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唐山地震后,我国出现了自发的群众性地声观测研究活动。这项研究的基本依据是:一、地声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二、地声的生物效应现象;三、岩石破裂或断层粘滑过程声发射现象的研究。 历史记载和传说中的地声大多是伴随地震的宏观现象,对地震预报的实际意义不大。只  相似文献   
132.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133.
全国地震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在中国是首次。它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地震及其它灾害为内容的主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灾害的深刻思考,从而提高民族防灾意识。本文介绍了这次展览的目的、意义、筹备工作和地震美展特点,评选办法和评比结果以及展览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4.
文章阐述了防震减灾宣传管理工作的思路。内容包括:根据防震减灾宣传的四个特性,明确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出防震减灾宣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要实行协同管理的体制,并坚持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指出坚持防震减灾宣传科学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5.
河东煤田北段晋祠砂岩及其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东煤田北段晋祠砂岩及其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柴东浩,汤明章,周社育,贾真杰山西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地质矿产局216地质队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晋祠砂岩(K1)一名源于太原西山剖面,60年代至今,晋祠砂岩作为石炭系本溪组与太原组的分界砂岩而得到地质界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6.
我国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新突破从90年代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和研究热点。90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抓住这一科...  相似文献   
137.
王强  柴宿县  董梅 《探矿工程》2008,35(11):13-16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ZJ02—PJ02对接井,直井ZJ02设计深度为94112 m,斜井PJ02井设计深度为120300 m,两井相距25200 m。设计井身为三开结构并合理配置钻探及造斜专用设备;为防止井斜采用塔式钟摆钻具;根据不同井段,合理选用钻压、钻速和泵量,配制不同的钻井液;采用高精度的PST随钻测斜和最小曲率法计算钻井轨迹,保证了两井的顺利对接连通。  相似文献   
138.
张长厚  柴育成 《地质论评》1998,44(3):225-232
尽管许多地质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与折返模式,但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折返与剥露机制仍是大陆造山带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明确提出并研究了分布于苏北-胶南变质岩区西北和北部边缘的地壳规模的拆离伸展型韧性剪切带。通过韧性剪切带几何学、运动学、变形环境分析和形成时代的讨论,认为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展布方向斜交的斜向伸展构造作用,是苏北-鲁东南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从中地壳抬升至地表的主导  相似文献   
139.
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时空变化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稀疏采样无法准确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分布及其健康危害的问题,该文集成协同克里格插值和情景预测模型模拟绘制了2005、2020年我国南方某地土壤表层重金属砷、镉含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基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导则模拟分析了无突变与乐观情景致癌风险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耦合地理要素的协同克里格插值和情景预测可以客观反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砷、镉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存在致癌风险,但风险范围与水平在2020年乐观情景下均会降低。  相似文献   
140.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柴育成 《地质科学》1995,30(4):423-431
国内外不少地质学家大都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视为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但是,笔者等在喜玛拉雅造山带的东段即仁布-康马一线以东地区的研究却发现,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南侧发育着一个宽大的增生杂岩体,它与雅江蛇绿岩是同一大洋即特提斯喜玛拉雅洋俯冲消减的产物,前者代表着特提斯喜玛拉雅洋消亡遗迹的主体,是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缝合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后者代表的是俯冲带与拉萨地块之间的残余洋壳,它由北向南仰冲,构成日喀则-桑日弧前盆地前缘脊和南部基底,因而其不代表主缝合带。北喜玛拉雅增生杂岩体的发现改变了以Gansser(1964)为代表提出的喜玛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重新审视印度板块与拉萨地块缝合作用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地质制约和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