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5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5篇
  1937年   2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4篇
  1934年   9篇
  1933年   5篇
  1932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Bordered by the Chungtiaoshan (中條山) on the North and the Tsinling (秦嶺) on the South, the area between Loyang and Sian, where the Huangho River hits and follows the old Weiho valley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o be specially rich in Cenozoic formations of different ages. These deposits are  相似文献   
52.
The presence of Dicynodontia in Sinkiang was first made manifest by the beautiful skull described in the same number of the Bulletin, (see above 563) as Dicynodon sinkianensis sp. nov. Recently, a second skull also collected by  相似文献   
53.
INTRODUCTION The Early Tertiary formations in China have not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y are less well exposed and less fossilifer, ous than the Pliocene or Pleistocene beds in the same areas. No further re-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低涡系统(西南涡、高原涡)是造成我国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系统之一,也是高原天气学的重点研究对象。过去十多年,关于西南涡、高原涡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成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总结了西南涡、高原涡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现状,评述了其取得的主要进展,指出了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高原低涡天气系统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国外教育地理研究回顾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中叶,早期教育地理研究主要是借助地理学的视角和工具解决教育的空间问题,包括教育规划、教育土地利用、学校选择以及与居住地相关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差异等;1990年代以来的教育地理研究注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解析教育,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了以尺度为框架的研究体系。在最初的研究中,教育空间被当作既定的客观空间;1990年代以来,受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影响,教育空间被看成是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相互塑造的空间。当前,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研究尺度包括微观(学习者、学习空间、学校与社区等)、中观(区域、国家等)和宏观(国际)的空间尺度研究,教育地理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国内教育地理研究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加强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讨论,扩展非正式教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加强教育公平的社会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56.
在粘土和沙土中的模型试验证实了负压对短的空心桩柱(负压桶)抵抗上拨力的有益作用。对于沙土,"负压桶"的上拨阻力与其内部的负压成比例地增加;对于粘土,由于负压可使"负压桶"失稳方式从基土沿桶体轴向的局部失稳过渡向桶体反向承我能力失效的整体剪切失稳,这种过渡会使"负压桶"的上拨阻力加大.  相似文献   
57.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  相似文献   
58.
【研究目的】地下水是保障黄淮海平原生产、生活所需的主要水资源之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深入探究地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将黄淮海平原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三个水文地质单元,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从山前平原到中部平原再到滨海平原地下水中TDS含量逐渐升高,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从山前平原的44种增至中部平原的74种,而后下降至滨海平原的22种;其中,山前平原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Ca为主,主要受控于一个4因素模式,相比之下,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地下水化学则分别受控于3因素模式。【结论】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从山前平原到中部平原到滨海平原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逐渐演化为HCO3·S...  相似文献   
59.
多视铅垂线轨迹法(multi-view vertical line locus,MVLL)能够以物方地面铅垂线为几何约束,匹配获取物方空间点的最佳高程,是一种实用的多基线立体影像匹配方法。针对MVLL匹配方法中的物方空间点独立匹配、缺少整体性约束问题,将物方空间局部光滑特性应用至匹配过程,提出了一种半全局约束下的多基线立体影像MVLL匹配方法。首先,将物方空间点沿地面铅垂线上的准确高程搜索,等效至像方空间沿核线方向上的准确视差搜索;其次,采用MVLL匹配方法计算物方空间点在多张影像上的等效像方匹配测度;然后,采用半全局匹配法(semi-global matching, SGM)对匹配测度进行多路径聚合分析,得到物方空间局部光滑约束下的等效视差图;最后,将等效视差图转化为物方空间点匹配高程,并对多基线立体影像进行多分辨率匹配处理,实现整体最优条件下的MVLL匹配。采用多类型地形特征与局部区域影像进行匹配实验与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多类型地形特征的物方空间匹配测度进行优化,获取更加可靠的匹配结果,具有更高的影像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60.
针对线阵影像的几何成像特点,介绍了GC3及其改进匹配模型的匹配原理;根据模拟参数,推导了GC3多视匹配模型的同轨立体匹配方向线、异轨立体匹配方向线严密函数表达式,给出了匹配方向线分析结论;分别采用模拟数据与ADS40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在实际匹配过程中,匹配方向线在局部范围内可近似为直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