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3.3 解析例子本节的目的,在于明确怎样进行和使用非饱和流的解析方法。但是随着研究领域的不同解析方法亦不同。因此,在这里从过去已发表的论文中选择与土力学关系大的饱和非饱和一渗流的课题加以介绍。如3.22节所述,因为非饱和流理论解析方法的例子,浅显易懂合适的几乎没有,所以,在此不做介绍。为帮助理解用数值解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动向,修正Freeze制成的  相似文献   
52.
53.
2 0 0 3年在对新疆喀喇昆仑地区原划长城系甜水海岩群进行地质填图及实测剖面的工作中,采集到了大量叠层石化石,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该群岩石变形非常强烈,变质达绿片岩相。本次区调依据其岩石变形变质特征,结合叠层石化石资料,对其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54.
Dapeng  Zhao  S.  Todo  Jianshe  Lei  齐诚 《世界地震译丛》2005,(6):60-67
采用美国南加州1992年兰德斯地震(M7.3)的余震所产生的初至S波和莫霍面反射波(SmS,sSmS)的到时资料,得到了兰德斯震源区的精细地壳层析成像结果。反演仅用了2个相距约200km的地震台站所记录的数据。获得的成像结果具有25~35km的横向分辨率(亦即台站间距的1/6~1/a)。本研究表明,地壳内的一次和多次反射波对提高地壳层析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极为有效。成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兰德斯余震都发生在断层带的高波速区内,说明地震的发生与断层带结构的非均匀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塔里木盆地及其演化为典型代表,震旦纪以来,经历了地台发育,持续沉降,拉线翘倾,挤压坳陷及断陷推覆等构造发育阶段,与中国东部一样,表现为拉张与挤太交互出现的手风琴式演化史,突出的差别在于晚喜马拉雅期在西部地区形成强烈的挤压逆掩推覆构造,而东部地区只形成坳陷式的沉积盆地,中亚-蒙古大洋,秦-祁-昆大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印度洋以及印度板块等在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活动是中国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6.
逆冲拆离断层系统又称薄皮构造,一般可分为根带、中带、前锋带及外缘带四个部分。其前锋带又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几类构造样式,各类构造样式还可再分成若干种。例举了各种中国西部存在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库车盆地还发现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构造存在,在其他盆地仅发现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前锋带构造环境中油气丰富(典型的如克拉2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7.
安徽铜陵地区铜金矿化关系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铜金成矿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数十处铜,金矿床,二者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矿床类型有铜矿床、金矿床和铜金(或金铜)矿床,空间上有内铜外金,下铜上金、西铜东金(左铜右金)分布规律,时间上金矿化一般晚于铜矿化。本文从金、铜地球化学性质及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等方面初步探讨了二者间存在上述关系的成因,长期对该区及相似地区找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8.
依据1:25万康西瓦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重点对西昆仑康西瓦北侧蒙古包—普守一带早古生代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43.1 Ma±2.3Ma和430.7Ma±2,6Ma,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该成果的获得,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蒙古包—普守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及与其配套的早古生代花岗岩提供了直接的时代证据,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59.
1 引言 为合理进行耕地的水分管理,需要正确掌握其水分的收支状况。在水分收支项中,由于蒸散量绝对值最大,在判断水分收支时是不能缺少的,但因实际测量困难,多采用净辐射量进行估计。在长期实测净辐射量的过程中,因测量仪器的维护管理繁琐,困难较多,因此,建立了许多净辐射量估计模型。而这些净辐射量估计模型多数是利用日射量与净辐射量的线性关系建立的。  相似文献   
60.
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张扭走滑构造带。利用地震信息分析地质结构,可将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和七亚段。按其影响范围的规模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地质结构是“两凹夹一隆”,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则指高垒带与两侧(邻)的断层组合。断裂带内外都发育有反转、花状构造。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走向为NNE,仅在嘉山以南为NE向,其两侧的前新近纪断层大体上都为EW、NE和NEE走向,与狭义郯庐断裂呈锐角相切。古近纪构造层中,由南到北郯庐断层两侧箕状断陷边界都由生长断层所组成,说明郯庐断裂两侧的古近纪断陷应属拉张盆地,并非拉分盆地,郯庐古近纪断裂动力学是拉张而非拉分构造应力场。古近纪构造层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叠加了右旋走滑地质应力,这种右旋走滑应力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的结果。中生代郯庐断裂的动力学表现为库拉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左旋平移现象。郯庐断裂NE向平移走滑与北西向隐蔽断裂的相交处是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部位,因此,应特别重视对高丽营北东向生长断层与渤中-孙河-南口北西向隐蔽断层相交处地震动向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