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68篇 |
地球物理 | 61篇 |
地质学 | 292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沉积盆地有机质自由基热演化特征及其作为古温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沉积盆地热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古地温指标法和动力学模拟法两类.古温标法中最常用的为有机质成熟度和矿物裂变径迹,动力学模拟法中最常用的是盆地的拉张模型和挤压模型.本文针对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作为沉积盆地古温标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自然演化系列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的热演化特征;根据自然演化系列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数据,对热模拟实验下的Ⅰ型有机质自由基浓度及时间-温度指数(TTI)值进行校正,由校正后的数据初步建立了Ⅰ型有机质的自由基浓度(Ng)与时间-温度指数(TTI)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52.
冀北坳陷于燕山褶皱带中段,面积约7000km^2,沉积了巨厚的中-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夹碎屑岩地层,总厚度愈8000m。生油岩层系多,厚度大,有下马岭组、铁岭组和洪水庄组三套好烃源层,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两套较好烃源层。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主要为Ⅰ~Ⅱ1型。有机质丰度高,下马岭组和洪水庄组页岩TOC高达2.39%~2.84%,换岭组和高于庄组碳酸盐岩TOC可达0.31%和0.23%。古地温低,有机质热 相似文献
53.
54.
55.
本文通过重新测制剖面和补充采样,系统检查和研究了崖脚剖面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牙形石生物地层。通过对在17个牙形石样品中获得的丰富的牙形石材料鉴定,厘定了一些重要牙形石分类。在此基础上,根据牙形石垂向分布特征,确定了带化石的层位。崖脚剖面五指山组上部和巴平组划分出7个牙形石带:五指山组上部为Palmatolepis graciliss辔moidalis带;巴平组下段分别为Siphonodella duplicate带,S.crenulata带,S.isosticha带,Scaliognathus preaanchoralis带和S.anchoralis带下部;巴平组上段为S.anchoralis带上部和Declinognathodas noduliferus noduliferus亚带;巴平组的牙形石带特征显示巴平组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晚石炭世早期。巴平组地质时代的确定为不同相区层序地层划分,特别是对早石炭世斜坡相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综合利用中国环境监测网公布的合肥市2013-2015年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和合肥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以及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GYHY201206011)获得的气溶胶离子成分分析结果,分析了合肥市PM2.5重污染(日均浓度>150 μg/m3)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5年,合肥市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北部多、西南部少,1月各站差异最大。除了低浓度日(日均浓度≤35 μg/m3),PM2.5浓度都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午后低、早晚高,且随着污染程度加重,早上峰值出现时间推后。(2)重污染日臭氧以外的气态污染物浓度都显著上升。(3)重污染日常伴随着霾和轻雾天气,以稳定、小风天气为主,重污染日白天相对湿度偏高、风速偏小,600 m以下的消光系数显著增大且峰值高度降低。(4)重污染日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增高,其中NO3-含量的占比增加最多,超过了SO42-的占比。 相似文献
57.
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玄武岩中发育的大量单斜辉石斑晶为研究火山岩的深部演化过程及源区属性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早古生代玄武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斑晶进行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讨论火山岩的演化历程及源区属性。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属于透辉石,其成分与全岩成分并不平衡,暗示岩石经历了单斜辉石的堆晶作用。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得到了与单斜辉石斑晶平衡的熔体并计算了单斜辉石结晶的温压条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斑晶结晶压力为7.6~14.0kbar,温度为1201~1268℃。高压下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了单斜辉石成为主要的结晶相。重建后的玄武岩具有高镁、高钙、富钛,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Rb、K、Sr和P,Dy/Yb比值高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含单斜辉石、磷灰石及石榴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同地区发现的玄武质角砾也具高镁及高钙的特征,其富集Ba、Nb、Ta、Ti及低Dy/Yb比值表明源区为含单斜辉石、角闪石及尖晶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58.
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 螺沟1 号冰川和白水1 号冰川) 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两冰川区除Na+ 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 -、SO4 2- 、K+、Ca2+、Mg2+ 非 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 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 1 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的非 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 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 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 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 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 统、地形地貌等;(2) 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 号冰川离子淋 溶作用较强;(3) 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如何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L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我国所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存在着系统偏差,并用回归现有观测资料的方法修正了这种系统偏差。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计算的ML值同微震台网所测定的值符合得较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