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静电α卡法是一种累积测氡找铀矿的方法;在旺苍县白垩系砂岩区段进行静电α卡法测量的试验,并与210Po、径迹测量进行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周期短、衬度高、对矿化异常反映清晰,对微弱异常反映明显,在地表覆盖物较厚的沉积岩区寻找隐伏矿体和弱异常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陕西省榆林市12县区气象站1951—2011年暴雨资料及所属162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1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按照百分位法划分暴雨等级;结合全市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地形、经济、人口等资料,确定暴雨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易损性等区划要素;应用ArcGIS技术对各项区划因子进行小网格模拟计算,并赋予不同权重,通过综合运算得到榆林市暴雨灾害分布图,应用GIS的自然断点法及经验订正法,将全市暴雨灾害划分为高风险、次高风险、中风险、次低风险及低风险5个等级。区划结果表明:榆林市北部府谷、神木县和南部子洲、吴堡县暴雨多发,灾情重,灾害风险等级最高;西部定边、靖边暴雨最少,灾害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33.
利用地面自动站和区域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MICAPS天气图、NCEP1°×1°再分析产品以及卫星和雷达产品,对陕西北部榆林市2016年8月11日20时—16日20时连续出现的对流性大暴雨天气进行水汽条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连续出现的对流性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期,其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贝湖加尔双冷涡底部分裂的冷空气在榆林上空交汇,两个系统都是稳定的大尺度系统,从而形成长时间对峙,有利于切变、辐合等低值系统生成和发展,触发对流性大暴雨。(2)连续大暴雨与对流有效位能呈正相关,容易出现在CAPE高能舌附近梯度最大处,对应850hPa辐合线附近暖区一侧。(3)连续大暴雨期间850hPa辐合线一直维持,水汽通道有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4个来源,通过南支槽和副高外围环流输送。(4)连续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分为触发、维持和增强3个阶段,在暴雨的启动阶段,干线过境和水汽辐合抬升起触发作用;维持阶段主要依赖深厚的湿层;增强阶段表现为更强的辐合和更强的上升运动带来更大的降水。(5)大暴雨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高空槽云系上生成中尺度的暴雨云团,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降水回波内部生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最大反射率因子为55dBz。  相似文献   
34.
35.
淀山湖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阮仁良  王云 《湖泊科学》1993,5(2):153-158
从淀山湖环境研究入手。全面考察湖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分布及其对湖泊的输入,分析湖内污染物的动态变化,采用模糊矩阵复合运算方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水质污染预测模型,进行水质污染趋势分析。最后,提出了淀山湖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6.
正位于滇西南中生代红层盆地中的思普地震带以6级地震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为显著特征。地质资料显示,该地区在第四纪有两座小规模的火山喷发、存在北东向的块状隆起构造和棋盘格式网状活动断裂。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地区岩石圈地幔存在低速异常、地壳内存在高导体,意味着可能存在软流圈上涌和壳内岩浆活动。该地区现代软流圈上涌和壳内岩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深源流体活动与思普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7.
准确判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对于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基于时间对称性理论,本文构建“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判断了淮河流域(HRB)洪涝灾害发生趋势.结果表明:(1)通过可公度降噪处理去除了噪声元素,提高了预测的精确性;(2)运用三元可公度、蝴蝶结构图、信息结构系等方法判断,2019年HRB发生洪涝灾害的信号较强,该年发生洪涝灾害的随机性概率为66.7%,不漏报置信水平为57.1%;(3)通过洪涝灾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HRB在太阳黑子活动谷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是对现有时间对称性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以期为中国灾害预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1971-2010年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71-2010年地面观测气象数据,计算了三江源地区湿润指数。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偏相关系数,对近40 a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在其北部与南部、东部与西部间存在明显反相位变化特征。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后表现出气候湿润化趋势,其余大部地区的持续干旱化趋势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中南部与西部变干趋势显著,其湿润指数线性趋势率达到-8%/10 a。虽然三江源地区干湿状况主要决定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气温的显著上升,使得气温也成为关键的影响因子之一,即使在降水明显增加的背景下,也引起三江源主体区域湿润指数的明显下降。气候变暖情景下,北部和东部地区在近十几年暖湿化趋势明显,其余大部地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40.
选择合适的人造地震动时程是高层建筑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地震作用的基础。介绍了徕远广场结构设计地震波的确定方法及过程。鉴于各条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的离散性,提出可以采用场地土层反应分析得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及按照《高层技术规程》设计规准谱拟合人造波作为结构设计地震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