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从网络地图的特点与功能入手,分析国内外主要地图学网站上的网络地图,结合笔者所进行过的纸质地图与电子地图设计研究及网络地图的设计,总结网络地图的设计特点,提出网络地图的设计原则。认为网络地图不同于一般的电子地图,网络地图的设计应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国内外主要地图学网站上的网络地图在地图设计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影响了网络地图的信息传输效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网络地图在界面设计、色彩设计、符号设计、分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2.
江南  黄林  冯君  张圣亮  王铎 《岩土力学》2020,41(3):999-1009
悬索桥锚碇分为隧道式锚碇和重力式锚碇,采用隧道锚能较好地利用锚址区的地质条件,工程量相对重力锚小,性价比高且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然而,隧道锚尚未形成相对完整的定量设计方法,其设计和施工主要依靠工程经验。结合我国首座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工程,总结分析了隧道锚的4种破坏模式,即锚碇体侧壁界面破坏、倒圆锥台破坏、边坡整体滑移及锚碇体压缩破坏;建立了隧道锚典型破坏模式的计算模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使用有限元法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给出了隧道锚设计计算操作流程及方法,并针对依托工程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范例。研究成果对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3.
王牲  江南  胡斌  魏清字  胡显志 《测绘科学》2010,35(2):164-166,53
对于动态监测太湖蓝藻水华空间分布的业务需求,构建相应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可以为之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从系统总体结构和系统技术流程角度介绍系统的构建思路,并且探讨研发本系统的关键技术。本系统采用系统配置与单体模式技术实现系统架构,并设计良好的数据结构组织影像数据处理过程,同时将当前蓝藻水华遥感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应用到系统影像建模中,使得本系统在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业务化运行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4.
陈云海  江南  訾璐 《测绘通报》2020,(2):147-150
湿地作为一种活的空间实体,其时空行为错综复杂,认知和表达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全空间信息系统以多粒度时空对象直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和描述,比传统GIS更符合人的认知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思想,分别对湿地数据组织、时空行为认知和表达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湿地时空行为可按对象粒度、数量和特征属性进行分类,且行为表达可通过动态展示,分析建模和模型预测层层递进,较以往表征方式具有动态关联近实时等优势,可为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5.
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移动地图的特点,并以地图感受论、制图综合理论、可用性理论为指导,总结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的基本原则.最后,分别从移动地图的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符号设计、注记设计和图例设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移动地图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6.
矿体建模是矿山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矿体建模过程中,模型编辑是建模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探讨了三维矿体线框模型编辑器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介绍了开发环境、建模方法、空间数据模型以及模型编辑等关键技术,并重点讨论了人机交互编辑的具体实现过程。该编辑器已经能够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交互绘制矿体剖面轮廓线,并通过轮廓线快速地构造矿体的线框模型。最后以矿体断面图为实例验证了该编辑器的有效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7.
针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实时性高,电网结构复杂,数据量大等特点,对电力GIS的网络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和实现了电力GIS的网络模型。该模型把电网的网络结构映射为几何网络和逻辑网络,实现了地理图与逻辑图的相互映射,通过引进复杂边和复杂交点技术解决了边"破碎"和点"破碎"问题,从而大大简化了查询维护和网络分析的复杂性。该模型支持高效率的电网网络拓扑结构的实时重构,已在我们的输配电网GIS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8.
大规模室外动态场景调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分析了传统的地形流式处理方法和八叉树场景组织的优缺点,然后把松散八叉树引入动态场景的组织,并提出了数据调度流水线的概念,在此基础提出了粗粒度页和细粒度片的动态调度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外存(Out-Of-Core)的实时调度方法,用粗粒度页Page组织地形,用细粒度片Tile渲染地形,既避免了频繁读取外存,又实现了对大范围的地形场景数据的精细调度;通过把调度过程分散到流水线的各阶段和各帧,减少了"爆发式"内存和磁盘I/O请求,确保了渲染的平稳性;利用数据调度流水线的阶段性管理Page和Tile的生命期,避免了Page和Tile不必要的状态转移带来的开销。  相似文献   
159.
在电子地图符号化的过程中,视觉变量是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地图条件下视觉变量以及符号构成元素在符号生成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符号构成变量的概念;研究了符号构成变量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探讨了基于符号构成变量的多种符号生成模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地图符号快速生成模块,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能够提高电子地图符号的科学性和美观性,且便于技术实现。对电子地图条件下符号构成变量及其生成模式的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视觉变量的认识,促进了电子地图制图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也为电子地图制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将促进电子地图符号自动生成、电子地图制图个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0.
提出一种基于ArcGIS和3dsMax的3维地质场景建立与可视化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首先利用ArcMap矢量化水平地质构造剖面边界;其次,利用3dsMax及其嵌的脚本语言分别生成水平地质剖面和钻孔数据的3维立体模型;然后,利用Max脚本绘制了3维地质剖面,建立了3维地质场景并实现其可视化。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直观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于地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