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从参数辨识的角度来看,曲面拟合需要求解出坐标平移、旋转以及标准曲面方程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在该领域的优势,对经典简单遗传算法的缺陷进行了一系列改进。用MATLAB语言实现了改进算法的程序包。在雷达天线椭圆抛物面表面检测的工程实例以及一个模拟复杂曲面算例中,分别采用文章中的改进遗传算法和简单遗传算法进行了多次运算,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应用和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空间曲面拟合,且本改进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92.
昆仑山垭口盆地内被磁性地层学定为羌塘组的湖相层[1~3]及其上覆冰碛物和冰水-冲积砾石层,被认为是西大滩断裂自西30km处左旋走滑位移至此[1,4]形成的。因此,确定湖相层和冰碛物的形成时代对恢复青藏高原第四纪早期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和昆仑山断裂左旋滑动速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昆仑山垭口地区早更新世及以前的地层有惊仙谷组(>2.5MaB.P.)、羌塘组(2.5~0.7MaB.P.)和望昆冰碛层(0.7~0.6MaB.P.)。惊仙谷组地层由冲积扇沉积体系构成;而羌塘组则由湖泊和扇三角洲体系构成[3];望昆冰碛层不整合覆盖在基岩、惊仙谷组和羌塘组之上,以含原产地在西大滩西  相似文献   
993.
方良好  路硕  疏鹏  潘浩波  戚浩  王扬帆  汪凡 《地质论评》2022,68(6):2248-2258
怀远—池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处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地段。为获取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选取安徽韭山东北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个剖面中,断层表现出一致的活动性质,走向NW,倾向NE,倾角70°左右,具有正断性质;断层垂直断距在第四系中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第四纪覆盖层中,说明断裂具有多期活动,进入中更新世后活动性逐渐减弱。通过跨断层探槽剖面分析及测年结果可知,断层最新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上覆的中更新世顶部地层及晚更新世地层未受影响,说明该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怀远—池河断裂的活动情况与其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郯庐断裂带是本区规模最大的控制性构造,它的活动性对区内其他断裂具有重要影响,断裂带明光以南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受其影响,与它相交的怀远—池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也表现为中更新世。这或是蚌埠—凤阳地区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拉索在桥梁中的广泛应用,其表面缺陷检测成为桥梁年度检测的重要内容;然而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检测缺乏自动化处理技术,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掩模对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背景进行分割的方法。首先选取一幅图像,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颜色空间,在阈值分割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去噪获得背景掩模;然后基于该掩模对所有图像进行掩模处理,完成图像的背景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背景分割准确、分割效率高,解决桥梁拉索表面缺陷图像自动化处理中的图像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工业测量拟合通常只关心待测工件的尺寸姿态,而不关心其绝对位置,但观测数据却包含了两者的误差。为提取出影响待测工件尺寸姿态的误差分量,提出了基于测量仪器先验误差分解定权的工业测量拟合算法。该算法依据工件形状和观测姿态对空间直线、平面、圆和球拟合计算中的各测点进行先验误差多向分解,并依据各向误差分量的影响量对测点进行加权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等权拟合相比,在形状和姿态参数拟合精度上可提高约10%~17%。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了叶酸插层Mg/Al水滑石(LDHs-FA)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LDHs-FA结构完整、晶相单一,并比较了2种方法对材料物化性质的影响。采用盐酸为介质模拟胃液,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为介质模拟肠液,研究了叶酸插层水滑石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叶酸插层复合材料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均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海藻酸钙包覆后的样品在胃液中释放速率极慢,但在肠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实现了药物的肠道靶向释放。  相似文献   
997.
试论华北型煤田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华北型煤田剖面、平面和水力内边界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系统综合分析,本文首次提出了煤矿井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的新理论。同时,依据内边界在空间展布的几何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点状岩溶陷落柱型内边界,线状断裂(带)、裂隙型内边界,窄条状隐伏露头型内边界和面状裂隙网络(局部面状隔水层变薄区)型内边界。根据四种基本类型的不同组合形式,介绍了煤矿井不同的复合内边界类型和它们的矿井水文地质特征。文章最后指出,内边界是煤矿井立体充水地质结构理论的核心,搞清楚内边界是彻底解决华北型煤田日益严重的水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潘新民  吴富山 《气象》1999,25(4):35-38
介绍了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光缆三遥控及远程无实时数据传输、同步处理显示系统的技术方案。详细叙述了各功能电路的作用及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方案为单部多普勒雷达信息可以被多用衫时共享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9.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诱发滑坡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造成了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笔者在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结合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航片影像数据,以目视解译为主,共提取了542处地震滑坡,并首次发现了11处古地震滑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玉树地震滑坡主要包括崩塌、狭义的滑坡和土溜等三种类型。其中地震崩塌占到了90%以上,按其物质成分可进一步划分为碎屑型崩塌、碎屑流型崩塌和岩崩等三类。地震滑坡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该区80%以上的地震滑坡集中分布在以玉树活动断层为轴的长约95km、两侧宽2km的廊带区内,并与发震断层距离和宏观震中有很好的相关性,其高密度区与同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段性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体现出典型的走滑型发震断层的控灾特点。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山体坡度、坡体形态、临空面高度和地层岩石与岩体完整度等因素对地震滑坡总体分布的影响。对古地震滑坡的初步研究发现,古地震滑坡的规模、期次和分布特征间接地反映出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期间曾发生过多次震级强度明显大于本次玉树7.1级地震的古地震事件,这为更深入探索玉树断裂带古地震事件提供了另一种重要的研究途径。此外,地震滑坡分布与地表破裂和极震区破坏程度之间的密切空间关系指示,地震滑坡也可以成为快速圈定宏观震中以及开展极震区地震烈度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自动剖面浮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自动剖面浮标的发展历程,自动剖面浮标由Swollow提出的中性浮子发展而来,演变到现在的PROVOR型、APEX型、SOLO型等自动剖面浮标。文中介绍了Argo计划中几种主要的自动剖面浮标,其浮力调节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浮标在水中的排水体积实现自动沉浮,从而测量水的温度、盐度、深度等数据。对常规(2 000 m)和深海(2 000 m)自动剖面浮标进行比较,大部分深海自动剖面浮标耐压结构已经采用球形设计,浮标受压后变形小且可减轻浮标自重;单冲程柱塞泵改变为体积较小的液压泵,提供超高压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球体空间。目前,常规自动剖面浮标已广泛应用到海洋环境数据的调查、收集,而深海自动剖面浮标仍处于研发与试验阶段,面临诸多的技术挑战,对浮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