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168篇 |
地质学 | 187篇 |
海洋学 | 39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43.
144.
喜马拉雅前渊和孟加拉湾盆地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板块重建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综合研究,揭示了喜马拉雅前渊和孟加拉湾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背景。喜马拉雅前渊与孟加拉湾盆地被西隆(Shillong)高原分隔。喜马拉雅前渊位于西隆高原北侧,主要以拉萨地块前白垩系为基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为新特提斯洋向洋内岛弧、拉萨板块俯冲形成的弧前和弧后盆地;中始新世-中新世早期,新特提斯洋逐渐俯冲消亡,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的陆陆碰撞逐渐加剧,形成前陆盆地;中新世中期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的加剧,喜马拉雅前陆盆地隆升、剥蚀,只保留了前陆盆地的前渊。孟加拉湾(Bengal)盆地位于西隆高原南侧,其西北部以印度板块的前寒武系为基底,石炭-二叠纪为裂谷盆地,三叠纪为剥蚀区,侏罗纪-早白垩世以火山作用为主,晚白垩世-早始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向拉萨板块俯冲加剧,印度洋板块向缅甸大陆俯冲,孟加拉湾盆地演化为陆缘碎屑供应逐渐增强的残留洋盆。孟加拉湾东南部的基底为前古近系洋壳,始新世以来形成巨厚的残留洋盆充填序列。 相似文献
145.
146.
城郊地区地物类型较为复杂,利用单一传感器图像进行分类精度有限,而多传感器数据结合起来则可以"优势互补",有利于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本文以武汉城郊某地块为实验对象,结合ALOS卫星三种传感器数据(包括全色、多光谱以及SAR影像)的信息,采用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类,以获取更高的分类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适当运用sar影像与光学影像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可以较好地区分出水体与阴影、水体与农作物等,对于道路、居民地等地物类型的分类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锡铁山喷流沉积矿床卤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好的喷流沉积系统,赋矿地层产状倒转。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大理岩延长约2km,延深约1km,往深部厚度增大,至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厚度迅速减薄、尖灭。角砾状非层状铅锌矿体赋存于紧邻网脉状蚀变岩的厚层状大理岩中,条带状层状矿体赋存于外侧条带状大理岩的下盘。对锡铁山矿床两条典型剖面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近喷口相大理岩与远离喷口相大理岩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反映远端沉积的剖面为例,自下往上,条带状矿体条带状大理岩块状大理岩,Al2O3、Fe2O3、Sr、B、Tl以及MgO/(CaO MgO)、Na2O/(Na2O K2O)比值等逐渐降低,Sr/Rb、Sr/Ba比值等迅速降低,REE总量降低,分异增强,Eu异常减弱,Ce负异常更加明显;δ18OSMOW=10.1‰~12.5‰,向上增高,δ13CV-PDB=-0.9‰~0.2‰;大理岩87Sr/86Sr=0.7113~0.7148,低于矿石方解石的0.7146~0.7147,高于同时期的正常海相灰岩。综合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锡铁山矿床的容矿大理岩明显不同于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而是介于喷流卤水与海水特征之间,上部的大理岩中有更多的海水参与。以Sr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本区大理岩来自海水的组分约占1/3,来自卤水的组分约占2/3,大理岩总体上仍主要分布于喷口附近,更多地受到卤水的影响。通过大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矿床中发育有两条同生断层,一条沿以网脉状蚀变带代表的管道相分布,另一条分布于25线附近,共同制约着大理岩与成矿物质的堆积。锡铁山矿床可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层状矿体,其分布范围可能超越一直作为重要找矿评价标志的大理岩。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