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2020年5月2日,黔西南出现中β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安龙钱相出现42m/s灾害性大风,最大冰雹直径普安罗汉25mm,最大小时雨强册亨站66mm/h。对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OAA的HYSPLIT模式同期驱动资料等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主要受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辐合线、云南热低压等系统共同影响;(2)大气不稳定层结明显,零度层高度和-20℃层高度利于降雹,0-6km垂直风切变和干暖盖指数利于大风,水汽条件好利于短时强降水,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模拟出四条兴仁站水汽输送路径:本地、西、西南、东北路径;(3)过程中卫星红外云图上为椭圆形雹暴云团发展移动,TBB中心低于-60℃,对流云顶伸展较高;(4)三条回波路径均为西北-东南方向;大冰雹发生时,雷达回波呈现“钩状”、三体散射长钉、回波悬垂、风暴顶强辐散、垂直液态含水量跃增、高回波顶高等特征;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存在回波质心低、低层强烈径向辐合、雷达产品雨强大等特点;(5)安龙钱相发生42m/s灾害性大风时,65dBz反射率因子核位于6km,回波梯度大,反射率因子核迅速下降,存在侧向入流槽口、径向正负速度对、深厚中层径向辐合、风暴顶强烈辐散、明显旋转等特征,正速度模糊达35m/s;特殊地形的“狭管效应”对产生本次灾害性大风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72.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定量评估了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态恢复程度中等、较高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1%、11.9%和1.7%,生态工程实施数量越多的地区,生态恢复程度越高,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平原、川滇黔渝湘结合部等地区;气候因素和生态工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14.6%,对水蚀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30.5%;中国植被覆盖度有20%的恢复潜力,森林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6.4%,草地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23%;气候条件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0 ℃和年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区。因此,重大生态工程的部署,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性,避免实施单一生态工程或单一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组合措施的综合效应,提高生态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3.
针对变形监测数据的随机性和非平稳性,以及单一预测模型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去噪的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变形预测模型。采用小波去噪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弱数据随机扰动的影响,建立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参数。通过大坝位移监测数据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灰色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以及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4.
杨帆 《广东地质》2012,(1):213-216
以广东省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例,从编图设计、资料准备、数据处理、投影变换、数据套合及接边、数据库建立、数据检查及更新几个方面介绍了应用MapGIS平台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5.
陨石撞击构造研究是天文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是缺乏典型的研究基地,海拉尔陨石坑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补充。海拉尔陨石坑坑区基础岩石为晚侏罗世火山岩,区域自然地理为平缓丘陵山地草原,陨石坑呈封闭圆形,中间筒状突起显示冲击锥地貌,直径320m,坑底到坑缘最大高差10m。为了保护性研究,没有进行进行破坏性取样分析撞击岩石矿物,根据排他比较分析法,认为该坑唯有陨石撞击成因可以解释,并且具有最关键的冲击锥地貌特征。这是一个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可供直观参观的陨石坑,估计该陨石坑年龄应该在100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6.
对大安河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进一步厘定该矿床成矿经历了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磁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等5 个阶段,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选取典型的三阶段流体包裹体,测得各阶段的成矿温度和盐度分别为: 石榴石--透辉石阶段均一温度177℃~ 600℃,盐度7%~ 12. 2%; 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147℃~ 455℃,盐度1%~ 5%; 石英--方解石阶段均一温度130℃~ 247℃,盐度0. 5%~ 3%。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H2O 以及少量CH4。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 - CDT 为- 2. 9 × 10 - 3~ - 0. 6 × 10 - 3,其组成接近零值,表明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幔。矿石中硫化物206 Pb /204 Pb = 18. 099 ~ 18. 508,207Pb /204 Pb = 15. 532 ~ 15. 578,208 Pb /204Pb = 38. 071 ~ 38. 176,反映出成矿物质来源的多元性,为壳幔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77.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结年龄、规模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三大准地台及其周边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组合。华北准地台的基底固结年龄最早,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在早震旦世以大面积古陆为主,在台地边缘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为主,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斜坡相不发育。塔里木准地台在早震旦世以海陆并存为特征,在塔北、塔中存在古陆剥蚀区,向外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和斜坡盆地相混合沉积为特色。扬子准地台在康滇地区存在古陆,其余地区基本为海水所侵没,发育台地斜坡盆地的完整相序。这种构造沉积格局具有长期的继承性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早古生代早期的洋盆扩张海侵旋回,扬子和塔里木比华北更发育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烃源岩;(2)在早古生代晚期的洋盆关闭海退旋回,华北最先经历海退,而扬子和塔里木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海相沉积,甚至在准地台内部发育较深水烃源岩相。  相似文献   
178.
江西赣州淘锡坑钨矿床稀土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淘锡坑钨矿床是赣南地区典型的云英岩型黑钨矿矿床。本文重点研究震旦系浅变质砂板岩围岩、成矿花岗岩及含矿云英岩、石英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岩石化学组成、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特征值LREE/HREE-REE、δEu-LREE/HREE相关性的分析,对比现代海相、陆相沉积物稀土元素组成特点,确定震旦系浅变质砂板岩原岩为浅海相陆源沉积岩;成矿花岗岩属于陆壳熔融成因花岗岩;含矿云英岩、石英脉及成矿物质属于岩浆期后热液产物。  相似文献   
179.
扎赉特旗地区发育的辉长岩-闪长岩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Sr)及u,亏损高场强元素(Th、Ta、Nb和Ti),类似于岛弧环境产物。推测其源区为岩石圈地幔,原生岩浆为幔源物质部分熔融产生,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微弱地壳混染。用LA-ICP-Ms同位素测定方法.测得其中变辉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317.3Ma±1.1Ma(30个数据点)、328.1Ma±1.3Ma(29个数据点)、325.2Ma±0.9Ma(32个数据点),为首次在扎赉特旗地区中基性岩体中获得较早的高精度岩体侵位年龄,指示扎赉特旗-带在早石炭世末期存在洋壳俯冲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二连浩特-贺根山碰撞拼合带东延至扎赉特旗-带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0.
栾川鱼库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矽卡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隐伏钼多金属矿床。对鱼库矿区骨干剖面的深部钻孔(>1 000 m)中黄铁矿开展热电性标型特征分析,发现样品中黄铁矿以N型为主,总含量达96%。根据黄铁矿导型及热电性参数变化特征推测出矿体向深部有一定规模的延伸。根据热电性实验数据计算出成矿温度范围在270~332 ℃之间,结合矿床矿石特征判断该矿床属于浅成中温热液成矿。并利用地质统计学知识,运用ArcGIS对计算出来的成矿温度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探讨矿区深部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