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植物化石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为研究地史时期气候变迁、古环境重建提供了依据。2018年在甘肃白银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采集到了屈囊蕨属植物叶片化石。通过对当前标本的宏观形态学特征研究,将其归于山西屈囊蕨(Gonatosorus shansiensis)。屈囊蕨属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记录较少,该属化石在甘肃宝积山盆地为首次发现。现生蚌壳蕨科植物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推测甘肃宝积山盆在中侏罗世为温暖潮湿的环境。屈囊蕨属植物在中侏罗世的分布区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部,到早白垩世逐渐转移到东北地区,反应出逐渐向北推进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2.
陕北煤矿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煤炭大量开采后会引起地表沉陷和景观扰动。以陕北柠条塔矿沉陷区为例,针对该区域内黄土丘陵地貌特征,通过室内统计分析、现场调研、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综合分析地表景观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景观模式规划设计与布局,为此地貌类型中地下开采矿区景观规划提供借鉴。结果发现,地上景观存在4个问题:自然景观碎片化,生态环境缺乏整体布局;煤炭地下开采动态化,地上景观规划缺乏联动机制;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景观生态?产业经济缺乏有机链接;环境土质干旱瘠薄化,景观再造与技术支持缺乏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坡度坡向分级为基础的区划规划模式,“三期两带”的时空规划模式,以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的植物组合规划模式,以微生物菌肥、无人机飞播、矿井水再利用为主的技术规划模式,并进行了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分析,为煤矿区的后续生存发展、生态经济的升级转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利用LA-(MC)-ICP-MS技术,对嫩江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93颗碎屑锆石多为岩浆成因锆石,其U-Pb年龄主要分为4组:2300~1746 Ma、363~331 Ma、316~260 Ma和252~86 Ma。中生代碎屑锆石占到全部数量的80.9%,说明该时期源区岩浆活动强烈。嫩江流域不同时代地层的相对出露面积不同:侏罗系—白垩系约占72%,石炭系—二叠系约占13%,三叠系约占8%,前寒武系约占5%,寒武系—志留系约占1%。结合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嫩江流域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嫩江流域大陆地壳主要以新生地壳的产生为主,1200~400 Ma时期是嫩江流域地壳强烈增生阶段,构成了现今地壳的98.8%,可能与古亚洲洋的发展与关闭等过程有关;400~100 Ma时期嫩江流域发生了壳内再循环的岩浆作用。依据前人公式计算了嫩江河漫滩沉积物源区不同时期大陆地壳的重熔/增生比例。中生代锆石重熔比例较低,含有约70%的新生物质。该现象与蒙古—鄂霍次克洋和古太平洋俯冲引起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14.
区域化探数据是典型的成分数据,等距对数比变换(ILR)可以有效构建化探数据的标准正交基,消除其闭合效应,解释数据的组成性质,但是解释ILR转换的变量仍然很困难。为使ILR转换更容易理解,本研究利用地质知识和数据驱动的方法构建可解释的ILR转换变量,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从大兴安岭中南段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中提取地质信息。基于地质知识和层次聚类分析,构建了Sn、W、Cr和Ni元素浓度之间的顺序二元划分(SBP),并经ILR转换后表示为变量b1、b2和b3。此外,还采用了由最小信息长度准则(MML)改进的期望最大化(EM)算法,研究上述变量的混合分布。ILR转换的变量具有镁铁质岩浆作用、Sn-W热液成矿和后期地质作用的信息,服从双正态分布或三正态分布。其中b1、b2和b3的高平均值分组对应于锡钨成矿的异常,综合圈定4个锡钨找矿潜力较高的预测区。本研究表明,ILR转换和MML-EM算法在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地质信息和圈定异常方面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利用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014—2015年自然沙地与人工绿地加密观测试验时次数据,采用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的蒸散算法,详细计算自然沙地、人工绿地以时次为单位的蒸散值。计算过程中采用多种参数算法,增加了观测数据的利用率,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尝试通过影响因子的变量赋值研究,量化蒸散的计算增减。结果表明:(1)自然沙地与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都较好地刻画出了蒸散的年内变化,自然沙地计算值量级更贴近实际观测值,这与蒸散计算方法适用性有关。(2)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在植被生长季与观测值的差值较大,自然沙地与观测值的差值较小;冷季人工绿地蒸散计算值与观测值接近,自然沙地计算值与观测值的差相对较大。(3)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2 m平均气温、2 m平均风速、饱和水汽压的斜率是计算蒸散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和2 m平均风速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呈线性增长。2 m平均气温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表现比较稳定,饱和水汽压的斜率随着赋值递增,蒸散差值时次百分比与年累计差值略有递减。因此,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的蒸散算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适用性较好,人工绿地比自然沙地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6.
新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CI)在黔东南本地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黔东南16县1981~2012年的干旱受灾数据,通过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把黔东南干旱区划为三个区域;将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黔东南16县1981~2010年干旱实况监测文字资料数字化处理,用近60天内的有效降水、近30天相对湿润度、近90天和150天标准化降水指数进行多因子拟合,确定出三个干旱气候区各季节新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方程的各项系数,并利用2011~2012年黔东南干旱实况监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确定的系数适用于本地。  相似文献   
117.
基于SPI的黔东南州近52a的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2年黔东南州16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单站干旱SPI指数出发,分析了黔东南州52 a来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2 a间,年际干旱和季节性干旱呈上升趋势,干旱主要集中在1985—1989年和2001—2012年;2除冬旱以外,无论是年际干旱还是季节性干旱,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地区位于黔东南州中部以北地区,州南部年际干旱、春旱、夏旱和秋旱发生频率较低;3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发生干旱的频次最低,降水较少地区发生干旱的频次较高。  相似文献   
118.
针对ARMA模型中时序变量自身变化的复杂性及其预测的不确定性,利用Verhulst提取非平稳时间序列中的趋势项,再对剩下部分采用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建立Verhulst-ARMA组合预测模型。运用文中组合模型对三峡某边坡滑移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Verhulst-ARMA组合模型在边坡非线性位移预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9.
120.
王志东  杨帆  杨磊 《东北测绘》2012,(10):224-226
在测绘生产中,我们常用的GIS软件不能直接使用源数据,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符号化是地图可视化的关键步骤,是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时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实际测绘生产任务出发,设计了地图数据符号化方案,开发了相应的符号化软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