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篇 |
大气科学 | 38篇 |
地球物理 | 99篇 |
地质学 | 120篇 |
海洋学 | 5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80s以来,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加剧,研究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汇流规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海河流域中紫荆关、阜平两个流域分别用经验方法进行洪水模拟演算,并把洪水资料按照年代不同分时段,建立P+Pa~Rs相关关系图,分析流域下垫面变化对降雨径流相关关系的影响.建立产流量R与洪峰Qm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比较不同年代的趋势线发现,在产流量相同情况下,1980s后的洪峰流量较1980s前有所减少,说明海河流域的调蓄作用有增强的趋势.同时建立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后产流量与洪峰变化幅度的相关关系,发现流域产流量变化与洪峰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2.
63.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继饥饿后恢复生长期间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和常规的动物生化成分分析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虾体干重、脂肪含量和能值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恢复投喂后,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虾体各生化组成在不同时间内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使对虾恢复生长过程特别是其前期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极显著变化。对虾的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比例增大,而损失于代谢消耗的比例则相应减少;摄食能的增加和消化吸收率提高则仅发生在恢复生长的初期。可以认为,凡纳滨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出现在恢复生长的前期,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弱,其生理机制最主要是得益于代谢耗能比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64.
利用1971-2005年中国591个气象台站的雾日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35 a来中国各区域年雾日数与这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提供的模式数据资料,针对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对21世纪上半叶各区域年平均雾日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对划分的9个雾区的年雾日数的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进行预估;未来50 a中国大部分地区雾日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在A1B,A2和B1情景下,雾日减少的平均幅度分别为16.2%,13.4%和12.9%。未来50 a中国雾日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显示:3种情景下未来中国大部分雾区雾日数都将减少,个别地区雾日数有增加趋势,其中A1B情景下雾日减少区的减少趋势最明显,而B1情景下雾日增加区的增加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冻融对寒区工程岩石剪切蠕变特性的影响,以吉林省辉白隧道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试样开展细观特征分析和剪切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试样裂隙、孔隙不断扩展,岩石表面损伤现象愈发明显;(2)试样主要以中小孔隙为主,孔隙度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3)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蠕变变形量和蠕变速率逐渐增大,而蠕变时长、破坏应力和长期强度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冻融岩石非定常蠕变参数的表达,提出了冻融岩石损伤黏性元件,构建了花岗岩冻融剪切蠕变本构模型。将蠕变试验曲线和理论模型拟合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通过对蠕变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其对花岗岩蠕变变形的影响,并给出了蠕变参数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对于寒区岩体工程长期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6.
板缘构造作用对泉州—汕头地震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3,(3)
位于东南沿海断块隆起区长乐—沼安断裂带(简称长沼带,下同)南段的泉州—汕头地震带(简称泉汕带,下同)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台湾的强烈地震活动带.自九世纪有地震记载以来,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604年的泉州近海地震,1600年和1918年的南澳地震,震级均大于7级.按6级以上地震统计,截止1976年,泉汕带已释放的地震总能量大于台湾西带.一、东海、南海、台湾海峡近代构造运动对泉汕带的影响东南沿海地区及邻近海域的近代构造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67.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把表征地理要素特征及其分布的图形、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实现对地理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是一种综合的资源信息系统。本文就坐标地籍的优点及在产权地籍管理中的地位和用途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8.
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及勘探: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热岩是地热资源的重要赋存形式之一,是未来地热开发的主攻方向。我国干热岩勘查工作近年来进展迅速,先后在不同地区发现了优质的干热岩资源,取得了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勘查失败的案例。本文在分析高放射性产热型、沉积盆地型、近代火山型和强烈构造活动带型等四种类型干热岩成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地质构造背景、地热地质条件,对未来我国干热岩资源重点勘查方向及靶区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针对目前不同类型区干热岩资源勘探工程进行了梳理,简要分析了不同勘探区的选址依据、勘探过程、地温场分布及特征、前景预测等,并初步进行了经验总结,希望对我国未来干热岩资源勘查及开发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张虎男 《海洋学报(英文版)》1985,4(2):266-275
Controlled by the NE-and NW-trending faults the Hanjiang Delta formed in the Early Quaternary receive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Quaternary, continued to develop since the Holocene, and subsided at a velocity of 1 mm/yr. About 2000-3000 years BP the Hanjiang Delta began to uplift and became a land.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controlled by faulting. Early and late developments are controlled by the NE-and NW-trending fracture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rebirth and Intense activity of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70.
利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和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南方地区降水资料,应用合成分析等探讨了MJO与2008年初南方雪灾的关系,进而从MJO角度研究雪灾过程成因。结果表明:雪灾过程中,MJO存在明显的东传现象,即由西太平洋向东传送至印度洋附近。伴随着MJO的向东传播,中国南方降水强度及集中区也在随之变化,MJO在一定程度上对雪灾过程有调制作用。通过对OLR的分析,表明2008年初中国南方4次异常降水(雪)过程受到了MJO两次东传的影响,第一次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第二次导致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以及南支槽带来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向中国输送,为中国南方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