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从T213产品3层5个场预报网格点或图形图象中,读出影响2002年遵义市的几次暴雨过程各标准时次的具体数值,对T213暴雨预报的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2.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地中海全球近纬向活动带的组成部分,地中海活动带具有长期活动历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发育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中。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带以丹凤-商南-信阳-桐城对拉带为界分为秦岭和鄂北-桐柏-大别两个高压超高压块体,前者分为南北两个高压变质带,后者进一步划分为蓝片岩带、高压低温榴辉岩带、超高压榴辉岩带、高压中温榴辉岩带和盆榴辉岩带。它们均具有前准对称展布特征。不同地区高压超高  相似文献   
123.
大别杂岩内角闪质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杂岩内角闪质岩石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由10种不同岩类构成。根据稀土元素特征,可把角闪质岩石分为轻稀土富集型和平坦型两大类。稀土元素的定量模拟表明,它们是由上地幔石榴二辉橄榄岩经20%的部分熔融和35—56%的橄榄石(TH1型)和14—20%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TH2型)的分离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4.
豫西秦岭造山带核部韧性剪切带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增球  游振东 《地质学报》1990,64(2):121-130,T001
秦岭造山带核部在加里东—印支期韧性、脆韧性再造阶段,形成了一系列推覆型和走滑型韧性剪切带及有关的韧性剪切变质岩石,包括构造混杂岩及糜棱岩等。对它们的岩相学、成分变异特点及形成条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秦岭造山带核部的变质变形史,进而探讨其演化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5.
四川松潘东北寨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东北寨金矿中黄铁矿形态、成分、晶胞参数、物理性质及红外谱学特征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黄铁矿的成因和找矿标型特征,认为东北寨金矿床属于浅成低温渗滤热卤水热液成因金矿,指出本区的黄铁矿标型特征是找寻东北寨式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6.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带:绿帘-蓝片岩相变质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和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加里东期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而前两个高压变质带则是印支期陆-陆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7.
琼东北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对东寨港沉降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东北的1605年琼州7.5级大地震曾导致大面积陆陷成海。前人研究多关注陆陷成海机制,但对该区晚新生代断裂活动及其控制下的沉降过程与构造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研究。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钻孔揭露和大地电磁探测(EH4)结果等资料发现,东寨港地区自西向东可分为演丰火山岩台地、东寨港潟湖平原和锦山剥蚀台地三个构造地貌单元,并且不同地貌单元间明显受到区域上北西向正断层活动的控制。根据86个钻孔资料制作的东寨港地区新近纪以来不同时期沉积物等厚度图显示,该区的沉积中心从新近纪以来存在由西向东迁移过程,沉积速率也存在明显的变化。中—上新世、早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 mm/ka、10 mm/ka、67 mm/ka和1 922 mm/ka,显示中更新世之后沉积速率骤然增大,并在全新世达到最大。综合分析认为,北西向铺前—清澜断裂第四纪正断层活动控制了东寨港地堑的发育与东寨港陆陷成海及其震后地壳持续下沉;东寨港凹陷晚更新世以来处于快速加积过程中;相邻的锦山剥蚀台地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稳定或微隆升状态,并很可能属于雷琼凹陷之外的构造地块,雷琼凹陷是否应囊括锦山剥蚀台地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128.
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床是典型的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矿产勘查向深部和外围扩展,由于矿体的厚度较小、埋深大,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勘查效果不佳,急需寻找快速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本文在阿舍勒铜锌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短波红外光谱(SWIR)勘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白云母具有的Al—OH吸收峰位小于2 205 nm,总体具有富Al的特征;与矿(化)体关系密切的绿泥石具有的Fe—OH吸收峰值集中在2 250 nm,具有富Mg特征;白云母结晶度在矿区由南到北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表明热液(矿化中心)主要来自于矿区北部。研究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蚀变矿物类型,确定蚀变矿物组合,指示蚀变分带规律;白云母和绿泥石吸收峰波长和白云母结晶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阿舍勒铜锌矿床找矿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29.
利用1959—2012年湘潭3个观测站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普查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湘潭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将大雾发生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全市大雾年平均日数为18.9天,辖区内湘乡最多(25.7天),韶山最少(11.8天)。所辖3站的大雾日数整体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变化速率在1.13天/10a~2.42天/10a,1977—2002年为大雾多发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每年代以4~6天的趋势递增,进入21世纪后年大雾日数呈下降趋势。湘潭连续大雾天气过程最长持续时间为12 d,80%的连续大雾为2 d。低空有下沉逆温、地面有辐射逆温,是连续大雾产生的重要条件。形成大雾的500 h Pa形势场特征主要有NW型(槽后西北气流型),SW—NW型(低槽过境型),W型(持续平直气流型),SW型(槽前西南气流型),NW—W型(由脊转槽型)等5种;地面形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面上受小高压控制或处于均匀场中,另一种为地面高压底后部、低压倒槽中或弱冷锋前。  相似文献   
130.
细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捷  李升峰  周游游 《中国岩溶》1997,16(4):362-369
本文针对目前喀斯特研究较少的一个方面——细菌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中首先从描述研究、机制阐释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地表及土壤中细菌及真菌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地表泉水、洞穴及土壤三个不同环境中细菌、真菌对CaCO3沉淀促进作用作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回顾,最后着重提出了这种研究在石刻保护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