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4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3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3篇 |
大气科学 | 316篇 |
地球物理 | 333篇 |
地质学 | 611篇 |
海洋学 | 358篇 |
天文学 | 25篇 |
综合类 | 146篇 |
自然地理 | 2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81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9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静止轨道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提供了时间分辨率达小时级的海洋水色数据,使得对海洋环境的逐时变化监测成为可能。然而受到海洋上空云、雾和霾的影响,数据出现连续高缺失率甚至完全缺失的情况,使得数据使用价值大大降低。在经验正交函数重构法(Data INterpolat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DINEOF)的基础上,突出时间要素在重构中的地位,运用异常像元检测、拉普拉斯平滑滤波和时间模态2次分解插值,提出了适用于静止海洋水色卫星数据的重构方法——DINEOF-G。利用此方法对杭州湾2017年的GOCI总悬浮物质量浓度数据进行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经典方法在重构精度上提高了8%,数据重构率提高了36%,且重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杭州湾总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3.
104.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05.
首先介绍了闪电形成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反射率因子、环境等温层高度、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对应垂直高度变化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来构建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其次,利用2007年广东新一代雷达和闪电定位系统收集的大量强对流资料,对广东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应用评估.对于138个风暴样本,CSI为69%,POD为89%,FAR为25%,空报较多.利用雷达垂直剖面资料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算法漏报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雷达天顶盲区的影响,使得该区域内的风暴垂直探测严重不足;二是环境等温层高度的估算存在困难,实际操作中选择了探空资料-15℃层的平均高度值.空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风暴虽然达到或超过了反射率因子阈值,但是其强反射率因子核区在垂直方向上伸展不够,相对较薄,说明垂直运动不够充分,难以将水凝物输送到较高的环境等温层高度上,从而不会产生闪电.最后,根据误差分析对云地闪初生算法进行改进.一方面增加反射率垂直梯度因子的判别,减少因风暴垂直发展不足所造成的算法空报;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环境等温层的高度,选择7 000 m替代此前的7 757 m.再次利用前面构建的强对流资料集,评估算法改进后的效果.改进后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空报率,空报单体由此前的31个减少到23个,FAR由25%降低至19%,但CSI则从69%增加到74%. 相似文献
106.
一种改进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1998年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1月黑潮-西风漂流区海温为负异常、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为正异常。通过对1998年汛期降水的预测实践分析研究指出,当此三因子同时异常时,利用其中任何一个单因子都难以较好地同时预测出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嫩江流域的多雨区和华北平原的少雨区。而通过EOF分解和动力模式对三因子异常进行综合集成所作的预测和实况基本一致。对多因子异常的综合集成是改进和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的有效手段,沿着这一新思路,利用EOF筛选出前明显异常的重要因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区域气候模式,有希望通过综合集成作出比较可信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7.
108.
大西洋中脊TAG热液活动区中热液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ICP-MS对TAG热液活动区表层热液沉积物中6个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所有样品均表现出正Eu异常和LREE相对富集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热液沉积物样品中稀土元素组成的变化是由于海底热液循环体系中热液流体和涨水不同程度混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东北地区地震空间分布与主要断裂带、深部构造及应力场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东北地区在北东东向应力场控制下, 地震有其特殊性。地震空间分布和深度统计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地震主要受岩石圈断裂(开原-赤峰断裂带) 控制, 以44°N为界, 南北具有明显差异。北部地震发生的数量少于南部, 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6 km和8~12 km两个深度范围内; 而南部主要集中在8~12 km和28~30 km两个深度范围内。发震深度分析显示, 开原-赤峰、郯庐断裂带、大兴安岭断裂带下可能存在地温较低的区域, 使地震可以在深部孕育。地震分布的Vp和Vs剖面资料的研究暗示, 断裂与速度变化带、断裂与断裂的相交区域是地震易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一个三维的冰雹云模式与化学组分输送模块耦合,得到云输送引起大气光化学组分的再分布,然后用一个包含详细气相化学反应机制的箱模式研究了云输送引起的气相体积分数的变化及其对大气化学系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云输送后O3体积分数大于无云个例,但其后两天内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差不大;HNO3、NO2、NO3、PAN等的体积分数均明显高于无云个例,分别增长了87%、70%、62%和49%,其中NO2体积分数的增加主要由于云输送造成,而NO3、HNO3、PAN主要是输送对化学扰动的结果。两天内OH和HO2自由基体积分数比无云个例平均增长了13%和1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