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279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移动电子地图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 ,它们为电子地图技术的发展再次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上技术和电子地图相结合的可行性 ,分析两种移动电子地图在移动定位、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方面实现的技术以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2.
经调查,大部分气象台站使用混合涂药法配制日照纸感光药剂.<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有关混合涂药法的叙述是:赤血盐与水的比例是1:10,枸橼酸铁铵与水的比例为3:10.  相似文献   
153.
控铀构造-蚀变带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地区的控铀构造-蚀变带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构造-蚀变带的影像特点、地质特征;讨论其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通过应用遥感信息与野外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巴什布拉克地区铀矿床是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新认识。且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该区控矿的主导因素和分布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铀矿找矿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   总被引:76,自引:5,他引:71  
贺灿飞  谢秀珍 《地理学报》2006,61(2):212-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在市场化和全球化力量的共同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用1980-2003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数据,发现中国制造业在空间上越来越集中,而各省的产业结构则越来越多元化。具体而言,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趋于分散而在90年代更趋集中,而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于多元化的同时,在90年代后期显露专业化的迹象。统计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等是导致产业空间集中的原因,经济地理模型中强调的外部经济并没有促进产业地理集中,激烈的产业内市场竞争推动了产业空间分散。  相似文献   
155.
试论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铀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地幔柱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地幔柱构造作用是地质构造作用、火山岩浆活动、沉积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体系的原动力;论述了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的存在、作用特点及其与华南铀矿化的关系。华南4大类型的铀矿化应是在统一的地幔柱构造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地幔柱构造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热动力,而且还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对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华南铀矿区域成矿规律,扩大老矿区,探索寻找成矿新区和新类型铀矿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6.
试论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铀成矿作用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颖  李秀珍 《铀矿地质》1999,15(1):9-17,34
本文报要阐述了地幔柱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地幔柱构造作用是地质构造作用,火山岩浆活动,沉积变质作用,成矿作用体系的原动力,论述了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的存在,作用特点及其与华南铀矿化的关系,华南4大类型的铀矿化应用是在统一的地幔柱构造作用的影响下的产物,地幔柱构造不仅为铀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热应力,而且还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对进一步深入认识我国华南铀矿区域的成矿规律,扩大老矿区,探索寻找  相似文献   
157.
1959年来中国天山冰川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期冰川编目数据与气象数据,对天山1959年来冰川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 天山地区现有冰川7934条,面积7179.77 km2,冰储量756.48 km3。冰川数量以面积< 1 km2的冰川居多,面积以1~10 km2和≥ 20 km2的冰川为主,冰川集中分布在海拔3800~4800 m之间。② 在四级流域中,阿克苏河流域冰川面积最大为1721.75 km2,面积最小的是伊吾河流域,为56.03 km2。在各市(州)中,阿克苏地区冰川资源量最多,其面积和储量分别占天山总量的43.28%和68.85%;冰川资源量最少的市(州)是吐鲁番地区,面积和储量仅占天山总量的0.23%和0.07%。③ 1959年来,天山地区冰川面积减少了1619.82 km2(-18.41%),储量亏损了104.78 km3(-12.16%),其中数量以< 1 km2的冰川减少最多,面积减少以< 5 km2的冰川最为严重。④ 冰川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变化速度最快的是天山东段博格达北坡流域,变化最慢的是中部的渭干河流域。初步分析认为夏季气温显著上升带来的消融大于年内降水带来的积累是天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光学遥感图像的内孤立波参数反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出一种新方法用于模拟光滑表面情况下内孤立波的光学遥感成像。基于二维内波水槽、LED平板面光源和CCD相机搭建仿真光学遥感系统探测内孤立波。水平表面的光学遥感图像和垂向内孤立波传播图像被同时探测,旨在探讨在光滑表面下,光学遥感与内孤立波的响应。结果表明,内孤立波传播经过时,CCD1相机获得暗纹,暗纹的特性随光源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光学遥感特征参数和垂向波要素相对应。实验还显示光学遥感图像的暗纹宽度与内孤立波的半波宽度在不同内孤立波振幅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系统有着现象清晰,重复性高的优点,为定量研究光学遥感成像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9.
尕斯库勒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不清,而目前储层构型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尕斯库勒油田N1? 油藏的ⅠG5小层作为研究目的层段,采用模式拟合、层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级次、心滩内部级次进行了构型解剖,并提出了井下四级构型界面侧积泥的识别与表征方法,依据河道成因将辫状河道分为泥质充填河道、半泥质充填河道、单一砂体充填河道和多期砂体叠置河道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砂质辫状河的四级构型界面和构型模式;认为研究区辫状河的五级构型界面为泛滥平原泥岩,四级构型界面为泥质充填河道、半泥质充填河道和侧积泥,三级构型界面为落淤层和辫状河道间夹层;研究区只存在一个辫流带,该辫流带顺物源长度为2326.16 m,切物源长度为2314.26 m;心滩的平均长度为460 m,平均宽度为285 m,辫状河道的平均宽度为142m.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构型界面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光谱特征的选择对于湿地植被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萨克拉门托-圣华金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Hy Map航空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湿地植被的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光谱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均值置信区间的波段选择法对一阶微分、二阶微分进行波段选择,根据获取的有效特征波段构建特征集,利用C5决策树分类算法产生规则集,并对实验区的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的一阶微分、二阶微分能够突出不同湿地植被光谱曲线在不同波段的增速不同,利用均值置信区间的波段选择法能够对特征波段起到降维效果,根据降维后的特征波段采用C5决策树分类算法,可以实现湿地植被在物种水平上的识别,并达到较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