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延续人类历史文明。本文以彬县大佛寺石窟为例,在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立面影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CAD建模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石窟寺三维立体模型,借助CityMaker软件对模型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文档资料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方法,借助于CityMaker SDK组件进行三维数字化档案系统开发,探索石窟寺三维数字化档案的建设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对石窟寺三维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客观详实地记录了石窟寺现状,为文物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航测技术在生产效率和精度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在本次试验中,通过研究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和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数据精度。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山区丘陵和城区居民地两种复杂地形的1∶500大比例尺DOM和DEM的制作,通过精度检查表明,其精度完全满足1∶500大比例尺DOM和DEM的要求。同时摆脱了传统航摄影像制作时需要外业像控测量的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3.
影像判读与解译一直是测绘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测绘作业人员的影像判读技能,则是提高测绘作业效率的关键。本文就计算机辅助影像判读提出建立影像模型库,通过查询影像模型比对分析影像特征,并提供辅助学习和影像简单处理,从而提高影像的判读效率和判读技能。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及城市的快速扩张,文物保护管理规划无法与城市规划对接,不利于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陕西省文物保护区划项目为背景,选取铜川市延昌寺塔保护范围为试验区,对延昌寺塔保护区划进行实测,并结合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探讨综合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方法在文物"两线"精准划定中的作用与优势。通过本文的研究示范,为提升文物保护规划权威性,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其技术方法及手段可以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按节理的极射赤平投影原理投影节理。求出节理的百分比值,选出特征百分比点。再据节理百分比值计算出基圆圆周上的百分比值为整值的百分比点,与特征百分比点一起形成点信息文件。并以此方法编写BASIC程序,处理节理的实测产状得到随机文件(点信息文件)。再运用已有的三角网法绘制等值线的程序处理该随机文件,在“APPLE—Ⅱ”微型计算机上实现了自动绘制节理等密图。  相似文献   
26.
研究目的】太原盆地作为优质岩溶热储分布与城市供暖需求匹配良好的地区之一,其岩溶地热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成因要素的研究对本区地热资源的整体开发以及断陷盆地型地热资源展布规律的认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最新54口地热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热源、热储展布和水热动力学特征,并分8个单元评价了地热资源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岩溶热储发育的层位主要为华北板块广泛分布的下古生界奥陶系,经历了早古生代末的表生岩溶、晚古生代的直接盖层沉积、中生代岩溶地热系统初始形成、新近纪的改造与第四纪最终定型等5个阶段。该地热系统的热源来自于新生代裂谷盆地产生的高大地热流(最高达79.12 mW/m2),热传递方式可分为强烈对流型(盆地边缘)和热传导型(盆地内部)截然不同的两类。热储储集性能具纵向分层、平面分带特征。在纵向上识别出15~20层有效储集段,累计厚度160~180 m,可划分为3~4层主力含水段;在平面上有利储集带主要受NE向隐伏构造的控制,且主力含水层在运移过程中易发生“越流”现象。盆地中段的奥陶系热储因埋藏适中(约400~1900 m)、且储层温度较高(30~75℃),是最有利的勘探开发区。依据热储体积法评价出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可利用的静态地热资源量为83.03×108 GJ,折合标煤2.83×108 t。【结论】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1502万m2的供暖面积。鉴于目前已开发资源仅占可开发的23.3%,开发潜力巨大。创新点:根据区域构造-沉积旋回对地热系统组成要素的控制作用,剖析山间断陷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成因模式;结合地热井产水量与测井曲线解释成果,分析热储物性纵向分层、平面分带的规律;采用热储体积法分区块精细评价太原盆地岩溶地热系统的地热资源量。  相似文献   
27.
<正>喜马拉雅成矿带是特提斯构造域东段重要的构造活动带.新生代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使高喜马拉雅和低喜马拉雅构造带向南逆冲推覆形成叠瓦状逆冲系,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向北拆离形成直立或向南倒转的同斜褶皱和低角度北倾的藏南拆离系(Zhang et al., 2012;吴福元等,2015; Cao et al., 2022).喜马拉雅成矿带广泛发育一系列锑、锑金、金、铅锌银、钨锡(铍)、汞、铯为主的矿床或矿化点(郑有业等,2022),值得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28.
为了确保某项目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3种数据能在虚拟三维系统中完整地表现地理景观及地形特点,针对大批量DEM数据格式不统一、不同期生产、数据换带和数据不满幅等处理难点,提出DEM整合处理思路,并通过编写DEM处理程序包,很好地解决了DEM数据格式转换、接边检查和裁切检查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9.
数据测量是秦蜀古道遗存调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测量数据的精度是后续实物复原的关键,决定着后续数字化模型的精度及还原栈道遗存的关键。本文基于Leica P40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采集后的点云数据及建立的模型数据上分别量测栈道基本几何信息,比对分析数据误差,指出模型数据量测数据精度高于点云数据量测精度,且测量结果满足传统文物的测量精度,可以对人员无法到达区域的文物本体数据进行数据量测,为文物保护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0.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测绘技术,可以连续、自动、快速获取大量目标地物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具有获取数据量大、精度高、不接触、全天候工作等优势。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不可移动文物本体测绘图制作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