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1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83篇 |
地质学 | 350篇 |
海洋学 | 155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钱家店凹陷姚家组高岭石的形成与铀成矿存在流体上的密切联系。通过岩心观察、孔渗测试、光谱扫描及电镜扫描等方法分析了姚家组砂岩高岭土化蚀变空间特征,并对高岭石进行H-O同位素测试,以查明形成高岭石的相关流体及其特征。研究发现:①高岭土化蚀变往往与砂岩的漂白和铀矿化关系密切,灰-灰白色砂岩渗透率明显高于红-红棕色砂岩,联井剖面反映姚家组砂岩的高岭土化与漂白程度总体呈现出沿NW-SE向逐渐减弱的趋势;②姚家组高岭石发育,含铀矿段及围岩砂岩的高岭石含量占黏土矿物的65%~90%,高岭石的δ18OV-SMOW值为-1.03‰~8.82‰,δDV-SMOW值为-115.87‰~-105.51‰,显示高岭石与水具有明显的O同位素分馏现象。以H-O同位素反演流体温度为切入点,从流体温度、流体性质与流向以及流体控制因素的角度探讨形成高岭石的相关流体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δD-δ18O特征表明形成高岭石的流体温度在40~120℃,且研究区西北部的姚家组砂岩高岭石形成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②与高岭石形成相关的流体可能... 相似文献
64.
65.
以岩心光谱蚀变矿物填图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野外地质编录、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开鲁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85个有效钻孔岩心开展了系统的蚀变矿物填图和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主要含矿层上白垩统姚家组蚀变矿物主要有黏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伊/蒙混层及局部绿泥石)、铁的三价氧化物、黄铁矿、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等,它们呈现明显的分带特征:氧化带为高含量的"高岭石+Fe3+氧化物"组合、过渡带为中等含量的"高岭石+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含量的"黄铁矿+铁白云石"组合;还原带则主要为高含量的"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黄铁矿"组合,矿体主要分布在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高岭石变化的梯度带上,并见有明显的高岭石、黄铁矿、铁白云石富集。②含氧含铀流体主要来自于WS、WN方向,其次为ES方向(也可能是WS向流体的分支),酸性含烃流体主要来自于NE向的断裂构造,流体温度介于40~120℃,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耦合作用是该地区的主成矿作用。③主成矿事件应发生在白兴吐"天窗"构造隆升之后,构造天窗在成矿系统中主要承担着还原... 相似文献
66.
武当山推覆体东部杨坪组地层特征及时代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体东部武当山群杨坪组进行较深入的地层学研究,认为杨坪组与下挡鱼河组应分属不同构造层,其间可能缺失青白口系一下震旦统的沉积记录;杨坪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显示出晚震旦世-旱古生代早期的代面貌。 相似文献
67.
地球科学前沿研究为社会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尤其迫切.古生物学作为一个受人瞩目的精品学科,在向地球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其服务领域正不断地拓展和创新.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地球生物学在全球变化和油气资源两大领域的应用与拓展,以及在关键带和深地两大领域的创新性发展.在全球变化领域,藻类、古菌、细菌等地质微生物的脂类不仅能够用于估算古温度,还可以记录干旱等极端古气候事件,从而实现古温度与古降水信号的分离.地球生物学已经从探索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深入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地球生物学也在评价烃源岩、储层等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当前其更重要的应用表现在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包括地质微生物形成页岩中的纳米孔隙,形成易于压裂的长石、石英等矿物.在关键带研究领域,地球生物学可以解剖碳循环与水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聚焦于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关键带地质微生物调查,不仅可以查明污染物的分布和污染程度,还可以为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方法.而在深地研究领域,为拓展对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充分利用地下工程对地下微生物开展调查和研究,以查明地下环境中有害或者有益的微生物功能群分布及其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70.
引言随着西澳大利亚瓦拉沃纳群硅质岩中小球状和丝状微化石及选层石的发现,可以确信生命的历史可追溯到35亿年以前。真核生物的出现可能早于15亿年,但是直到大约13亿年以前尚未找到确切的标本。后生动物大约在6.8至5.7亿年期间出现,宣告进入了显生宙时代。在最早期的生命历史中伴随着由前生物有机化合物所洪给的、可能是异养的最早生物的发展导致生物演化上的转折点。自养生物[造甲基(Methanogens)和光合自养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