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以国内外众多关于生态服务价值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研究区近10年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算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尝试性地研究了区域不同时段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异质性、各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由于各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的共同影响,近10年铜川市城郊区生态服务价值年际间变化很大,最大年份达到了15.91亿元,最小年份为5.10亿元。(2)在假定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LUCC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的影响是积极的,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有利于该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3)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不同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不同,同一生态系统又存在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42.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DEM数据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同一地区,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分辨率的降低,或者地形图比例尺的缩小,DEM或地形图所描述的地形表面的细节部分不断舍弃而表现出宏观的骨架特征。本文将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和方根模型结合模拟这一过程,由基于1:1万比例尺地形图建立的DEM生成了两种新的较小比例尺DEM,对比不同比例尺等高线可知,较小比例尺保持了较大比例尺的山体轮廓、山脊、谷地走向等地貌形态的塑造。采用坡度和剖面曲率两个参数及信息论的方法,分别对原始DEM和新生成的DEM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DEM经过数据综合,不但地形表面的轮廓越来越平缓,而且地形表面的细节也越来越平滑。利用方根模型作为小波高频系数阈值选取的依据更贴近于传统制图综合方法,能够将比例尺的改变与综合程度结合起来,实现任意比例尺DEM的自动综合。  相似文献   
43.
傅云飞  潘晓  刘国胜  李锐  仲雷 《大气科学》2016,40(1):102-120
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 Tropical Rain Measuring Mission)第七版逐日逐轨测雨雷达(PR, Precipitation Radar)及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VIRS, 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的融合数据集,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上降水类型的特征.统计结果表明第七版PR降水回波强度及降水率廓线资料(2A25)仍旧误判青藏高原上以层云降水为主(比例高达85%);以云顶相态定义的青藏高原降水类型统计表明,冰相云顶和冰水混合相云顶的降水分别占43%和56%;以降水回波顶高度定义的降水类型统计表明,深厚弱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分别占77%和22%,而深厚强对流降水仅占1%.空间分布的统计表明,冰相云顶降水和冰水混合相云顶降水的频次和强度自高原西部向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增加,其降水回波顶高度自高原西、中部向东部降低.深厚强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的频次由西向东增加,而深厚弱对流降水频次分布是西少、北少、南多,高原南部比北部的深厚弱对流降水频次高出近1倍;深厚弱对流降水和浅薄降水的平均强度也表现了自高原西部、中部向东部的增大,而其降水回波顶高度分布则相反.总体上,夏季青藏高原降水频次和强度自西向东增多和增大,而云顶和降水回波顶高度则相反.  相似文献   
44.
随着配电网的不断发展,配电网网架规模迅速增长,相应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目前配电网规划工作直接基于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现状网架数据开展,不利于规划工作的进行.本文提出一种面向配电网规划的地理接线图简化方法,基于配电网规划专家知识,利用地图综合理论实现配电网地理接线图的图形简化,同时兼顾准确空间位置和清晰拓扑关系,为规划工作提供基础图形数据.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高压配电网网架数据作为简化实例,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地理接线图的可视化效果,充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煤炭区处于近东西向短轴向斜东部扬起端,位于区域上两个深断裂之间,该向斜较为开阔、平缓。影响煤化程度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其中温度则是煤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基于秦岭南北地区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通过Angstrom方程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站点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并借助Spline空间插值、Pettitt突变点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手段对PAR的空间分布、时空演变、突变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秦岭南北地区PAR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在季节分布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减小。② 52年间,该地区年PAR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速率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递减;时间变化方面,春季PAR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余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夏季减小最快,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③ 该地区89%的站点年PAR存在突变,突变站点中的85%发生于1979-1983年间;夏季89%的站点发生突变,突变站点中的90%发生于1979-1983年间;冬季68%的站点发生突变,但突变时间同步性和一致性较差;春季和秋季突变现象不甚明显。④ 气候变化(风速下降)、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工业生产导致的气溶胶增多是导致PAR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火山爆发引发的气溶胶增加则是PAR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王路军  李锐  卢永金 《岩土力学》2012,33(Z1):129-135
在工程实践中,排水垫层厚度、渗透系数等设计参数高度依赖经验,建筑规范[1]认为粉细砂不宜用于排水垫层。结合上海某围垦工程粉细砂排水垫层的实践与原位观测成果,借助于非线性有限元,对粉细砂排水垫层的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垫层渗透系数、厚度、长度以及堤身相对透水性等主要因素对地基固结排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导水系数作为垫层设计控制参数,并提出可以考虑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的垫层设计公式,可为粉细砂取代中粗砂用于垫层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淤泥地基上利用粉细砂充填土工管袋作为排水垫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根据泰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1998年-2008年十一年防雷检测资料及2008年全市防雷工作大检查的情况,对泰州市防雷工作现状、进展、存在问题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防雷检测业务规范化、系统化等做了初步探讨,对指导今后全市防雷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基于DEM的地形湿度指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地形湿度指数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在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根据对汇流面积时空变化的分析,地形湿度指数可分为静态、半动态和动态地形湿度指数等类型。在利用该指数评价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时,需要考虑计算方法与DEM网格单元大小的影响及其普遍适应性等问题。同时,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实际的水分循环过程和产流机制与现有地形湿度指数假设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地形湿度指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设想与应用途径,以期为该区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50.
响应时间作为一项非功能性属性,是网络服务性能的重要度量指标。它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并在服务资源选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响应时间不仅受制于服务自身的软硬件性能,同时还受到用户访问时空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可靠地预测响应时间是一个难点。选取OGC WMS(web map service)为研究对象,通过全球多地分布式部署的监测系统获取服务响应时间,在分析WMS响应时间与时空因素的关联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与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spatial-temporal auto 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STARMA)相结合的WMS响应时间时空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访问时空分异特征对WMS响应时间的影响,其中GWR部分描述服务响应时间的时空趋势,STARMA部分拟合时空序列局部随机扰动。通过将多个地区监测点不同时刻WMS响应时间的实测数据与模型预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相比经典的平均值法AVG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较GWR模型和STARMA模型的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