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41.
142.
本文根据磁场资料对罗布泊及周围地区的磁场特征、基底性质、深部地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塔里木盆地中央纬向升高异常带向东延至罗布泊地区,均为下元古或太古代强磁性结晶杂岩构成基底,因而认为罗布泊地区属于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并明确指出,塔里木地台的东部边界至90°30'附近,向东不再延伸.文中还指出了库鲁克塔格隆起深部地质结构与南天山是一致的,而与塔里木地台存在较大差异,在元古代或下古生代主要处于台相沉积环境,但是,海西期的构造运动使它又被卷入天山构造带之中,其最终归属还应进一步探讨.文中介绍利用航磁首次圈定了罗布泊坳陷,并对罗布泊地区含油气地质、构造条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及基本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43.
矿物药性味及其与溶出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巍然  李颖 《矿物学报》1994,14(2):164-171
以溶出成分化学元素种类为特征,以性、味为类别标记构成矿物药模式,用ID3方法分别对不同的矿物药模式集做自适应模式识别。获得结果表明:非Sr-非As-非Zn组合是决定矿物药性寒凉的主要溶出成分元素组合,含As组合与非Sr-非As-非Zn非B组合是决定矿物药性温热的主要溶出成分元素组合;矿物药味辛、味甘、味酸、味苦和味咸各自与溶出成分中Ni、Zn、Pb、Ti、Sr、Cr、Bi、Ba、Al相互间的不同组合有关。  相似文献   
144.
李颖  赵伟  程瀛 《浙江气象》2018,(1):38-42
乡镇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御和应对气象灾害中最基础的一环,对基层灾害风险管理和灾害防御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然而,乡镇行政单元往往空间区域较小,风险空间差异的反映需要有高精度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数据来支撑,而现阶段较为匮乏。为此,本研究拟通过阈值筛选、权重赋值及空间插值等地学统计方法,尝试建立一套在当前数据条件基础上,大致正确反映乡镇级别气象灾害风险空间格局的方法,并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对台风、暴雨、雷电、低温灾害进行了乡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期为各部门切实进行不同灾种的灾害防备和增强基层群众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水对斜坡作用包括地表水流动作用和地表水入渗作用,地表水流动作用,如水库、河流的岸坡破坏,由水动力侵蚀所引起。目前黄土中地表水入渗影响下的斜坡稳定性分析存在一些概念含糊的问题,如忽略了入渗过程的应力路径,只考虑其破坏时的应力状态,这会导致对其破机理和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的误判,文章只针对该类问题进行辨析讨论。黄土中地表水的入渗一般有降雨和灌溉两种,伴随降雨入渗多引起斜坡浅层破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则引起深层滑移。地表水入渗对斜坡总应力改变不大,水致斜坡破坏主要是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体有效应力降低所致。非饱和黄土中的初始孔隙水压力为负值,降雨入渗后的浅层黄土仍处于非饱和状态,孔压最大升到0;灌溉会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潜水位下为正的孔隙水压力。明确了孔压变化过程,就可以用有效强度评价边坡稳定性。同时,目前一些观点认为关于流动性黄土滑坡是静态引起,这颠倒了因果关系,是滑移引起了液化,而不是液化导致的滑移。  相似文献   
146.
泥页岩水化分散是引起钻孔孔壁失稳,导致缩径、掉块、坍塌等孔内事故的主要原因,泥页岩抑制剂一直是复杂地层钻进技术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甲基硅酸钾、甲基硅酸钠、氯化钾、硅酸钠、硅酸钾5种抑制剂对粘土沉降稳定性、水化膨胀及造浆效果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硅酸盐具有良好抑制性;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和光学显微镜对甲基硅酸钾的抑制性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钾离子的抑制性与表面疏水膜结构协同是甲基硅酸钾抑制粘土水化和防塌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7.
结合实际操作论述了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法和利用数字正射影像采集法进行辽宁省基础测绘项目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的特点,说明了两种方法的优劣性,介绍了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方法,总结了实际生产中容易出现、经常出现的几类问题,并阐述了防止问题发生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8.
刘美娇  李颖  孙美平 《冰川冻土》2020,42(3):801-811
寒潮是我国北方地区冬、 春、 秋季节常见气象灾害之一, 产生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且处于寒潮影响的重要区域, 揭示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农牧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1961 - 2018年河西走廊12个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数据, 采用数据统计和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 分析近60 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时空变化特征, 并探讨北极涛动(AO)异常与寒潮频次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从时间上看, 河西走廊的寒潮主要发生在10月至4月, 其中11月、 12月、 4月为寒潮高发时期, 近60 a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明显的低值, 下降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秋季>春季>冬季; 河西走廊寒潮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 其中西部地区最多, 东部地区居中, 中部地区最少; 北极涛动(AO)强弱与河西走廊寒潮频次变化具有时空响应关系, 当AO处于负相位时, 河西走廊各气象站寒潮发生频次较多, 并且在河西走廊东部和西部表现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9.
潘冬子  李颖  潘存鸿 《海洋工程》2023,41(2):169-181
涌潮是潮波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潮波非线性畸变的结果。涌潮有波状和破碎形态之分,波状涌潮是一系列平行向前传播的涌波构成的波列,破碎涌潮则是前锋陡立向前推进的水滚。基于国内外涌潮水沙动力过程现场观测的主要成果,从形成机理出发,归纳涌潮生成的必要条件,剖析潮波运动非线性和摩擦效应对涌潮生成的影响;针对典型的波状和破碎涌潮,总结潮头的自由表面特征参数、流动结构和传播演化特征;回顾涌潮局部湍流和混合过程、泥沙输运和沉积的研究进展,评述涌潮脉冲过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涌潮的周期性传播引起自然系统的大规模混合,对潮汐河口区域的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涌潮现象的研究推动潮汐学的发展,现场观测是涌潮研究的基础。随着仪器设备和分析手段的进步,涌潮多尺度生成与演化机制、涌潮多物理过程耦合作用机理和涌潮脉冲过程的生态效应定量评价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为提高地震观测设备维护效率,基于CK6660数据采集卡和ZLAN5103串口服务器,采用C#语言编写上位机软件,设计远程电源监测及控制系统,通过在静乐地震台的实际应用,该系统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