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正>碳循环通过大气-海洋的酸碱及氧化还原过程对地球表层化学环境起着关键控制作用,是地球表层环境演化的“发动机”.因而,弄清地球碳循环演化对于理解地球宜居性演化至关重要.作为地球宜居性演化过程中由前寒武纪向显生宙-现代地球系统转变的关键期,埃迪卡拉纪(635~539Ma)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沉积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δ13Ccarb)的负偏事件,  相似文献   
602.
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构造活动复杂多样,位于其中段的下井-厂汉营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强烈,研究其变形特征以及形成时代,对进一步探讨华北陆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别是古亚洲洋晚阶段洋壳俯冲的时间和机制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对该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运动学和几何学实测剖面、显微构造解析及锆石LA-ICP-MS U-...  相似文献   
603.
随着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在海洋观测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和研究。自主设计并研制了一种集波浪能发电、海表/海底同步观测、实时4G 通信传输、远程无线控制于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测系统,于2021 年7 月在珠江口万山岛海域通过锚泊系留方式布放,开展海上波浪能供电和观测应用试验。海试期间连续获取了海底原位观测视频数据,以及海表波浪变化和波浪能发电参数等监测数据,并对波浪能发电电流、电压和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波浪能发电水平受波浪变化的影响,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波浪能供电的海洋观测系统具备连续、长周期、全天候观测的优势和潜力,源源不断的波浪能可保障海洋观测系统的稳定观测和数据可靠传输,实现了海洋观测系统长期独立运行所需的绿色高效供能,验证了波浪能在海洋观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604.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在我国大部分低渗透、低孔隙度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鉴于国家净零排放目标, 在采用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时, 二氧化碳封存是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针对低渗油藏, 开展天然岩心长岩心CO2驱替试验, 并利用TOGA(TOUGH Oil, Gas, Aqueous)软件建立岩心尺度数值模型开展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对模型的有效性及物性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 1)根据出口气油比可将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划分为未见气(0~100)、极少量气(100~1 000)、气体突破(1 000~10 000)、大量气窜(>10 000)四个不同阶段; 2)孔隙度、渗透率及非均质性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 在后续实际场地模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场地规模模型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605.
青藏高原地区总辐射超太阳常数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地区(以拉萨站为代表)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情况,分别使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和自动观测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使用的是逐日太阳最大总辐射以及出现太阳最大总辐射的时刻。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日亚洲季风研究市场调节太阳总辐射是敏隔20min采集一次。基于上述资料研究发现有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大于太阳的反常现象。并对这种反常现象进行了统计,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最后在非局域力学平衡(NLTE)假设下,  相似文献   
606.
秦岭卡林型金矿带是世界第2大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与形成于新生代活动大 陆边缘盆岭省的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不同,产于中生代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成矿同 位素年龄集中于 197.45-129.45 Ma,属碰撞造山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体制,表明成矿与碰撞同步.包裹体、同位素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西-印支构造层,中生代时海西-印支构造层沿双河-公馆断裂等的陆内俯冲导 致了金龙山等金矿床形成,基此建立了“秦岭式”卡林型金矿构造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07.
LICOM模拟的南海贯穿流及其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XBT(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观测数据和绕岛环流理论(island rule)诊断计算结果评估了一个涡相容(eddy-permitting)全球海洋环流模式——LICOM对南海贯穿流及南海上层热含量的模拟能力,同时利用模式输出探讨了南海贯穿流对南海上层热含量的影响。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分叉的垂向结构、南海内区环流的季节和吕宋海峡体积输送的年际变化等分析结果都表明,LICOM能获取西北太平洋-印尼海域环流和南海贯穿流的合理模拟结果。模式模拟的南海上层热含量季节变化与观测及同化数据都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南海内区。相关分析表明,吕宋海峡热输送主要控制着南海内区上层的热含量变化,两者呈显著负相关,这进一步证实了南海贯穿流作为一支冷平流调制着南海上层热含量变化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608.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609.
史达伟  李超  周灏  朱云凤 《气象科学》2020,40(1):130-135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2018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筛选经过江苏的热带气旋个例,发现历史上所有经过江苏的热带气旋都发生在夏秋季节。基于春季130种气候信号指数,利用C4.5决策树算法建立“台风是否经过江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4.5算法的决策树能够较为直观且准确地对每年“台风是否经过江苏”进行预测。利用1951—2000年(51 a)的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学习准确率达到82%,利用2001—2018年(18 a)的数据样本对模型进行泛化能力测试,测试准确率达到83.3%,最后利用2019年第9号热带气旋“利奇马”经过江苏的事实进行个例检验,符合决策树规则C。可以证明C4.5算法对“台风是否经过江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610.
During the first Chines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Arctic in July - September 1999, cyanobacteria in the Bering Sea were measured by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varied from 0 to 7. 93 × 103 cell/ml and decreased along a northerly directed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yanobacteria did not occur at station Bl - 12 (north of 60 °N). Vertically, high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appeared in the upper 25 - 50 m and decreased rapidly below 50 m. There were no cyanobacteria at the 150 m.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NH4+ -N are suggested t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