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为实现柳林地区煤层气的合理高效开采,对该区主力煤层气储层进行了煤岩流速敏感性、水敏性、碱敏性和酸敏性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柳林山西组煤样速敏损害程度中等偏弱至偏强,临界流速低;水敏损害程度为无水敏至中等偏强;碱敏损害程度为中等偏弱至强碱敏,临界pH值为7.此外,煤样的碱敏损害程度与其吸附氢氧根离子量具有正相关性;煤样...  相似文献   
72.
我国东南陆缘地带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该区重力场、航磁异常、地震活动与机制、地热活动与热流分布、地壳—上地幔的基本轮廓,并结合区域大地构造和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对该区地震的发生与发展、资源与能源勘探、开发和利用前景进行了综合研究,讨论了物理场形成的机制与演化的背景,及其对资源与能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73.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参与水体营养物循环, 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沉积物的稳定性,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 流和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了解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状况, 本研究以生 态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 站位重点布设在渤海海域重要的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以及渤海中部海域,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 资料, 对渤海海域的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 、密度 、生物多样性指数 、优势种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 2016—2018 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空间分布可以看出, 细胞密度均值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较高, 而在锦州湾 、莱州湾 和庙岛群岛海域相对偏低。渤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在各调查海域之间相差不大, 但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逐 年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细胞密度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偏高, 其余各海域差别不大。2016—2018 年, 浮游动物多样性在 双台子河口 、渤海湾 、黄河口海域明显增加,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在渤海湾 、黄河口 、莱州湾和庙岛群岛均呈减少趋 势, 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在锦州湾 、滦河口-北戴河的水平偏低, 在渤海湾有所下降, 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类成为目前渤海 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优势类群。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可知, 2014—2018 年, 渤海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群落种 类数、密度 、多样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主要优势种基本一致, 但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 、生物量和密度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主要优势种类由软体动物转变为环节动物多毛类。本研究丰富了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 并为渤海生 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对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深部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稳定原理及控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肖同强  柏建彪  王襄禹  陈勇  于洋 《岩土力学》2011,32(6):1874-1880
针对深部高地应力、大断面、厚顶煤巷道围岩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其变形破坏机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深部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煤塑性区呈“拱形”或上宽下窄的“倒梯形”形态,直接顶塑性区则呈“矩形”形态,且存在肩角稳定区域。提出了“倒梯形”塑性区形成的层理面剪切破坏作用机制:在深部高应力(尤其是高水平应力)以及顶煤较大下沉产生的附加水平应力作用下,顶煤和直接顶之间的层理面发生剪切破坏,并引起其附近煤体破坏,促进了顶煤“倒梯形”塑性区的形成。基于此,提出了高强高预紧力锚杆和斜拉锚索梁联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认为斜拉锚索可锚固在肩角稳定区域,并起到限制顶煤与直接顶岩层之间层理面的剪切变形、阻止顶煤塑性区由“拱形”向“倒梯形”发展的作用。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5.
林鑫  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6):2066-2079
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是地下核试验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中国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内地震台站观测记录,利用Pn,Pg,Sn和Lg波波形,计算水平分量的尾波振幅包络,调查2006年10月9日,2009年5月25日,2013年2月13日和2016年1月6日四次朝鲜地下核试验的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以牡丹江(MDJ)台站记录为例,对两个水平分量波形进行带通滤波,计算平均波形的振幅包络.最终得到区域地震台站水平分量振幅包络,振幅稳定,包络振幅的变化清晰地显示区域震相的位置.区域震相的时间域振幅包络由震源谱函数、传播效应、台基响应和传递函数及尾波形状函数构成.通过网格搜索的方法,拟合水平分量记录的波形包络,可以获得核爆当量和埋藏深度的估计.结果表明,朝鲜四次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以时间为序从0.6±0.2kt到3.0±1.5kt,增加至10.0±2.0kt,再降到8.0±2.0kt.2006年核爆的埋藏深度较浅,为150±100m,2009年朝鲜核试验的埋藏深度为350±100m,2013年和2016年朝鲜核试验的深度非常一致,均为500±200m.这些结果与前人的调查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使用单一地震台站时间域水平分量尾波振幅包络是可能同时约束地下核试验爆炸当量和埋藏深度的.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环境激励结构模态参数随机子空间识别(SSI)方法。该方法用设置间断频率的EMD将结构环境振动响应原始信号分解成若干个基本模式分量(IMF),使每一个基本模式分量仅为结构的某一阶固有模态,进而用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实桥环境振动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免结构各阶模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更清晰方便地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77.
向学禹 《地理教学》2012,(19):10-10
陈尔寿先生是陈毅市长亲自委任的上海市格致中学建国后的首任校长,我是该校的地理老师。1983年,陈先生和一批地理教育专家在市教研员陪同下听我上了一节高中地理新教材的课(自然带),这套书的主编就是陈先生。课后陈先生对学校地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我本人都寄予极大的期望。首次见面至今已整整三十年。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对中国地热分布与大地构造,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利用,地热的理论研究以及地热的观测与实验等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地热研究的任务和展望。  相似文献   
80.
上海地铁一、二号线交汇处施工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上海二号地铁交汇穿越一号线的施工监测方法、信息化施工的实现过程及Sinco公司巴塞特、电水平及水平测斜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