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32.
针对位错理论难以解释断层面之间的旋转转动的问题,该文基于子断层叠加法,利用经典点源位错理论,得出了矩形断层向-位错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利用C++语言编制了弹性半空间中的矩形断层向-位错正演程序,模拟计算并分析了倾角为90°的矩形断层滑动和转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的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断层运动引起的空间重力变化与断层的滑动和转动量大小及断层产状有关,断层滑动和转动越大,引起的地表变形范围和量值就越大;断层转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大小与断层埋深成反关系,即断层埋深越大,相应的重力变化量值就越小;宏观上,矩形断层位错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呈近似对称的特征,而断层向错打破了重力变化图像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33.
利用同震GPS观测数据,采用多面函数法,以数据分片拟合方式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大震同震面应变进行计算,评定了计算结果的精度,并分析与强震有关的面应变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计算同震应变变化时,分片拟合较整体拟合得到的应变结果精度更高;同震应变结果对龙门山断裂能量释放特征及地表破坏分布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34.
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在地类判别标准、精度要求、数据格式和原始底图等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进行遥感分类本底库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数据矢量化和外业调查的工作量。由于大部分工作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作业时间和人力物力投入相应减少,同时确保了遥感分类本底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35.
拉萨地体中-南部晚三叠—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较为广泛;本次研究的曲龙寺岩体为其中的一个岩体,针对岩体所取的十件样品的测试分析发现,在岩性上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84.3 Ma±1.6 Ma,说明其形成于早侏罗世。在岩石化学上曲龙寺岩体具有富w(SiO_2)(71.99%~74.03%),w(K2O)(4.80%~5.74%)和w(Na2O)(3.49%~4.42%),贫w(CaO)(0.12%~0.68%),w(TiO2)(0.05%~0.08%)以及w(Al2O3)(14.20%~15.04%)的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A/CNK=1.05~1.19)。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ΣLREE/ΣHREE=2.54~4.87),Eu负异常相当明显(δEu=0.06~0.10),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特征。微量元素显示,该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等),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Rb和Th而言亏损Ba。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其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并且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也都位于A型花岗岩区。综合分析认为曲龙寺岩体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加之南向深俯冲于南拉萨地体下部的松多洋壳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幔源、壳源物质混合后再经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36.
西藏唐加地区甲拉浦组中发育高镁安山岩,通过对其样品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唐加地区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U-Pb年龄为197.1±2.9 Ma,时代为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属于钾钙碱性系列,w(SiO2)在53.04%~54.53%之间,w(MgO)为4.98%~6.18%,w(Al2O3)为17.17%~17.54%,w(CaO)为7.00%~11.34%,FeOT/MgO为1.26~1.48,平均值为1.33,Mg#值为58.7~62.5,平均值为61.2.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Eu微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由此可知,唐加地区早侏罗世甲拉浦组高镁安山岩形成于与俯冲消减有关的构造背景,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7.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渤海主要经济鱼类、梭子蟹、海蜇放流增殖技术研究”,历时5年,取得丰硕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1.梭鱼放流增殖配套产业的建立,使放流工作达到规范化和规模化,放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放流增殖项目的苗种年产量达1000~2000万尾,5年放流量达2200多万尾,跟  相似文献   
38.
本次研究文对拉萨地体南缘错布拉果岩体进行了两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错布拉果花岗岩类型、岩浆源区与演化,并讨论了区域成岩动力学背景。分析结果显示,错布拉果岩体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61 Ma^59 Ma,与区域上冈底斯南缘岩浆弧为同一时期。在地球化学组成上,错布拉果花岗岩w(SiO2)70.09%~72.64%,具有高w(Al2O3)14.40%~15.99%,低w(TiO2)0.08%~0.24%,w(MgO)(0.41%~0.76%),w(Fe2O3T)6.82%~29.9%,w(P2O5)0.07%~0.12%和w(CaO)1.06%~1.75%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错布拉果花岗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133.69×10^-6~226.64×10^-6之间,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介于17.36×10^-6~32.11×10^-6之间,LREE/HREE介于5.05~7.83之间,富集轻稀土(LREE)和Rb,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弧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另外,错布拉果花岗岩体的铝饱和指数(A/CNK=1.06~1.11)属于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表明,错布拉果花岗岩是在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开始,俯冲下插的新特提斯洋板块由于重力作用造成与大陆板块脱离,引起软流圈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母岩浆,最终在侵位与成岩后期主要经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39.
未来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极端降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数据结果,抽取逐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序列样本,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 (GPD)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最大日降水量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推算重现期对应的降水量值,并预估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降水极值均符合GEV和GPD分布,但GPD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该流域降水极值分布;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用GPD分布拟合的降水极值优于使用GEV分布;A2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将更频繁、更强烈,A1B情景下次之,B1情景下相对较小,表明未来高排放气候情景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比中、低排放情景大。  相似文献   
40.
数据融合是增强纹理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基础,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与数据源应选择不同的融合算法。该文针对IRS-P5/P6影像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分别应用乘积法、Brovey变换、HIS变换3种常规的融合方法进行了融合试验,并对融合质量从目视分析和定量分析2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HIS变换比较适合于IRS-P5/P6影像数据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