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5 毫秒
71.
以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长江上游山地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根据土壤粘土矿物组成分类,划分了粘土矿物地带。采用土壤结构恢复试验,比较了不同粘土矿物组成土壤的结构形成特征。  相似文献   
72.
廖博真 《气象》1982,8(6):42-43
在红外云图上,图片上的灰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辐射温度。分析人员是通过灰度的识别来确定温度的,并进而推算云顶的高度。因此,了解图片上灰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GMS-1气象卫星所播发的红外云图有两种:一是高分辨率图,一是低分辨率图。两种图片上都有灰  相似文献   
73.
美国夏威夷大学村上多喜雄教授最近发表的《青藏高原地形对亚洲冬季风环流的影响》论文,共分4部份:大尺度现象、日变化、短周期振荡和长周期振荡。连续刊登于日本《气象集志》第Ⅱ辑第59卷1981年第1—2期上。文中还提到目前美国国家气象中心风场客观分析所用的多变量最佳内插方案,这无疑对我们使用网格点风资料时将有所启示。可是原文篇幅太长,不可能全译刊登。现根据1981年1月国际季风会议上作者本人所作的报告稿,翻译如下,供参阅。  相似文献   
74.
朱抱真  宋正山 《大气科学》1979,3(3):219-226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东部,具有世界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青藏高原,东、南毗连广大海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富有鲜明的特点,因此这一地区的大气环流及其相连系的天气过程也具有许多复杂的鲜明的特色。我国气象学研究工作者在五十年代就对东亚大气环流作了一系列研究,引起国内外的注意。东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活动区域之一,夏季的大气环流及天气过程更为特殊和复杂,在天气预报上也更为重要,因此六十年代以来,对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30周年,本文回顾了有关东亚夏季大气环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大尺度热源、热汇和地形对西风带的常定扰动(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57,28(3):198-224
本文第二部分根据简单的两层斜压模式,用小扰动分别解出地形、热源的常定扰动和地形与热源的共同扰动.作者得到西藏高原对于东亚平均槽、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洛矶山加上格林兰高地后更能解释北美槽、脊的形成.在夏季由于西风带的北移,只有地形作用也使得平均槽的强度和位置发生变化.热源的扰动作用对平均槽的生成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冬季的西风急流和夏季小槽的生成都和热源扰动更有直接的关系.考虑了热源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后所得的扰动流型更接近了实现.由此作者提出热源和地形作用通过动力过程在大气环流中相互制约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6.
本文用大气环流的气候资料,指出东亚地区纬向型环流较多。利用原始方程数值模拟和简单的理论分析讨论了形成区类环流特征的动力机制;并指出东亚纬向型环流比北美多,可能是与青藏高原和洛矶山高原的地形强迫性动力作用的特点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7.
朱抱真 《气象》1983,9(11):2-4
1979年夏季在我国进行的“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以下简称“实验”)中,应用数值模拟,流体力学转盘模拟以及理论模式对所观测事实进行了模拟研究,本文将把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作一综合介绍。 一、夏季高原地区的热源分布及其对平均环流形成的影响 所谓“热源”是以某一地区、某一高度上空气的净加热率来表征的。当某一地区、  相似文献   
78.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用地震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波形,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后由地震响应结果对所提出的模拟设计用地震动大小进行评价,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9.
BodywaveforminversionforthesourceprocesoftheFebruary3,1996Lijiang,YunnanearthquakeYANGXU1)(徐扬)MASAYUKIKIKUCHI2)(菊地正幸)YOU-JIN...  相似文献   
80.
用球谐函数方法(SHM)计算了由Schwiderski海潮图和日本海海潮图引起的M2,S2,K1和O1各分潮波的综合海潮负荷参数.计算中采用了Pagiatakis(1990)地球模型的负荷Love数.结果表明SHM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为了真正实现±毫米的VLBI地壳运动测定精度和±0.1微伽的绝对重力测量精度,对未来海潮图模型,特别是日本海的海潮图模型的精度要求作了讨论.计算结果还表明不同地球模型的负荷Love数对计算的测站位移之差为0.7毫米,在目前测量精度下尚可以不作考虑.中国近海的海潮M2波对台北,上海,Daejeon,Okinawa,和Kagosima站的径向和水平分量位移影响可分别达±22.4~±1.0毫米和±05-±5.5毫米,表明中国近海高精度的海潮图模型对东亚测站的地壳运动高精度测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