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for sea ice dynamics on small-meso scal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 small-meso scale, the sea ic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n large scale. To model the sea ice dynamics on small-meso scale, a new elastic-viscous-plastic (EVP) constitutive model and a hybrid Lagrangian- Eulerian (HLE) numerical method are developed based on continuum theory. While a modifie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DEM)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ice cover at discrete state. With the EVP constitutive model,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ice ridging in an idealized rectangular basi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jam theory. Adopting the HLE numerical model, the sea ice dynamic process is simulated in a vortex wind field. The furthering application of DEM is discussed in details for modeling the discrete distribution of sea ice. With this study, the mechan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for sea ice dynamics can be improved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32.
渤海潮汐对冰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海  白珊 《海洋预报》1999,16(3):39-47
为研究渤海潮对海冰运动的作用,将渤海海冰模式与Blumberg的ECOM-si模式通过动力作用联结,构成一种海冰一海洋动力耦合模式。应用上述耦合模式对渤海冬季潮流对冰的动力作用进行模拟研究,得出了渤海海冰运动的一些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3.
1998/99年度渤海地区天气气候和海冰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孟上  李海 《海洋预报》1999,16(4):52-59
本文根据1998/99年度冬季天气及海冰实况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温度场、高度场历史资料,总结了本年度的冷空气过程和渤海地区的天气气候特征,描述了海冰的主要变化过程,确定该年度的渤海地区本世纪最暖的一年,海冰属于轻年。  相似文献   
34.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研究中构建的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和所揭示的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机制,针对海气要素对该振荡机制的影响问题进行了重点的探讨。为细致准确的研究北大西洋海洋要素同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定义了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指数和北大西洋暖流强度指数并对模式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极地海区表层密度变化领先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MOC)变化7 a,北大西洋暖流的变化领先 MOC变化4 a,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强度(包括丹麦海峡溢流水和法鲁海峡溢流水,是北大西洋深层水的重要来源)的变化领先 MOC的变化3 a;北大西洋大气要素变化对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年代际振荡有非常重要的调制作用,当副极地流环和北大西洋暖流(NAC)达到最强的2 a之前,高纬度地区大气为气旋式环流异常,中纬度地区大气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海表热通量在大西洋副极地海区是负异常,这都有利于副极地流环和NAC的加强,更多高盐度的北大西洋水进入格陵兰-冰岛-挪威海(GIN)海域,由此可以导致GIN海域表层密度上升,使水体的层结稳定性减弱,有利于深层对流的发生,同时大气变化通过风应力旋度和海表热通量也直接影响GIN海域深层水的生成,进而导致格陵兰-苏格兰海脊溢流水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35.
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酸根(NO-3)、铵根(NH+4)是判断水体是否受到三氮污染的重要指标。对于测定这三个指标的水样保存方式和时间,地质行业标准和国内外主要国家标准间存在明显差异。地质行业标准规定地下水样品原水室温保存,CODMn和NH+4在3天内测定;NO-3在20天内测定;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推荐样品硫酸酸化,避光或冷藏保存,在2~7天内完成CODMn和NO-3和1~7天内完成NH+4测试。为了分析各类标准在样品保存要求上的差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测数据能真实地反映水体污染状况,找寻简便的保存方式,本文在广州地区采集地下水,按照地质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进行处理和保存,并在不同时间段对三个指标进行测试。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地质行业标准与国家和美国标准关于水样的保存方法均非常可靠。地质行业标准主要针对静态地下水,保存方法相对宽松;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适用范围除了地下水,还包括动态的地表水和废水,采样对象成分更为复杂,更不稳定,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发生变化,故保存条件高于地质标准。在广州地区,采用原水室温避光保存水样,CODMn、NH+4保存时间可为5天,NO-3保存时间可为30天;采用酸化水室温保存水样,CODMn、NO-3和NH+4保存时间可长达30天。这两种方式均比地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推荐的有效时间长,且原水和酸化水室温保存方式相对于冷藏保存方式更为方便。本文提出,如果采集的水样能方便、快速送达实验室,可采用原水保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检测,可采用硫酸酸化保存。  相似文献   
36.
目标区地震构造调查是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工作.以广西来宾市三江口港产城新区为例,在收集、整理、分析已有的地层、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遥感解译、地形地貌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等手段,开展了目标区地震构造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标区发育早第四纪断陷盆地和3条早第四纪断裂,前者是区域间歇性升降运动和断块差异性抬升运动等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256iCT双下肢血管成像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256iCT双下肢动脉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腹腔干水平到达足底,将薄层轴位原始图像传入EBW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75例患者在行CT扫描后的1~2周内行DSA检查,将256iCT血管图像与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575个动脉节段中,15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以DSA为诊断标准,256i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8.8%、99.7%;对于显示中度以上狭窄,256iCT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3%、97.8%、98.2%。256i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DSA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0.945)。975处节段性病变中,905处管壁存在管壁粥样斑块,12处为附壁血栓。结论:256iCT下肢血管成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8.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重组了2010年3月6日庞凌河流域中的一次陷落地震的灾害过程,并结合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地震记录探讨了该次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该次事件的地下水异常点均位于龙临—头布暗河系统中,个别异常点位于断裂上,断裂内部的岩溶物质相对疏松。地震波的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具有陷落地震的特征。地震发生在前,地下水异常发生在后。据此认为,本次事件可能是一次陷落地震,陷落的岩溶不仅造成了地震,还堵塞了地下河,进而造成了地下水异常。  相似文献   
39.
梨树断陷为一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中心向四周地层横向变化大;营城组地层沉积时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相沉积发育;另外该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盆地内断层十分发育;这些都对地层精细对比带来困难。本文根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标志层对比法"、"相控对比法"、"趋势对比法"等在营城组地层精细对比中的应用,比较它们应用效果的优劣,总结出"旋回对比、分级控制"和"标志层"对比方法在梨树断陷地层精细对比中运用效果最好,其次为"相控对比法"和"厚度趋势法"。  相似文献   
40.
本文根据 1998/ 99年度冬季天气及海冰实况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温度场、高度场历史资 料,总结了本年度的冷空气过程和渤海地区的天气气候特征,描述了海冰的主要变化过程,确 定该年度是渤海地区本世纪最暖的一年,海冰属于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