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搭载在人造卫星和飞机上的传感器对观测物进行了远程测量的一种遥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以1cm的高精度搞精地宙运动面的分布,以观测的面密度也很高,通常在10km×100km的区域内,计测边长100m网格格点的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82.
83.
1.前言地震是地壳破裂的现象。目前,尽管有关地震发生后的弹性波(地震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而把地震作为破裂现象的研究却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之所以如此,是由于破裂现象只能作为非线性现象对待,而这样做又非常困难。不过,茂木将岩石破裂实验时发生微破裂的微震活动性与天然地震活动性联系起来的研究可作为把地震视作破裂现象、力图阐明破裂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茂木认为,地震和岩石破裂模式的不同特点取决于物质(地壳、岩石样品)不均匀性的程度。茂木的研究富有  相似文献   
84.
伊豆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震群活动和其后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是没有规律的。目前,我们还不能预报什么时候一个强震将要发生,但在研究了这个区域M≥5.8地震之后,获得了如下关系式: y=—40±0.9x 式中x为震群活动的开始日期和计算出来的M≥6破坏性地震预期发生日期的比较值,y为震群活动的开始日期和M≥6地震实际发生日期的比较值。当x为负值时用负号计算,当x=44时,y=0。换言之,假如震群活动的开始日期和计算所得的M≥6地震的发生日期之比较值为±44(天),则在震群活动的第一天后即将发生强震(M≥5.8)。  相似文献   
85.
在日本西南高知县足折岬的第三纪火成杂岩中发现了特殊的环斑花岗岩,这些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以网状岩墙群侵入到辉长质岩块中。在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接触边界上,由于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侵入,粗粒正长岩沿颗粒边缘和裂隙分解成单个晶体或晶体碎片,而这些花岗闪长岩含有环斑花岗岩的基质成分。花岗闪长岩体中的钾长石晶体成其碎片熔蚀成卵形,无规则地分布,而且为薄片斜长石(An15—25)包覆。这些薄片随基质流动构造的形成而加厚. 环斑斜长石呈卵形,直径1~3cm,有时沿基质的流线平行或似平行分布。其内核常为一不具双晶或有双晶的钾长石晶体,而且常伴有石英和斜长石的晶体,而外壳大部分由很多细小的树枝状斜长石和斜长石晶隙间蠕虫状石英组成,它们甚至比基质还细小.在基质极度细小的地方,环斑长石的壳很薄,甚至没有。在同一岩石中,环斑长石和其他卵形体共存,诸如斜长石(被钠长石或钾长石包覆)、石英(被角闪石和斜长石包覆)、角闪石(被角闪石和黑云母的集合体包覆)和黑云母。在岩相学和化学特点上,这些卵形体的内核矿物与粗粒正长岩的矿物相似. 从上面描述可见,该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是粗粒正长岩发生结晶及随后的花岗闪长岩侵入的结果.粗粒正长岩分离出来的钾长石晶体沉浸到花岗闪长岩岩浆中,其边部遭受侵蚀,形成卵圆状晶体。新结晶的树枝状斜长石被吸附在钾长石周围,然后,树枝状斜长石之间的空隙被石英充填. Hibbard(1981)对其他很多地区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研究也得出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相似认识.  相似文献   
86.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85,43(4):495-499
谢义炳教授在八十年代初期,发表了关于“稳定的和不稳定的斜压行星波”的论文(以下简称H_3)。在论文引言中说到Rossby波和不稳定斜压波的矛盾;文中提出所谓“空间不稳定”的概念;并在结语讨论中说:这一研究的“所得结果,实质上否定了传统的斜压不稳定理论的基本观点……”。众所周知,自从四十年代,赵九章、Charney和Eady等开创性地提出斜压行星波理论后,几十年来继续发表的研究是极为可观的,但从未看到否定了传统的斜压不稳定理论基本观点的研究。因此H_3引起人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87.
中国新疆且末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1993年JERS-1OVN及1999年LANDSAT-7ETM+遥感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研究了新疆且末绿洲土地利用变化(LUCC)及其驱动力。1993-1999年仅6年时间,且末绿洲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大量增加,草地与湿地面积显著减少,与此同时,沙漠面积增加。LUCC的驱动力首先是政府的政策,而人口的增加及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则是LUCC最直接的因素;为了保护绿洲不受沙漠侵袭,绿洲内及其周围大规模植树造林,使林地面积大增;开垦耕地、盐碱化、沙漠化等则使草地面积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88.
1997年6月,日本测地学审议会对1965年以来持续30多年的地震预报计划发表了述评,其中说道:“当初的‘预报实用化’目标在目前阶段是困难的。”测地学审议会确定了制定下一期“地震预报计划”的方针,并已着手进行。地震是地下岩体积蓄的部分应变能,以断层滑...  相似文献   
89.
该文介绍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规划开展的背景,讨论了地质灾害、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监测的规划思路。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提出了强化"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重视群测群防员的培训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和政府的临灾应急处置能力。在地下水监测方面,注重现有监测站点的维护管理,推进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补充专业监测井,优化监测网络。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分为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区别对待,闭坑矿山地质环境坚持"治理为主,监测为辅"的思路,首次提出了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退出机制。在地质遗迹监测方面,提出监测服务保护的思路,选取具有山东特色古生物化石和岩溶洞穴地质遗迹开展监测试点示范区建设,为地质遗迹监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0.
废弃矿区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前,治理废弃矿区已逐渐从初级的复绿、复垦转向“多 元共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其中景观评价在提升资源价值、挖掘矿区景观潜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设计介入矿 区全生命周期和矿区综合治理与开发等奠定基础.由于 VRM、VSM 等传统景观评价方法运用于矿区治理存在 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评价过程主观化等问题,为此,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运用 GIS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并借 鉴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同时兼顾矿区的隐形文化内涵,构建由景观视觉敏感度、景色质量、景观生态、景观格局、 文化价值5小类共17项指标组成的废弃矿区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及指标权重,并以大冶铜绿山矿区为例,通过层 次分析获得景观视觉美学、景观生态以及景观人文3方面的评价结果,以期破解传统矿区治理综合效益低、环境 治理与社会重构割裂等困境,为废弃矿区的规划设计发展和管理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