化均比EW向剖面平缓.3.东南陆缘是东亚大陆的海陆过渡带,在深部表现为Moho界面埋深和地壳平均速度降低的地带,地幔深部界面的起伏形态充分表明,深浅介质结构和物质耦合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7.
地球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动理论、检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下岩石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地震波速度随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不同类型体波间相互耦合,横波发生分裂,波速度频散依赖于传播方向等。薄互层与裂隙定向分布等产生视各向异性,它在石油地震勘探、地震预测和岩石圈物理与动力学研究中有极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并受到广泛重视。为此,文中讨论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在解决地球科学问题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在地震各向异性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波动传播、波场激发、数值模拟、偏移与反演成像,以及应用于油气资源探测、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结合笔者参加的第八届地震各向异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及SEG,IASPEI,IUGG等有关学术会议情况,综述了国际上在该领域内的主要成果与发展动向,分析了国际上各国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主攻问题与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8.
为寻找埋藏在地下两米以内深度装有文物的木箱,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方法进行了探测.在完成三维正演与二维反演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数据的反演解释工作,利用三维局部异常体的正演响应特征及二维反演结构与真实模型的对应关系,对实际的数据进行了认识解释,得到了目的层的异常体可能是地道而不是木箱的初步结论.实际表明,利用高密度电法来进行浅层的探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阴山大青山山系特异重力场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阴山山系及邻近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提出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地形高程呈“同步型”的特异变化特征.通过重力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给出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地壳底界面都没有明显的下凹与上凸的特征,是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呈现特异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0.
喜玛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特异重力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越中、印、缅三国交界的青藏高原东南的喜玛拉雅“东构造结”地区(92°E~97°E,26°N~30°N)一半以上的面积尚没有重力测点,是重力数据空白区,故无法直接研究其重力场特征与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本文分析了卫星重力异常的特性,提出应用卫星重力异常作为近似空间重力异常,并作布格改正后,得到的布格重力异常具有与该地区地形高程呈镜像相关的特征,可用以研究深部地壳结构.据三条重力剖面计算得到该地区三个地壳深部结构剖面的结果,给出青藏高原地壳厚度>70 km;喜马拉雅造山带为55 km左右;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盆地为33~35 km;那加山山脉地区为40~45 km,显示出三者为三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同时给出布拉马普特拉构造单元为相对高密度的刚性物质构成,随着印度洋板块向北运移,在碰撞、挤压下,插入青藏高原东南缘一带.导致该地带的强烈构造运动,和频发大、小地震.最后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