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福建地区环境噪声瑞利波群速度层析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广东、江西和浙江等4省数字地震监测台网中69个宽频带台站2010年4月13日~10月13日的速度型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提取两两台站间的瑞利面波格林函数,并利用层析成像技术最终反演获得了福建地区(115.7~120.5°E、23.6~28.35°N)瑞利面波群速度的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福建地区周期为3~5s的瑞利面波群速度在2.73~3.17km/s之间,平均速度为2.96km/s。瑞利波群速度横向变化与福建地区地表构造特征和地热异常区分布情况是基本吻合的;该群速度分布图在漳州盆地和福州盆地区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低速异常,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盆地沉积层和高地热的影响;杉岭地块属于山地地形,但由于受到高地热的影响,因此表现为低速异常;永安-玳瑁山地块为山地区,而受到中地热的影响,速度异常表现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992.
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扩展情况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点,利用夜光数据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城镇信息,珞珈一号夜光数据的分辨率较高,但目前对珞珈一号夜光影像的研究不多。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简单阈值法和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法分别从NPP-VIIRS夜光数据和珞珈一号夜光数据中提取漓江流域的城镇信息,比较了两种提取城镇信息方法的优劣以及NPP-VIIRS夜光数据和珞珈一号夜光数据在提取小区域城镇信息的精度,并分析珞珈一号夜光数据在实际提取小区域城镇信息的可行性。结果得出:利用城市指数法从珞珈一号夜光数据提取城镇信息较为清晰,提取结果的Kappa系数为0.729 3,高于NPP-VIIRS夜光数据的提取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南海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主要鱼类食性与食物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路氏双髻鲨Sphyrna lewini、侧条真鲨Carcharhinus limbatus、大眼六鳃鲨Hexanchus vituius、灰六鳃鲨Hex-anchus griseus、及达尖犁头Rhynchobatus djiddensis、灰三齿鲨Triaenodon obesus、裸狐鲣Gymnosarda unicolor、扁舵鲣Auxis thazard、黄斑胡椒鲷Plectorhynchus flavomaculatus、密点胡椒鲷Plectorhynchus gaterinus、尖嘴Dasyatis zugei、星点Caranx stellatus、黑Caranx lugubrisr等13种南海主要珊瑚礁周围过渡性水域鱼类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分为4种食性类型。同时还分析了13种鱼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为该海域渔场生态系食物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极北海带幼苗在温度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作者开展极北海带幼苗(1~15 cm)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速率以及光系统II最大荧光产量(Fv/Fm)、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探讨其最大表观光合速率、饱和光强(Isat)和光补偿点(Ic)等参数。得出以下结论:(1)极北海带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9~15℃,温度上限为21℃;(2)极北海带幼苗在21℃胁迫24h以上,可导致其光合系统II产生不可逆损伤;(3)叶片长度对其幼苗的Fv/Fm有显著影响,较大的幼苗相对耐受高温;(4)在5~17℃范围内,极北海带幼苗Ic为4.6~15.4μmol/(m2·s), Isat为52.4~100.3μmol/(m2·s);(5)低温条件下,极北海带幼苗可适应更弱的光照,但相对不耐强光;较大的极北海带幼苗则相对耐强光,其适应更弱光照。本研究结果可为极北海带的人工育苗及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以山东莱阳盆地莱阳群水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南组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发现水南组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对水南组有机地化样品分析研究,有机碳含量介于0.62%~23.00%之间、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62%~2.14%之间、干酪根类型以Ⅰ,Ⅱ型为主;认为水南组具备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利用水南组泥页岩的试验测试数据,探讨了水南组泥页岩的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和溶解气含量特征及变化规律,获得水南组泥页岩总含气量为1.538m~3/t,以游离气含量(占57%)为主,吸附气含量次之,揭示了莱阳盆地水南组页岩气具有一定勘查潜力。  相似文献   
996.
Hinode望远镜于2014年3月4日在Ca II H(396.85nm)线下观测到了一组连续的黑子演化图像.应用Jurkevich(JK)方法计算出本影中样本点的振荡周期为149.75 s.在选定光强轮廓线的一个合适的平均值作为稳恒背景辐射后,应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本影振荡极值的分布.结果显示:谷值成正态分布,而峰值成偏正态分布,这种极值的分布特征表明本影3 min振荡可能是由一种周期约为5 min的行波在本影里面传播时引起的,由行波引起的光强变化可能与行波的位移平方成正比关系,从而导致光强的变化周期为行波周期的一半,结果在光强变化上出现一种3 min的周期.  相似文献   
997.
以精度较高的现场测量Hamilton的原位测量所得数据为标准,对比研究了钱正明的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刘强的垂直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和我们课题组的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等3种研究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的实验室测量方法。通过3种实验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跟Hamilton原位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以上实验室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声衰减与样品长度和测量频率的关系。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直立同轴衰减测量法相比,前者在消除测量仪器和耦合衰减误差方面,以及在实验样品长度方面更合理。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与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相比,同轴差距衰减测量法在原理上保证了声波传播能量接收的同轴性和同指向性,其实验数据比利用相同实验仪器的垂直轴差距测量法的数据更准确。  相似文献   
998.
等维新息灰色模型在深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改进的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模型用于深基坑变形预测的合理性。应用深基坑实际变形监测资料,对其预测精度及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等维新息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上能满足要求。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监测的时间间隔是否固定、数据变化的规律性是否明显有关。当规律明显时预测精度较高,而当监测时间间隔波动大、数据有大的跳跃突变时,预测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999.
GNSS高程拟合常用的是二次曲面拟合法,该方法需要控制点位分布均匀,针对实际作业中受观测条件的影响部分控制点位数据无法获取,影响到GNSS高程测量精度问题,引入期望极大算法(EM算法),提出高斯分布下的EM算法与二次曲面拟合法相结合的组合算法模型,运用高斯分布下的EM算法的二次曲面拟合法对缺失数据的控制点进行建模分析。该组合算法可以获得缺失数据下未知参数的最佳估值,可有效提高水平面的拟合精度。将某区域的高程拟合控制点作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组合算法模型可以对缺失数据进行高程拟合,检核点最大误差为0.8 cm,组合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2001—2018年印度尼西亚MODIS活跃火的发生特征与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梁一行  李鹏  肖池伟 《地理学报》2020,75(9):1907-1920
基于印度尼西亚2001—2018年FIRMS MODIS活跃火(Active Fire)位置数据,通过GIS渔网(1 km×1 km)定量分析了该国活跃火的发生概率、强度及其对厄尔尼诺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印度尼西亚18年间至少发生过一次活跃火的区域(即“有火区”)占22.79%,五大岛屿“有火区”以加里曼丹岛最多,巴布亚岛最少。活跃火发生以低概率为主,集中在8—10月,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分布最多;中概率分布较少,苏门答腊岛东部低地平原和加里曼丹岛南部及西南沿岸最为集中;高概率零星分布,大部分集中在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② 活跃火的发生强度以1级(1次/a)和2级(2~3次/a)为主,3级(4~7次/a)次之。1~5级(1~22次/a)活跃火主要集中在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6级(23~165次/a)活跃火集中在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且强度从中心向四周递减。此外,不同概率组内活跃火的发生强度也不同,低、中、高概率活跃火分别以1次/a、1~3次/a、2~7次/a为主。③ 印度尼西亚8—10月活跃火对强、弱厄尔尼诺的敏感度不同,其响应表现在活跃火频次与影响面积显著增加,厄尔尼诺越强,活跃火响应程度越高。其中,苏门答腊岛响应程度最高,巴布亚岛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