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加权非负矩阵分解的矿产预测方法,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的非负性、降维性及稀疏性对多维矿产数据进行处理。通过R型聚类分析,按照变量相似度将变量聚合成群,对相关性高的元素的聚类结果进行加权非负矩阵分解得到基向量,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基向量用于矿产预测的有效性。最后,以广东省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区数据为例,通过基向量预测圈定异常,绘制矿产预测分布图,得到明显的异常区域,取得了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3.
研究革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皂苷单体化合物echinoside A(EA)和ds-echinoside A(DSEA)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和AO/EB荧光染色法研究EA和DSE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小管形成实验观察EA和DSEA对HUVEC分化形成小管能力的影响;细胞间粘附实验比较研究EA和DSEA对HUVEC细胞同肿瘤细胞之间粘附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模型,观察EA和DSEA抑制CAM血管新生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EA和DSEA能够显著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P<0.05,P<0.01),并诱导其凋亡;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小管的形成能力,可显著抑制同肿瘤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在体内能够减少CAM新生血管的分支数目,而且DSEA的活性要强于EA.提示草皮式海参皂苷单体EA和DSEA都能够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其活性与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44.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对地震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震时期细菌群落及水文化学元素信息为背景,阐明有感地震时的泉水细菌群落映震特征. 2010年12月——2011年4月,乌鲁木齐周边先后发生了MS3.1和MS3.6两次有感地震.本文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T-RFLP)分析了该时间段内乌鲁木齐10号泉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稳定性、优势类群及特殊类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对有感地震不敏感,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稳定,地震对其优势类群及多样性影响均不显著,但无震时期部分类群(以82,170, 176, 462 bp为代表)在前后两次地震中丰度变化趋势相似,即震前有小幅上升,震后1——12天内出现极大值,之后丰度逐渐恢复至较低水平,且表现出与震级、震中距具有一定相关性.这表明部分泉水细菌对有感地震映震灵敏.   相似文献   
145.
SPSS在旅游人数的预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79~2007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资料,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AR IMA模型,预测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高、方便快捷,适用于入境游客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6.
云南宁洱M_S 6.4地震震后电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6月3日宁洱县境内发生6.4级地震,在地震区跨越宁洱东支断裂进行了为期14d的余震序列宽频带电磁异常连续观测。在固定台站的电场和磁场时间序列记录中,观测到多次余震事件的电磁同震现象。取每2h观测资料进行了加窗傅氏变换,得到不同频率的功率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MS3.0以上的余震发生前后,电磁场各分量频率谱峰值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地震后的峰值波动也许与时间域的同震效应相对应,而地震前发生的峰值跳跃有可能为电磁前兆现象。此外,本文对同震电磁信号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地震发电机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7.
基于油砂组分的吸收光谱物理响应机理,通过对比矿物基团平均吸收深度,建立主要蚀变矿物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异常提取模式以识别油砂分布.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烃类微渗漏遥感研究手段相比,该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指示油砂的分布.利用油砂组分基团光谱平均吸收深度与孔隙度及渗透率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了油砂光谱与所处地质背景环境中储层物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表征粘土矿物含量的粘土基团吸收深度与孔渗值呈负相关关系,指示含油性的烃类基团吸收深度与孔渗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8.
地下通道浅埋暗挖对城市道路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会导致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围岩开挖引起的位移响应和应力响应计算,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评价地下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城市道路路面结构的影响,并讨论长管棚超前预支护对减小围岩开挖引起的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的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浅埋地下通道,围岩软弱,暗挖施工会引起显著的地层损失和路表沉降,这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内形成较大的附加弯拉应力;采用长管棚超前预支护可控制地层损失和路表沉降,并可减小由此引起的路面结构附加弯拉应力。  相似文献   
149.
测井及地震裂缝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及地震裂缝识别方法是解决裂缝预测难题的主要手段.通过大量的学术调研,对常用的测井和地震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说明其优劣性.在测井方法中,成像测井仍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裂缝识别依据,常规测井、三孔隙度比值法、侵入校正差比法和概率密度法容易实现、效果较好,且能够通过与地震反演的结合来预测裂缝的区域分布特征,横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效果较好,但资料难于收集,与数值统计分析相关的测井裂缝识别法局限于井点处的裂缝研究.在地震方法中,纵波各向异性应用最为广泛,且能准确得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叠前远近偏移距属性差法、相干体及倾角检测法、叠后融合属性法、多尺度边缘检测法及地震反演方法能够得到裂缝的分布特征数据体,但无法预测裂缝方向,构造应力场分析法经常用于预测某个地层界面构造缝的分布特征,横波与转换波裂缝预测方法受成本限制,VSP裂缝预测受横向延伸限制,均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0.
新疆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床近年来找矿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在该地区典型锂矿脉(90-1号)首次鉴定出磷铁锂矿,其在伟晶岩中呈树枝状、团簇状集合体分布岩脉的边缘带和中部。边缘带尤为富集磷铁锂矿,含量可达10%~15%。本文系统地开展了磷铁锂矿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测定了脉体边缘带和中间粗粒锂辉石-白云母-石英带磷铁锂矿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磷铁锂矿除含有主要元素P、Fe、Mn及Li外,还含有较高的Mg、Ca和Zn,几乎不含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综合电子探针和LA-ICP-MS分析结果,认为伟晶岩脉中部分磷铁锂矿已被氧化,成分向铁磷锂锰矿过渡。从脉体的边缘带往中间带,磷铁锂矿中Mg和Zn平均含量下降,而Mn/(Mn+Fe)比值由0.388升至0.409,显示逐渐富Mn特点,与前人关于花岗伟晶岩熔体演化过程中Fe-Mn的分离趋势一致,也与该伟晶岩脉中铌钽铁矿早期演化阶段Mn/(Mn+Fe)比值变化趋势相同;磷铁锂矿被晚期氟磷灰石部分交代,反映伟晶岩演化至热液阶段F、Ca活度增加。表明该矿物可以很好的记录伟晶岩岩浆及热液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