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在泰来县的12个乡镇中,有江桥镇、胜利乡、宁姜乡三个蒙古族乡镇,1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这三个蒙古族乡镇共有少数民族18543人,占全县人口的5.69%,总土地面积为1523293.2亩,占全县所属乡镇土地面积的27.54%。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各地加快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就成为当前经济理论和旅游发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经营现状的基础上,以“碧峰峡模式”为例,对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现实意义加以分析,并进一步阐述在实施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3.
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遥感信息模型是在地形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模型。面向对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技术,该文论述面向对象技术应用于地理遥感信息模型建模的可行性,以面向对象技术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将地理事物分类,抽象成具有一定地理意义的独立因子团(即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和类)。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地理遥感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数据结构以及建模优势。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传统地图查询方法中对复杂地址对象难以定位的问题,该文面向地理网格的时空大数据分析需求,结合面要素特点与语义分析,提出一种面要素语义位置的GeoSOT网格定位方法。首先通过最小外包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MBR)将面要素以九宫格形式分割成9个区块,单独计算各区块的网格编码集合;然后提取位置语句中的名称与空间关系,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直接查询,或利用网格编码计算目标位置;最后根据语义考虑是否对编码结果做差集运算,从而得到目标的GeoSOT网格定位范围。实验表明,对比现有的地图服务,该方法能够实现语境更加复杂的位置定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提供的未知要素推理定位方法能够有效补充、扩展原有的面要素数据集,可为后续针对面状区域的时空大数据分析提供网格化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05.
主要叙述了在地理国情内业数据生产时,基于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实现系统、自动化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合法性检查、空间逻辑关系检查、属性取值范围、国情地表约束检查等质检功能的设计和组合,最终以模块化运行质检功能,提高了数据质检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6.
元数据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工作中的实例,简要地叙述了基于EPS平台,应用VBS语言进行脚本二次开发,自动化生产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及其他附属产品的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过程,并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7.
蒋伟  李永化  魏东岚  沈俊杰  李爽 《地理科学》2018,38(8):1391-1396
以辽南地区石槽剖面与城山头剖面的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自剖面底部到顶部无规律性变化,显示了主要化学元素在风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较为一致,符合风化壳沉积类型特征;剖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结合各采样点样品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及SiO2/Al2O3及SiO2/R2O3系数,可以认为这套红色风化壳应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风化作用的产物。通过与山东庙岛群岛风化壳的对比及风化壳厚度的计算,可以认为该套风化壳的形成时代应在上新世或更早。依据风化壳在滨海地区的残存高度可以推断,自第三纪晚期以来辽南地区最高海平面高度未超过今天的海平面高度。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空间网格的多尺度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海量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地理数据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基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研究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空间网格为基础,选取了2004年到2014年5月之间在中国境内上传至Flickr的包含位置信息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以Alexander分形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地理空间中的尺度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了HT-指数测量地理对象分化程度的表征指标,并用信息熵理论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尺度的特征一定程度上与人文地理特征是有正相关性的。可以用网格作为控制尺度的工具从不同尺度来认知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9.
钱迈平  邹松梅  李爽  等 《江苏地质》2016,40(4):545-551
江苏省泗洪县石集乡毛山村在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期间,在上更新统塔兰托阶戚嘴组上部棕黄、棕红色粉砂质亚黏土夹浅灰绿色粉砂层中发掘出一体形巨大、保存较完整的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 Qi, 1999)骨架化石。虽然中国许多地方的第四纪地层都发现了古菱齿象化石,但多为零散的牙齿和残破的骨骼。此次出土的标本显示,其巨大的门齿说明该象为雄性,第3臼齿磨损程度反映其死亡年龄约50岁,从其股骨长度推测,可能肩高超过4 m,体重超过10 t。对比世界各地已发现的古菱齿象化石,可见在冰期—间冰期反复交替的更新世,古菱齿象为寻找适合的生存环境不断迁徙。冰期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大陆架浅海大多暴露成为陆地,它们迁徙扩散,追寻合适的生境;间冰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陆架完全淹没成为浅海,它们被分隔在不同的大陆和岛屿,为适应不同的生境,各自独立演化。如此反复的迁徙扩散—隔离—再迁徙融合—再隔离的交替循环,导致古菱齿象种群的多样化分异。在食物资源丰富、活动空间广阔、掠食动物横行的大陆,它们体形趋向巨大化,如非洲的瑞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recki),欧洲的古老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南亚的纳玛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及中国的淮河古菱齿象;在食物资源和活动空间都很受限制,掠食动物威胁相对较弱的岛屿,它们的体形趋向侏儒化,如地中海岛屿的法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falconeri),马耳他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melitensis),莫奈德里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mnaidriensis),塞浦路斯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cypriotes),哈尼亚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chaniensis),蒂洛斯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tiliensis)及日本的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由此演化出的物种体形大小差异很大,包含了长鼻目(Proboscidea)最大和最小的个体  相似文献   
110.
在内蒙古天山地区选择沙尔包吐矿区为工作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面积性测量和1:5千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工作,采样介质分别为0.365~0.246mm(40~60目)中细粒级土壤和4.699~0.833mm(-4~+20目)大粒级土壤。对比结果认为,两种方法在该区都能形成有效的矿致异常,而以4.699~0.833mm(-4~+20目)大粒级土壤为采样介质,形成的异常强度高,效果好,更有利于本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