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9篇 |
免费 | 402篇 |
国内免费 | 2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4篇 |
大气科学 | 230篇 |
地球物理 | 132篇 |
地质学 | 719篇 |
海洋学 | 28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89篇 |
自然地理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64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他有激情,经常奔波在基层一线;他不畏难,专啃业务上的"硬骨头"。他接地气,汛期奔波在风里雨里;他热心肠,俯下身子为民办实事。这是他在同事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他就是陆川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黎源。同事评价:他工作上真有一手1993年,黎源从部队退伍回到陆川县土地技术服务站工作,2000年~2009年,他又先后在该县横山乡、米场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由于基层工作表现出色,2009年,黎 相似文献
152.
153.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东北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因此探究该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原因和影响机制尤为重要。基于扎龙湿地区域1903-2017年植被生长期气候资料,从影响湿地蒸发量的气象要素入手,采用小波分析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扎龙湿地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影响扎龙湿地蒸发量变化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事件以及在这一变暖事件下发生的水汽环境变化是湿地景观破碎化的影响机制;25 a左右的降水量周期变化是湿地景观破碎化明显波动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扎龙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机制,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54.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海上油气开发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对流域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是巨大。黄河断流对整个流域海上开发环境的影响深远,解决起来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从1999年的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措施得当,黄河断流的状况已得到很大缓解,黄河断流已由先前百天以上减少到1999年只断流41d(利津站)。2000年至今,黄河尚未发生过断流。本文从许多学者的研究资料入手,讨论黄河断流对三角洲油气开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对南黄海和东海北部4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有机碳、总氮及粒度测试,以趋探讨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规
律及来源。结果表明:南黄海及东海北部陆架区沉积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布范围为0.11 豫耀0.82 豫,均值为0.44 豫;总氮质量
分数分布范围为0.01 豫耀0.11 豫,均值为0.06 豫。有机碳及总氮质量分数平面分布特征相似,泥质沉积区质量分数较高,砂
质沉积区较低,最高值位于杭州湾外部。其分布特征明显遵从粒度效应,随着粒度变粗,有机碳、总氮质量分数减小,其中
在粒度>4准的细粒沉积物中,粒度处于6原11准的细粒沉积物更为富集有机碳。沉积物C/N比值显示,南黄海及东海北部大部
分区域沉积有机质为陆地和海洋混合来源,仅在123.5毅E以东、31毅N以南东海中陆架小部分区域为海洋自生来源。 相似文献
158.
大河影响下的河口陆架区陆海相互作用活跃,是有机碳的主要沉积区,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部陆架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直接流入该区。从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保存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源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本区沉积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分子标志物和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的综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估近海沉积有机碳的源汇特征;陆架泥质区是长江和黄河陆源沉积有机碳的重要储库;河流输入、沉积再悬浮和远距离物质输运等沉积动力过程显著影响着本区不同来源、不同类型陆源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归宿;大河物质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架沉积作用共同支撑着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能力。本区的研究今后需要从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从整体上研究沉积作用过程与有机碳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和响应关系;结合我国东部陆架海特有的沉积物源汇体系特征,揭示从流域到近海物质输运体系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年龄分布和归宿,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埋藏保存及其对大气CO2和全球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9.
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岩心、测井、生物、地震等识别方法;统计了盆地短轴方向不同相带层序界面及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层序界面和短期旋回模式在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中部组合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共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和10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序、沉积学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岩心、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点、线、面紧密结合,以岩心、测井层序划分为基础,以地震技术为手段进行层序地层的立体拓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