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通过岩心及微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但热液改造程度不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储集层较为致密,主要发育泥晶结构的铁白云石和方解石,偶见钠长石、黄铁矿、重晶石和天青石等热液矿物;②碳酸盐矿物中富含FeO、MnO等,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112%和0.186%,显著高于本区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石中铁锰含量,且钙、镁含量也有所升高,反映了热液流体为富含Ca2+,Fe2+,Sr2+,Mn2+和少量Mg2+等多种离子的碱性热卤水;③ΣREE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且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代表了湖泊环境特有的热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形成于偏碱性的深湖热卤水还原环境;④δ18OPDB变化范围为-6.8‰~-3.6‰,平均值为-5.2‰,介于热液白云岩和准同生交代成因白云岩之间,显示了英西地区渐新统白云岩在准同生交代成因基础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热液改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与热液通道的距离远近不同而使得样品的改造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综上所述,热液改造型白云岩储集层的首次发现开拓了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深层致密油气勘探的新视野,这一研究成果对英西深层寻找优质“甜点”储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2.
南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北极海冰的快速减少,近40年来,南极海冰范围在2014年前是缓慢增加、后是突变减少。单一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因素无法解释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对海冰的耦合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受南极海冰厚度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能力所限,现有数据仍无法准确量化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极海冰的厚度和体积变化;目前南极海冰变化的气候效应还未充分明确。当前国内外对南极海冰研究的不足迫切要求发展长期可靠的南极海冰厚度数据,以突破南极海冰体积变化研究的难题,同时应综合考虑多气候模态和海气系统耦合的作用,研究南极海冰变化的机制及其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203.
腾冲火山区的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颐  李雪垒  汪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6):2256-2264
腾冲是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的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域,全新世以来的火山主要集中在腾冲盆地的中央,由北向南形成一个串珠状的火山链.为了深入探索这一火山区的深部结构和岩浆活动特征,我们在腾冲北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流动地震观测,利用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了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研究结果揭示出测线下方地壳结构与岩浆活动及火山分布的对应关系.测线北部7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在35.4~37.6 km之间,平均波速比为1.82~1.92、泊松比为0.28~0.31,其中马站附近莫霍面抬升幅度最大,与相邻地区莫霍面深度相差1~2 km,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也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测线南端两个台站的地壳厚度接近40 km,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仅为1.61~1.64和0.18~0.20,与测线北部7个台站的地壳结构相差甚大.分析表明地幔上涌对火山区莫霍面的局部抬升产生了一定影响,火山湖、黑空山、大-小空山和打鹰山下方应该存在一个相互联通的壳内岩浆囊.该岩浆囊在南北方向上的尺度约为20 km,热流活动以及幔源物质的侵入是地壳平均波速比和泊松比偏高的主要原因,它与热海附近的地温异常区分属两个不同的壳内岩浆存储系统.  相似文献   
204.
本实验研究了吐脏及再生过程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消化生理及体成分的影响。实验分两个阶段,阶段一刺参被投喂通过添加鱼粉提高蛋白水平的饲料56 d,阶段二设置4个处理组,进行转食低蛋白饲料处理(转食单处理组)、吐脏处理(吐脏单处理组)、吐脏后转食低蛋白饲料处理(吐脏转食组)或不做处理(对照组),饲养100 d,并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胰蛋白酶活性和体壁蛋白含量。结果表明:(1)吐脏处理后刺参SGR呈明显的时间变化,前28 d呈现负增长,第28~42天恢复正生长,并于第56天后出现快速补偿生长,显著高于未吐脏刺参(P0.05)。(2)高蛋白饲料更有利于刺参吐脏后的再生恢复,吐脏处理对刺参整体实验阶段的SGR无显著性影响(P=0.271),但会显著提高体壁蛋白含量(P0.05)。(3)对照组刺参酶活性随时间平稳波动;转食单处理组刺参酶活在转食低蛋白饲料后前35 d始终高于对照组且呈现波动下降,并于第49天后持续低于对照组,呈现出具有规律的蛋白酶可塑性;吐脏处理组,刺参吐脏后第28天已再生出完整的新生肠道,新生肠道前期并不具有胰蛋白酶可塑性,直至再生后第70天方观察到消化酶对饲料的适应性调节。本研究结果表明:刺参吐脏再生过程能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及消化生理,吐脏后42 d可从生长及酶活角度认为其新生肠道已具有与未吐脏肠道一样的消化能力,但吐脏后70 d方能观察到新生肠道的可塑性表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刺参吐脏后肠道的修复能力,为刺参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5.
王伟  李雪浩  胡大伟  曹亚军 《岩土力学》2016,37(10):2761-2768
岩石渐进破坏伴随着裂纹的开展发育,岩石的渗透性演化与裂纹的开展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运用三轴渗流伺服装置对凝灰岩进行了不同围压和渗压下的渗流-应力耦合试验,分析了岩石在渐裂过程中不同裂纹开展阶段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裂纹的稳定扩展阶段,渗透率的变化不明显,起裂强度对应的渗透率可用于确定最小渗透率;进入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后,渗透率出现明显增大,增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裂纹环向应变能较好地反映渗透率增大的两个阶段,其拐点可用于确定起始渗透率的位置;在峰后软化阶段,渗透率出现下降并进入残余稳定阶段,裂纹环向应变率可以反映渗透率的下降阶段,并可用于确定峰值渗透率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6.
模拟地震时间序列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预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地震活动性模型是模拟地震序列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以时间相依地震活动性模型为理论模型,系统梳理了现有时间相依地震活动性模型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断层(震源)上最新地震发生时间已知、未知以及地震历史开放间隔已知三种情况下地震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地震复发间隔的变异系数对时间相依地震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布朗模型的特征地震准周期发生的物理原理,建立了时间相依地震时间序列的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离逝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基于时间相依地震活动性模型计算的地震发生概率要显著大于泊松模型;在地震历史开放时间已知情况下,计算的地震发生概率要高于地震离逝时间未知的情况.地震复发间隔的变异系数越小,模拟的地震时间序列越呈现周期性.本文研究结果可提高长期地震概率预测水平,模拟的具有时间相依特征的地震时间序列可用于地震预测、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及地震灾害预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7.
利用OMI卫星遥感数据提供的NO2浓度产品及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2005-2017年贵州省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贵州省NO2柱浓度年均值较小,说明贵州省空气质量整体比较好,年变化为NO2柱浓度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月变化呈内凹型分布,一年中最大值大多出现在1月,7月出现最低值的次数最多;②空间分布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点;③在9个地市州中,六盘水市的NO2柱浓度年均值最大,贵阳市位于第二,浓度最低的是黔东南州。④降水和温度对NO2柱浓度都具有一定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208.
李雪 《海洋信息》2009,(2):32-32
2009年4月16日至17日,由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办的“908专项档案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30多家“908”专项任务承担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和培训。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副主任肖银水、科技司副司长兼“908”专项办公室主任雷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副主任(副馆长)李东旭、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兼“908”专项办专家组组长李培英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9.
为科学确定气象站点地形起伏特征,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SpaceborneThermalEmissionandReflectionRadiometerGlobalDigitalElevationModel,ASTER GDEM)30 m数据,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模型的最佳分析窗口。提取地面气象观测站所处的地形起伏特征,探究气象站点布设的区域代表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四川省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窗口为39×39个像元矩形邻域,对应面积1.369 km2。建立的地形起伏度模型与山脉走向一致,能够捕捉到地表各种尺度的地形起伏状况,符合四川省地貌特征。(2)国家站和区域站所处地势以台地、丘陵和小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小的国家站占比明显高于区域站,即国家站更具有区域代表性。(3)四川省气象观测站点布设的适宜地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川西高原的北部和西部及攀西地区的东部和南部,占全省面积的69.74%。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的分析窗口面积可以兼顾各种地貌类型,提取的地形起伏度能较好地反映气象站点所处地形特征,可为气象站点布局和站网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10.
2021/2022年冬季新疆大部气温偏高,影响新疆冷空气活动频次少,并非拉尼娜事件对新疆冬季气温的典型影响特征。成因分析表明:2021/2022年冬季北极涛动(AO)为正位相,欧亚中高纬度500 h Pa位势高度西高东低,新疆上空700 hPa南风距平优势明显。2021/2022年冬季“拉尼娜”非典型影响新疆气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东部型弱拉尼娜事件对北大西洋涛动(NAO)和亚洲极涡面积的非典型影响,而对亚洲极涡面积的非典型影响是来自东部型拉尼娜事件对冬季AO的不确定性影响,冬季AO正位相有利于新疆气温正距平。2月300 hPa区域纬向风异常偏弱,削弱了NAO正位相对新疆气温的影响;70°E以东中纬度高度场负距平是冬季气温阶段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