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1.
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次/d)、F4组(3次/d)和F5组(4次/d)。胃排空实验:测定各时间点花鲈幼鱼胃含物的湿重,然后用数学模型拟合所得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体长(5.44±0.32)cm左右的花鲈幼鱼,最适合描述其胃排空特征的数学模型为平方根模型,由平方根模型计算得出,花鲈幼鱼饱食后约17h达到完全胃排空,80%胃排空时间为9.38h,即9.38h后食欲恢复。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影响显著,F3、F4、F5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和F2组(P0.05);F3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1组花鲈幼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4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F1、F2和F3组(P0.05)。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在F5组达到最大,略大于F4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结合胃排空和养殖实验得出,花鲈幼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512.
高剑峰  凌洪飞  赵葵东 《地球学报》2005,26(Z1):203-204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太古代地球大气中缺氧,到2400~1800Ma的时候,大气中的氧含量有了巨大的增长,大气已经处于氧化环境(Canfied 等,2000;Kasting,2001)。然而海洋从还原状态转变到以氧化为主的时间还有很大的争论(Amold等,2004;Siebert 等,2005)。Mo 元素在氧化条件下主要呈稳定的溶解态 MoO42-形式存在,故在现代氧化海洋中 Mo 有很长的存留时间(0.8 Ma;Morford 等,1999),但在还原条件下特别是在有 H2S 存在的条件下,Mo 呈硫化物形式迅速沉淀。因此,Mo 元素能够很灵敏地反映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Emerson 等,1991;Crusius 等,1996;Helz等,1996;Morford 等,1999)。随着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Mo 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可达0.2‰(Wieser等,2003;2005;Arnold 等,2004)。现代大洋海水的 Mo 具有均一的同位素组成,δ97Mo/95Mo 值为(1.56±0.13)‰。海洋沉积环境依据氧化还原状态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氧化部分、缺氧部分和还原部分。氧化部分的代表样品为铁锰结壳,铁锰结壳吸附的 Mo 的δ97Mo/95Mo 值为(-0.47±18)‰,与海水溶解的 Mo 同位素[(1.56±0.13)‰]之间存在稳定的、很大的同位素分馏;还原部分的代表为现在黑海沉积物,δ97Mo/95Mo 值为(1.28±0.42)‰,还原性沉积样品 Mo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与还原程度有关,强还原条件下(存在游离 H2S),进入海水的 Mo 几乎全部沉淀,其 Mo 同位素组成与海水的相接近,弱还原条件下,沉积物与海水 Mo 同位素有一定的分馏。因此,可以用其来推测古海水 Mo 同位素的变化;缺氧环境的样品比较复杂,其δ97Mo/95Mo 同位素值约为介于海水值和大陆岩石样品值之间。在地质历史上某个时期,随着海洋的氧化δ97Mo/95Mo 值升高。虽然有研究者尝试用二元模型来研究中元古代的海洋(Arnold 等,2004),但是,目前 Mo 同位素的测试精度以及样品性质决定了仅仅使用 Mo 同位素进行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的研究还存在很大困难,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最近有研究者(Sibert 等,2005)在进行 Mo 同位素研究的同时,测定了样品的 Mo 含量,对于揭示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在太古代的黑色页岩等样品中,Mo 的含量范围 为(0.62~6.01)×10-6,但大多数样品都低于3.5×10-6,δ97Mo/95 Mo 值为(-0.14~+0.60)‰;早元古代的黑色页岩样品中 Mo 含量范围为(0.56~3.72)×10-6,δ97Mo/95 Mo 值为(-0.22~+0.40)‰;1700 Ma 的黑色页岩样品 Mo 含量突然增大到(42~52)×10-6,δ97Mo/95 Mo 值为(+0.4~+0.6)‰;1400 Ma 的黑色页岩样品中 Mo 含量为(11~60)×10-6,δ97Mo/95 Mo 值为(+0.3~+0.6)‰;现在黑海的海相页岩中的 Mo 含量为(1~127)×10-6,δ97Mo/95 Mo 值为(1.14±0.08)‰ 至 (1.52±0.23)‰ (Arnold 等,2004)。从以上 Mo 含量及同位素的分析可邮(图1),早元古代样品的 Mo 含量及同位素特征与太古代的样品类似,既没有 Mo 元素的富集,也没有产生明显的 Mo 同位素分馏,推测在早元古代的时候,海洋还基本处于还原状态,到1700Ma 左右时,由于空气已经处于氧化状态,所以大陆风化过程中,氧化态 Mo 开始大量进入海洋中,此时海洋也已经不是大面积处于还原状态,其中的 Mo 含量已经升高,可是局部沉积的黑色页岩提供充足的 Mo,因此此后沉积的黑色页岩中 Mo 的含量明显升高,当然,沉积速率也会影响黑色页岩 Mo 含量,但这是相对次级的因素;与此同时,海洋中开始出现铁锰氧化物等氧化性沉积物,它们携带轻 Mo 同位素从海水中沉淀出来,导致海水中的 Mo 同位素变重,δ97Mo/95 Mo 值升高,并且这种升高趋势持续今。由此,可以推断,大气氧化主要发生在1700Ma 以前,而海洋氧化似乎是一个从1700Ma 或1400Ma 至今的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513.
腾冲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频繁且岩浆作用强烈,其中广泛发育的新生代玄武岩是研究现今地幔岩石学性质的良好对象。通过研究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以及其中橄榄石斑晶的地球化学成分,探讨腾冲地块现今地幔源区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块新生代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富集Th、U、Pb、Zr、Hf,而亏损Sr、Eu,具有高N(~(87)Sr)/N(~(86)Sr)值(0.705 964~0.706 277)和较低N(~(~(143))Nd)/N(~(144)Nd)值(0.512 416~0.512 467),没有受到明显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反映岩浆源区是富集型地幔,其形成过程可能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橄榄石斑晶晶形较好,具有较低的Fo值、Ni含量以及变化较大的w(FeO)/w(MnO)值,这是受到了早期橄榄石分离结晶和部分熔融的影响;玄武岩的CaO、MgO、FeO含量和w(FeO)/w(MnO)值表现出富硅辉石岩熔体的特征,FC3MS参数为0.84~1.17,指示其地幔源区主要由辉石岩组成,形成可能与洋壳俯冲和硅酸盐熔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14.
【目的】研究宿主菌密度和感染复数对海洋蛭弧菌捕食弧菌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zouA(下称"zouA")为宿主,通过海水共培养实验研究海洋蛭弧菌菌株DA5(下称"DA5")在初始宿主密度10~3~10~8 cfu/mL下24 h的生长,评估低感染复数和高感染复数下DA5对zouA 10 d的生物控制效果。【结果】DA5捕食所需最低zouA密度约为5×10~5 cfu/mL;在zouA密度≥10~6 cfu/mL时,DA5方对其发挥控制效应,且感染复数越高捕食效率越高,即使感染复数低至0.001,一定时间后DA5亦可有效控制zouA数量。而当初始zouA密度低至10~4 cfu/mL时,DA5需在感染复数≥100条件下方可显著控制zouA。【结论】宿主密度与感染复数均影响海洋蛭弧菌DA5对溶藻弧菌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15.
以热灭活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培养海洋蛭弧菌类生物菌株DA5,将其以高(11500pfu·mL-1)、低(1150pfu·mL-1)两种浓度加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用水中,研究了无节幼体培育到糠虾幼体期间DA5对幼体变态和存活、水体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pH、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DA5可显著提高幼体存活和变态率,并在加入后3d内降低或显著降低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而低浓度DA5对试验期间幼体成活、变态及水体异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除糠虾幼体Ⅰ-Ⅱ期高浓度处理组水体NH3-N含量有显著升高外,试验期间各组水体pH、COD和NH3-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海洋蛭弧菌类生物DA5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控制因子应用于对虾育苗中.  相似文献   
51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边界带构造样式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是一条燕山运动期形成的、复杂的构造——地貌边界带,由离石断裂和晋陕挠褶带组成。基于野外观察和构造测量资料,本文论述了该边界带分段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利用断层滑动矢量资料反演古构造应力方向,建立了侏罗纪—白垩纪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果表明,该边界带发育3类断裂构造样式:反冲断裂、上盘断坡褶皱和盖层滑脱。根据地表构造样式推断,该边界带构造组成了山西断隆深部由东向西扩展的断坪—断坡式拆离系统的前缘反冲构造或上盘断坡。沿边界带发育挤压破碎带和构造透镜体。断层运动学分析结果展示了多向挤压应力作用,挤压应力方向为W—E、NW—SE和NE—SW向。该边界带的分段构造样式和应力作用方向记录了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时期华北地区陆内挤压变形特征,为研究燕山运动时期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产生的远程效应和华北陆内构造变形动力学提供重要的构造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517.
新疆卡拉先格尔铜矿韧脆性剪切变形与铜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拉先格尔铜矿位于阿尔泰成矿带南缘东段, 通过对阿尔泰南缘卡拉先格尔铜矿发育的构造变形的分析, 认为矿区内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对矿化、围岩蚀变的形成和空间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今后在矿区内找矿不仅要重视岩性对矿化的控制, 还要重视韧性剪切变形带对矿化的制约, 尤其是位于剪切带的斑岩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 岩体微裂隙发育, 易形成矿体的富集。   相似文献   
518.
筛选了六种抗冻保护剂(GLY[甘油],DMSO[二甲基亚砜],PG[丙二醇],EG[乙二醇],DMA[二甲基乙酰胺],MeOH[甲醇])及其五种不同浓度(6%,8%,10%,12%,14%,V/V)、三种稀释液(HBSS溶液,人工海水[ASW],过滤海水[FSW])、四种稀释比例(1︰1,1︰2,1︰4,1︰6)、三种添加剂(蔗糖,葡萄糖,海藻糖)、三个分步降温程序(程序A,程序B,程序C)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成功建立了太平洋牡蛎精液超低温保存方法:以10%DMSO为抗冻保护剂,HBSS溶液为稀释液,1:4的稀释比例,添加海藻糖,采用分布降温法冷冻保存太平洋牡蛎的精液,37°C水浴解冻后精液运动率达到71.27%±3.24%,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5.04%±1.99%、93.33%±1.33%,与鲜精(88.89%±15.16%,94.90%±0.95%)、程序冷冻前精液(95.96%±2.15%,92.67%±14.83%)差异不显著(P0.05),证明该太平洋牡蛎精液超低温保存方法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519.
温海深  高玲 《海洋学报》2007,29(4):161-164
细胞核的雌激素受体(ER)是参与调节脊椎动物发育和繁殖的转录因子,哺乳动物具有两种类型的ER(ER-α和ER-β),它们一旦与配体结合就能够形成二聚体,和其他转录激活因子相互作用,参与靶基因调节[1].目前,在鱼类中发现3种ER类型,即ER-α,ER-β和ER-γ[2~4],这说明鱼类ER生理功能比高等动物复杂,但对每种ER的功能研究较少.雄激素在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这种作用是通过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5].AR属于配体活性转录因子,是核受体家族的一员[6].  相似文献   
520.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永续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工程。2018年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获批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试点区域为“一岛两江三谷四山”,主要涵盖区域生态系统治理、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国土绿化提升、土地整理与土壤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